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的最后时刻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llowMyHeart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祯十七年,岁在甲申。
  这一年的正月初一,是公元1644年2月8日。
  新年第一天,崇祯早早地起床,传诏鸣钟上朝,这一年,他34岁。等崇祯走進皇极殿也就是今天的太和殿的时候,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殿前空空如也,只有一个卫士站在那里,寂静的大殿与殿外巨钟的轰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崇祯走出殿外,一股狂风袭来,让他差点摔倒。
  崇祯命令将东西宫门打开,仍然看不到一个大臣。过了不知道多少时候,文武百官终于赶来了,场面一度失控。明朝的官员选择居所是有规定的,文居西城,武居东城。朝班上正好相反,文东武西。这一天,急急忙忙赶来的众臣完全乱了方寸,队形大乱,连滚带爬,狼狈不堪。
  估计这一天并非照例上朝的日子。大年初一,都在拜年吃饺子呢,皇帝心急如焚临时击钟上朝,风沙又大,通知传不出去也是不奇怪的。倒是朝中之乱显示出一代大明的混乱之象。
  这一天,崇祯得到了凤阳守祖陵的官员谷国珍的奏报,凤阳地震了。凤阳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祖籍之地有震,看来是根上要动了,民间纷纷传言,先帝地下显灵了。
  这年的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宣布称王,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一个有意味的细节是,李自成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自晟。在他的心中,一轮新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
  北方的满人定国号“大清”,改元顺治,多尔衮为摄政王,以辽宁人范文程为大学士。
  李自成正月初二发兵,一路上基本遇不到抵抗,可谓摧枯拉朽,明军望风而逃。
  三月一日到大同,八日至宣府,十五日过居庸关。这天中午已到昌平,大明江山对闯军来说真是一马平川。
  从大年初一开始的三个月来,崇祯几乎每天都早早上朝,看起来是天天在紧急应对危情,而事实上,一件事也定不下来,可谓一筹莫展。宝座上的崇祯像热锅上的蚂蚁,史书描述:“天下之势,如沸如蒸”,大明王朝真可谓危如累卵。
  刚刚进入甲申这年的正月初三,崇祯在德政殿特地召见了一个人——左中允李明睿。这位起于田间、出身贫寒的南昌人,此时在崇祯眼里无疑是位栋梁之材。《明季北略》记载这段问政情节,大有《史记》之风,声情并茂。当崇祯急问御敌良策的时候,李明睿让他屏退左右,“趋进御案”,走到皇帝跟前低语道:臣自从被提拔以来,一直观察时局,广泛搜集信息,目前贼寇已逼近京都,形势危急,可谓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南迁一策,可缓目前之急”。一句话把崇祯吓了一跳,他说:“此事重,未可易言。”这么重大的事,可不是开玩笑的,他用手指指天,低声问:“上天未知如何?”李明睿说:“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意思是说只能圣上来决断了啊,如此才不至于陷入亡国危机。
  可是迁都动议却遭到以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为首的朝中重臣的全力劝阻,他们冠冕堂皇、义正词严、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完全用道德绑架了崇祯。问题在于这几位不同意南迁的大臣后来被证明无一不是胆小懦弱之人,王朝危亡之时全无血性忠贞之气,大明由这些人辅佐何以不亡呢?
  向来刚愎自用的崇祯犹豫了,曾经撤换过五十多名内阁大学士的崇祯胆怯了,杀过那么多人的崇祯退缩了。自视甚高、操劳一生的崇祯在这生死攸关的大事上优柔寡断,迟疑不决,轻率虚荣,不仅误了王朝,失了江山,还最终丢了性命。
  从正月初到二月下旬,两个月过去了,关于迁都之事议了无数次,却迟迟议而不决,其间崇祯的煎熬可以想见,最后他用一番漂亮的慷慨陈词结束了争议:
  祖宗辛苦百战,定鼎于此土,若贼至而去,朕平日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失事诸臣之得罪者?且朕一人独去,如宗庙社稷何?如十二陵寝何?如京师百万生灵何?逆贼虽披猖,朕以天地祖宗之灵,诸先生夹辅之力,或者不至此。如事不可知,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
  “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崇祯毅然选择了悲壮的结局,决计与这个王朝同归于尽,他这番慷慨赴死的决心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历史。三月十七日,崇祯凌晨5点上朝,“召文武诸臣商略”,大家沉默不语,面面相觑。崇祯哭了,群臣亦哭声一片。崇祯一边哭,一边在御案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文臣个个可杀”,且故意让旁边的太监看了看,又用袖子抹去。这时候,守城总指挥李国桢飞马前来,他汗流浃背,跪倒在地,哭着奏上:守城士兵都已经不肯抵抗,用鞭子把一个人抽起来,另一个人马上又趴下了。军中已经五个月没有粮食了,士兵饥饿难耐。崇祯听完,又哭着回内宫了。
  三月十八日,北京外城破。“上闻外城破,徘徊殿庭”,崇祯独自在院里徘徊,夜不成寐。这意味着只剩下皇城和紫禁城两道防线了。
  在王朝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崇祯最信任的竟然是宦官太监。他将十名太监派往各镇充当监军。在最后几天,崇祯又命司礼太监王承恩提督内外京城,也就是出任守城总指挥。崇祯的周围已无可用之才,曾经的军事栋梁袁崇焕、孙承宗、孙传庭、洪承畴,不是被他杀死,就是迫降大清。崇祯用人多疑,性格刚愎自用又狐疑不决,从政独断专行又喜欢阿谀奉承,他的身边此刻只剩下唯唯诺诺、
其他文献
公元前273年,伊阙之战已经过去20年。战场上倒下的20余万韩魏联军,让韩国无力也无心再和强秦周旋。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曾经的敌手亲密得如同热恋一般,韩秦关系达到了新高度。忍无可忍  20年潜移默化,秦已视韩国为楔入三晋的桥头堡,攻击魏赵,借道韩国,如入无人之境。伊阙之战后,秦持续攻伐三晋,河东、河内战事不绝,昭襄王二十四年、三十二年,秦军甚至两度兵临魏国都城大梁,魏赵深受其累。韩国也
