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对微课的微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已然走进教育,也必将是教育革变的一种趋势,其真正的价值选择应是便捷的资源共享。那么,微课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有没有潜在的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笔者通过辩证、对比的方式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微课 大众传媒 碎片化信息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22-01
  微课,顾名思义,以小见长,短小精悍应是其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成果简化、针对性强,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一出现就成了眼球的高频关注对象。其迅速发展态势的社会原因,无疑吻合了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节奏和大众传媒碎片化信息充斥的现状。就此不能否认微课确能在碎片化的信息共享态势下给予我们一种学习的途径。其短小,精练的视频资料非常契合当下的时代特征。
  微课,作为中国时下最为炙热的名词, 在“热”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冷”的思考。目前在微课过程中需冷静思考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重技术,轻教学的微倒置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与技术的强大功能是无法分而言之的,它——微课的呈现的确需要一定的技术来支撑, 但与此同时必须冷静思考两者的主次关系。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 基于服务“教学” 视角下来选择合理的现代技术, 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艺术。但如果一味地考虑技术, 抛弃教学的本质, 就会本末倒置,使技术变得只剩下技术的苍白, 失去了为合适的内容增添鲜活的生命力的功能作用。所以拿 “技术水平的高低” 来衡量一节微课设计的好坏, 的确有点本末倒置。因此, 作为一线教师, 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教学”,在此基础上,用“技术”来为其服务,以此达到教学的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为微而微的形式走秀
  学科中,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微课的目的是用来延伸课堂,解决学生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课堂高度集中学习重难点知识无法短时间掌握的。对于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观摩,反复揣摩,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当下微课热下,将以前静态的图片,简单的知识动态白板化呈现,不区分知识点难易的为微而微的微课无疑是应被反思的一种微病。
  三、为微而微的内容大压缩
  有的教师单一的接受了微课的微时间,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内容完整的设置为: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等环节,但在处理过程中,考虑到时间的问题,将 45 分钟的一堂课压缩在 10 分钟以内,文字内容满屏,页页快翻,意欲面面俱到,却又无法兼而有效。知识点多而杂,学生感觉如坠云雾,无法短时间区分重难点知识。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且教学的效果有待质疑。戴维.彭罗斯坚信: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学习就可以随处发生,通过简短的几分钟的视频把主要学习的内容放在网上,使得学生可以在家自主学习,不限次数,实现反复观看,将课时转化为学时;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此看来我们的一些微课处理离微课本身的目的意旨是渐行渐远的。
  微课已然走进教育,也必将是教育革变的一种趋势,其真正的价值选择应是便捷的资源共享。面对当下存在的制约微课的问题,笔者也仅是做了一点观察的思考。移动学习最终必定会来到身边的课堂,在新事物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待到移动电子学习终端进入课堂,将水到渠成。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而又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这也应是所有教育者真正的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1]哲锋、张峰峰、韩景毅,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微课学习资源应用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76-83
  [2]赵婷婷,关于“微课导学”在生涯发展课程中的建构与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2017.5.169
  [3]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65-69
  [4]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國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56-62
  作者简介:
  刘梅芳,女,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生物学中包含了诸多美育素材。构建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目标是生物学科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推动生物学科教学进一步改革发展,本文引入美育理念,在分析生物美育范畴的基础上,构建适应生物学科教学的美育目标,剖析了提高美育质量对于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 美育目标 美育范畴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在企业对外宣传中,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分析各个企业对外宣传材料译文可知,其质量良莠不齐,不符合要求的译文随处可见,针对企业对外宣传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不利于我国企业对外形象的树立。本文在对外宣传材料翻译的基础上,对企业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我国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企业 对外宣传 材料翻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离不开对其背后文化的教学。修订中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6年)(以下简称《课标》)确立“文化品格”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指出文化品格是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高中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本文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指针,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出发,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旨在给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提供指导,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一大批新升格高职高专学校得以建立,其学生工作该如何管理,辅导员队伍该如何建设,是新升格高职高专院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新升格高职高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探讨贵州省新升格高职高专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特点,试图揭示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建设规律,从而进一步促进新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新升格高
期刊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发展下,高中教学也开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为了满足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工作需求,要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出发,突出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找出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考改革 新形势 高中教学 转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43-02  高中教学
期刊
【摘要】自2012年“MOOC元年”以来,多种多样的MOOC课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平台、不同科目的种类繁多的MOOC课程,究竟哪一种的设计更合理,更符合认知规律,更方便学习。针对以上问题,作者通过选择不同国家开发的不同平台、不同科目进行MOOC学习体验,并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平台功能等不同层面比较分析了不同MOOC的特点并进行了初步总结,为今后学习和设计MOOC打下基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目前无论是在教育中还是人们的日常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中学生对网络的接触较多,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网络行为现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积极的网络行为才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步入歧途,将来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行为 问题 对策  【
期刊
【摘要】健康课堂要为每位学生营造一种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情感需求,并教会学生在健康课堂上养成自律、学会与人相处也是对教师迎接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挑战。  【关键词】高中健康课堂 相互尊重 纪律约束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营造高中健康课堂因素研究》(课题编号:060106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41-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教学方式的定义,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传统经典反复诵读,烂熟于心,从而达到夯实文化根基的目的。  近年来,西岗区积极落实小班化课堂的前提下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了经典素读活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环节,连接教授者与学习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定会产生“疑问”,本文选取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答疑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部分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与学生,对课堂答疑内容、对象、时机、方法、效果等进行讨论分析。本文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能更好地习得汉语为目的展开讨论。本文在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对象、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在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