浅析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路径与效果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能够加强我国人才的储备,提高人才质量,需要对现阶段各大高校对于劳动教育认知不足的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如何能够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就劳动教育和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分析劳动教育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的具体内涵和内容,总结得出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确保高校学生能够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障我国人才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  劳动教育;立德树人;路径;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38-02
   一、前言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立德树人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针,只有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提高其行为素养,才能保证人才未来的发展,促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和美丽。而现阶段在立德树人的方针下,很多高校并没有合适的渠道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导致高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较为缓慢,因此必须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立德树人,本文就以劳动教育为核心进行探讨。
   二、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内在联系
   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社会在发展中所需要的所有生产物质资料都需要依靠劳动来实现,劳动关乎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从微观来看,为了能够促进我国人才的发展,使得各类人才拥有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必须要求其在求学阶段能够受到较好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社会某一岗位、某一身份等的扮演和体验,做到模仿、熟悉、巩固和创新,能够更加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并由此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感受劳动,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确保未来步入社会各岗位时能够更好地绽放光彩、体现价值。现阶段,各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开展以实习、实践等主题下的劳动活动,并确保学生能够以更加正确的态度来了解劳动和参加劳动[1]。
   立德树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立德,然后才能够树人,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个过程需要有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这是夯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础所在。
   三、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情况
   经过调研可知,近百分之八十的高校学生并不理解劳动教育的开展意义,并且大多数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都存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我来学校是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并不是来劳动的”,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是一种负担,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存在逃避情况,一遇到挫折就想要退缩,这也印证了我国在以往的高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缺失严重,这将影响到学生未来奔赴岗位时的工作表现[2]。
   四、劳动教育在高校中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措施
   (一)加强宣传工作,建立价值观体系
   就上述情况来看,為了打消学生的抗拒心理,学校应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之中,并广泛宣传劳动的重要性。首先,学校应将宣传工作落实到学生学习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在学生流量较大的地方设立宣传栏,并张贴宣传标语和事迹,这些地方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场、教室、宿舍楼等。其次,需要学校划分好劳动区域,比如可以划定一些常规性的卫生劳动区域,并组织好学生去承担打扫任务,使学生认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继而参加劳动、体会劳动。当拥有了自己的劳动责任区之后,学生将会有更多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后,要做到与时俱进。现阶段,学校应该积极采用一些新型的宣传方法,比如建立虚拟账号,并在相关平台发布宣传内容,以音频、图片等方式来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就目前来看,学校应该了解学生喜欢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研究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并积极了解当代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活动。只有通过不断的宣传才能让学生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看到自己参加劳动的过程[3]。
   (二)建立合适的劳动教育体制
   一方面学校要以国家相关方针为核心,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合理地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建立完善的评价体制,进而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制。首先,学校应将劳动教育落实到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中,要促使导员、班主任等能够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劳动活动,将劳动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其次,则是要在学生会和社团等学生组织中加强宣传,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当然,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劳动教育可以是卫生劳动等形式,还可以是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例如参观抗战博物馆、当地传统文化艺术馆等活动,使学生能了解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要积极创造劳动机会,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参加劳动。比如,学校应重视“三下乡”“清明扫墓”等活动,并给参加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同时学校还要举办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创业大赛、友校交流经验等,在加强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劳动教育目的。
   (三)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高校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以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为辅助来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要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适应社会需求。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将实践、实习和实训工作落实到实处,配合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投入实践,学习劳动模范精神和工匠精神。当然,为了能够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学校应做好软硬件设施的更新工作,确保实训内容与学生未来发展相关联,继而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学校应着重文化的建设,要在教育中融入学校文化。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和行业内精英来为学生进行演讲,使学生了解到自身专业的重要性。当然,为了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老师的素养也十分重要,要保障老师—学生教育体系的优越性,加强老师的引导作用。当然,劳动教育不能占用大量的专业学习时间,所以老师需要主动参加劳动,为学生做好模范作用。实际上,老师也有多种教学方法可供选择: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老师可以将优秀劳动模范实例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借助案例为学生传达职业道德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劳动的内在意义,并自觉学习这些劳动模范的优点和道德素质,这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2.引导教学法。为了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参与劳动,老师需要将学生放置于主体地位,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而深化劳动概念,提高其道德素质水平。
