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2008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常规治疗的烧伤总面积(67±20)%、Ⅲ度面积(60±24)%TBSA患者资料,设为对照组;另收集笔者单位同期收治的1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参附注射液的烧伤总面积(73±10)%、Ⅲ度面积(62±21)% TBSA患者资料,设为参附注射液组.2组患者入院后常规以Evans公式为基础进行液体复苏(成分为乳酸钠林格液、羟乙基淀粉溶液、血浆及葡萄糖溶液)48 h,创面行清创术后暴露治疗.参附注射液组在常规补液8h后加用参附注射液50 mL,2次/d,连续应用14 d;合并吸入性损伤或经8h治疗后血压仍低于90/60 mmHg(1 mmHg =0.133 kPa)者参附注射液增至100 mL,使用方式不变.入院时及治疗24、48、72 h,监测2组患者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总尿量,取下腔静脉血检测血清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 Ⅰ)水平.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 (1)2组患者入院时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380 ~-0.074,P值均大于0.05).治疗24、48、72 h,参附注射液组心率、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5.891 ~-8.316与-190.111~-39.911,P<0.05或P<0.01);中心静脉压和总尿量分别为(6.6±1.9)、(7.8±2.3)、(7.9 ±2.5)cmH2O(1 cmH2O =0.098 kPa)与(1 700±465)、(2 100 ±360)、(3 700±480) 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7)、(5.4±2.3)、(6.0±2.8)cmH2O与(1 170 ±350)、(1 500±380)、(1 700±400)mL(t值分别为26.073、10.058、60.629与20.209、27.339、115.966,P<0.05或P<0.01).(2)2组患者入院时血清AST、LDH、CK-MB及cTn Ⅰ水平相近(t值为-0.785~2.974,P值均大于0.05).治疗24、48、72 h,参附注射液组血清AST与LDH水平分别为(296±30)、(252±21)、(210±18) U/L与(2 543±218)、(1 053 ±113)、(578 ±78) 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8±80)、(624±59)、(436±53) U/L与(2 765±259)、(1 854 ±215)、(1 178±198)U/L(t值分别为-1 485.038、-130.599、-545.154与-763.675、-2 853.780、-2 439.595,P<0.05或P<0.01);血清CK-MB及cTn Ⅰ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477 ~-23.655与-52.395 ~-6.174,P<0.05或P <0.01). 结论 在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能改善重要组织灌注和氧供,改善微循环,明显减轻心肌损害,提高液体复苏效果。
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重度烧伤患者效果观察
【摘 要】
: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2008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2例行常规治疗的烧伤总面积(67±20)%、Ⅲ度面积(60±24)%TBSA患者资料,设为对照组;另收集笔者单位同期收治的1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参附注射液的烧伤总面积(73±10)%、Ⅲ度面积(62±21)% TBSA患者资料,设为参附注射液组.2组患者入院后常规以Evans
【机 构】
:
750002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疗急救中心综合办,750002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疗急救中心综合办,750002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疗急救中心综合办
【出 处】
:
中华烧伤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0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作用. 方法 取40只SD大鼠于背部造成30% TBSAⅢ度烫伤并按200 mg/kg腹腔注射LPS,同时注射3 mL生理盐水抗休克,制成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P组与生理盐水组,每组20只,EP组大鼠按4 mL/kg立即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EP溶液,每8小时注射1次,生理盐水组大鼠同法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溶
患者女,60岁,夜间因创面疼痛剧烈,2012年12月1日急诊入院.患者及家属描述患者于2d前洗澡时烫伤,洗澡后感觉左侧胸部烧灼样疼痛不适,1 d后逐渐出现较多密集细小水疱,曾于院外诊室涂烧伤膏(具体成分不详)治疗,后创面疼痛加重、水疱增多.检查时见患者左侧胸部有约3% TBSA创面,位于第2至第6肋间、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之间,基底略红,较多密集绿豆粒大小水疱,间或有黄豆粒大小水疱,创面边缘不规整,符
期刊
四氯化钛是制备金属钛的重要材料,为高毒性无机化合物,室温下为无色液体并在空气中发烟,生成二氧化钛固体和盐酸液滴的混合物.本单位地处钒钛工业城市,钒钛相关制品工厂较多,四氯化钛烧伤发病率较高,2010-2013年共收治47例四氯化钛烧伤患者,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烧伤患者康复期间自信心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西京医院收治的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按照康复治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团体心理辅导,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自信心测验量表评估患者的自信心水平,计数自卑者、自我感觉平常者、自信者、超级自信者;治疗前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后期的康复过程中,常常因瘢痕形成及挛缩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畸形,这些畸形又因自体皮源匮乏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复治疗,从而极易导致终身残疾 如何修复此类患者的畸形,最大限度地使其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烧伤后期修复领域的一个难点.笔者将改进深度烧伤后继发畸形的修复方法,充分利用和扩大有限的自体皮源作为研究的突破口,通过充分利用患者自身的瘢痕组织结合自体刃厚皮,构建自体瘢痕复合皮
期刊
自1952年Evans液体复苏公式问世以来,国内外相继出现了众多的补液量估算公式.这些公式延续了Evans公式以体质量和烧伤总面积为估算参数的基本思路,其不足在于未考虑累积体液丢失量(入院前应补而未补的液体量)、未解决补液速度问题.2011年笔者基于烧伤病理生理情况和对6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液体复苏经验,总结出以每小时每1% TBSA补液量(△q)、TBSA和烧伤总面积为参数的改良烧伤液体复苏公式
期刊
目的 了解在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应用个体化吸痰法的效果. 方法 对笔者单位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行机械通气的烧伤患者,先后应用常规按时吸痰法和个体化吸痰法排痰,分别在2次排痰结束后统计PaO2较吸痰前上升1 ~10、11 ~20 mmHg(1 mmHg =0.133 kPa)及PaCO2较吸痰前下降1~5、5~ 10 mmHg的患者数量.2种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4月-2013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65例烧伤瘢痕并发湿疹患者,其中男53例、女12例.年龄11 ~ 79岁,平均34.5岁.烧伤总面积1% ~95%,其中深Ⅱ~Ⅲ度面积为1% ~80%TBSA;创面愈合后瘢痕面积1% ~61% TBSA.63例患者湿疹发病时间为伤后17 ~83d,平均41d;另2例患者伤后10余年在瘢痕部位出现湿疹.瘢痕发生湿疹时温哥华瘢痕评
期刊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患者自控镇静镇痛(PCSA)在烧伤换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在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切痂植皮术后拟行首次换药的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和丙泊酚组,每组53例.将1 mg瑞芬太尼溶于2.5 mL丙泊酚中制成混合液,再将0.5 mL此种混合液加入20.0 mL丙泊酚中制成最终
烧伤后瘢痕癌近年来呈增多趋势,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单位于199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25例烧伤后瘢痕癌术后复发患者,通过分析复发原因,探讨减少复发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瘢痕癌治愈率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3 ~ 78岁.发病部位:头部7例、四肢13例、躯干3例、其他2例.病灶面积为3 cm ×2 cm~20 cm×12 cm.18例溃疡型、7例菜花型,无区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