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羌族具有极高艺术性和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是羌族多声部民歌存续的重要承载者,传承主体的数量、知识素养、表演技能、传承自觉性和创新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羌族传统音乐活力与濒危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保护传承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XMZ05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羌族具有极高艺术性和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是羌族多声部民歌存续的重要承载者,传承主体的数量、知识素养、表演技能、传承自觉性和创新能力是羌族多声部民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羌族多声部的传承主体及其依托的音乐文化空间不断退化,其活态传承面临严峻挑战。文章根据格兰特“音乐活力与濒危评估框架”(MVEF),就羌族多声部传承主体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田野调查和分析,并从维护羌族多声部自然传承的音乐文化空间及构建羌族多声部学校传承的音乐文化空间两方面就维护和培养羌族多声部
其他文献
结合工程实例,对输电架空线路中大桩径基础施工中孔壁坍塌防护方案进行概述,通过比较两种备选方案"双轴搅拌桩"与"钢板桩"中技术、人工、经济及对现场的匹配程度等的对比,探
介绍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适应证和禁忌证,总结ECMO在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的护理措施,通过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观察和预防ECMO并发症的发生,监测
董湘琴为羌族历史上一位重要诗人。光绪十七年(1891)应松潘总兵夏毓秀之邀,董湘琴赴松潘厅做幕僚,经松茂古道,"就所阅历,发为诗歌",创作出万言长诗《松游小唱》。诗中,诗人边走边
英国二战后的重要小说家A.S.拜厄特的长篇小说《占有》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国内外批评家的诸多评论。论争的焦点之一是争论《占有》属于维多利亚现实主义叙事传统还是属于后现
[目的]编制妇科癌症病人特异性支持照护需求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参考相关量表,构建量表条目池,经过专家内容效度评定形成初测量表,对2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