   3.碎片式教学法。碎片式教学法就是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开展劳动活动。这类教学过程并不烦琐,劳动也不复杂,其重点在于老师需要以身作则,在非教学时间主动去做一些劳动活动,当学生了解到老师的举动后,就会了解到劳动的必要性和主要意义,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5]。
   五、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效果
   通过上述途径,本文认为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即加强学生的劳动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首先,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够清晰,存在抵触和排斥劳动的现象,所以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对劳动有更深的认识,能够主动劳动、乐于劳动,从而为立德树人夯实基础,达到更好的道德素质教育效果。其次,在道德观念上,因為学生在道德观念上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缺乏主观判断性,还不具备自己的判断能力,道德素质水平也不高,而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道德体系,提升学生的判断力,使得学生在道德观念上有更好的判断力和主观性。在劳动教育的不断深入下,学生的道德观念将会得到不断的强化。最后,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以碎片化教育为例,老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精神层面认可劳动教育,并积极投入劳动教育之中,这是对学生道德观念的一种强化,也是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现方法。可以说,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将在行动、思想、精神和道德观念上有更大的发展,这对于我国人才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所以这也预示着我国要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在高校普及和重视劳动活动,做好宣传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6]。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途径和效果,分析了具体的劳动教育方式。可以说,我国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重视专业能力,更加要重视其道德素养,培养具有高道德水准的人才,这样才能够促进国家发展,改善人才道德素质不足的现状,让人才们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霍江华,韦元秀.浅析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路径与效果: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2):75-77.
   [2]李美珍.浅析劳动教育助力立德树人的路径与效果[A].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1-5.
   [3]张燕.让劳动教育走进中职语文课堂[A].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84-85.
   [4]盛云梦,段付英,何金锁,等.大学生学科竞赛促进劳动教育研究[A].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1-4.
   [5]杨秋月.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逻辑:应然、异化及回归[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1):8-14.
   [6]应斌,林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4):51-54.
其他文献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且具有时代特色的资源,不仅拥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对于高校学生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之中,使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参与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三观,促使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针对极少部分大学生素质低下、爱国意识缺乏、德行丧失的现象,高校教师要及时做出应对,在高校教学之中融入红
[摘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前途甚至是命运,因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任重而道远。在课程思政的新理念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研究,如何发挥大学语文主阵地作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大学语文课程,发挥大学语文的优势,真正形成协同效应,以期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课程思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场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以文化人”是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以文化人”是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这门通识课程渗透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教师要树立“以文化人”的观
[摘要]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若干难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对课程思政以及高职物流专业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同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与更多同行探讨更多更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出发,从课程内容出发,实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高职
[摘要] 信仰作为人类最深沉的一种精神追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当前,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网络社会中,自媒体技术发展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提供渠道,当前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重要因素。通过自媒体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引导其坚定理想信念非常迫切。高
[摘 要] 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时有发生,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以个体生命成长为线索,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阵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阐述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目标、实施过程中的联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生命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策略。  [关键词]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  [中图分类号] G711
[摘要] 当下,教育部要求高校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简述“课程思政”和“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的概念;分析了“课程思政”与“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的关系,得出可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服务观、职业观方面进行高职课程思政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黄炎培;职业教育理念;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中职学生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冲动、易怒,且认知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自控和情绪管理能力较弱,规则意识淡薄,因此中职学生参与校园欺凌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的持续反复发生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校园秩序,还会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中职学校的校园欺凌问题需要得到规范化预防和处理。为此,研究调查贵州黔南地区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现状,为制定预防校园欺凌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