日前,安徽省网信办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公益直播活动的通知》,从纪律要求、程序规范、产品准入、质量把关、传播监管等方面,对领导干部开展网络公益直播活动“立规矩”,在网络直播真经被个别领导干部念歪的情况下,这种措施既必要又及时。  直播带货,这一兴起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销售新模式,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接触销售”问题,受到全国各地的推崇。不少官员纷纷试水直播带货,以新颖方式推销本地农副产品,
“邻国有圣人”,在对方未察之际就下手  秦穆公任用贤才,有史记载的就是从著名的“五投大夫”百里奚开始的。百里奚流落楚国,却被当作奸细被抓住。楚人问他能干什么,他说会养牛。于是就让他养牛,结果他养的牛又肥又壮。楚成王听说了,觉得其饲牛之道与养马相通,便让百里奚为自己养马。看来,非贤君是很难识大才的,如楚成王也就只有看到饲牛之道与养马相通的眼光。楚成王就这样与百里奚失之交臂。  秦穆公听说了百里奚之贤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回顾40年的历程,我们有什么体会,对未来又有什么期许呢?  1.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推动实践  10年“文革”后的中国靠什么走出思想的迷茫,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道路?靠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回归为民众谋幸福的初衷。是小岗村村民的生死状撕开了计划经济的裂缝,用包产到户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广东人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建立,打开了中国的
在为数甚众的企业里,许多领导在管理方面过于严肃。或许在传统领导者眼里,管理是件神圣的事情,如果不能严肃以对,领导的权威何在?但是,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通过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已不是一种被推崇的手段:时代的变化,決定了员工的个性十足,如果管理这样一群人仅通过种种命令来达成,只会使人产生反感、厌恶甚至是抵触的情绪。而通过讲故事来解决问题,就不一样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变动是常有的事,
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样,刘少奇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为我们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一般老百姓只大致知道刘少奇在党建理论、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功绩,对其他方面就不甚了了。所以,今天我们可以谈一下刘少奇另外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毛泽东说他“懂得实际工作中的辩证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作出过两个历史决议: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
大家或许知道清代的皇帝们喜欢佩挂佛珠,这种嗜好使满朝文武都戴佛珠。但可别以为官场中就只有佛珠,官员们五花八门的配饰展示出来,恐怕一大桌子都摆不下。  清代官场中的佩饰种类繁复,举例来说,最常见的就有朝珠、腰带、荷包,这些都是当时最流行的饰物,大家喜欢佩戴并以此体现自己的身份。朝 珠  大家经常讨论的皇帝佩戴的佛珠,正式名称为朝珠。从清代帝后们的朝服像可以发现,自康熙帝以后,历代帝后均佩戴佛珠。其实
我第一次读到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竟然是在一位瑞典同事的领带上。十余年前,在瑞典于默奥大学系里的聚餐会上,拉尔夫老头骄傲地向我炫耀他漂亮的红色丝绸领带,告诉我这是他那新婚的中国儿媳送的礼物,并问我上面印的几行中国文字是什么意思,我凑近后费力分辨出漂亮的行草书中的几个字:“挫思明跋扈之师。”在勉强告知拉尔夫此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就无可奉告了。因为我除了猜测这句话可能与唐安史之乱有关外,其余一无所知。带
在古代,有一个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家财置换成金银,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银埋藏在一个秘密地点,并做了一张地图小心地藏进伞柄之内,然后把自己装扮成普通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归隐乡野老家。  不料途中出了意外,只因他劳累之余在凉亭打了一个盹,醒来之后雨伞竟然不见了!  巨商毕竟经商数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很快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后他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断定拿雨伞之人应该不是职业盗贼,十有八九
1946年中原解放区部队的突围之战,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中原突围之战是全面内战的开始?这个问题,不能只看局部状况,而要从当时全局形势、特别是国共两党对和战 态度演变这个根本问题来分析,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抗战胜利将要到来时,蒋介石就决心以武力消灭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如此快地到来,超出人们的普遍预计,周围 的情况又在不断变化,更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是明确的,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