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员经得起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当前,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党员队伍;马克思主义;信仰观
党员队伍要在前进中笃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党员队伍要深刻认识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在低潮和曲折时不气馁,在艰难困苦面前不低头,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特别是要保持一种艰苦奋斗、克勤克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战胜困难、赢得挑战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党员干部要带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发展受到多种“瓶颈”制约,只有信仰坚定、方向明确,才能百折不挠。党的十八大规划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党员干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谋划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真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身先士卒、真抓实干,勇于拼搏、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中国化语言环境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从事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机械地照抄外国的经验,即使是在他国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验。正如毛泽东所说:“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也起不了作用。”邓小平也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真正要的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在中国的运用与指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体系来到中国后,在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民族信仰中科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以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进行传播、巩固与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体系运用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民族信仰习惯以及时代主题,将对共产主义的终极关怀以人民群众所能理解与触及的阶段性理想进行具体化与实践化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念的创新,必然带动其他具体工作观念的创新。这就使得我们党成为一个善于不断学习的学习型政党,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在各方面都富于创新的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政党和创新型国家的创立,展现出一个先进的政党和富有创造性的国家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开拓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的时代精神,使我国特色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阔,使我国特色现代化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3.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方法层次上升到党员信仰层次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即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创立者。他们创立了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使自发地流行于部分工人群众和同情工人群众境遇的仁人志士中的带有幻想性质的共产主义信仰获得了科学的基础,成为科学的自觉的信仰,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奋斗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人类信仰的一种,而且是迄今为止的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它适应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需要而产生,并越来越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精神支柱。它的产生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信仰,完成了人类信仰的伟大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实践、丰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和武装引领下,我们党根据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施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举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认知与科学信仰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显著特征就是它在对宗教信仰的批判中实现了科学与信仰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最科学的信仰,打碎了宗教信仰的精神枷锁,实现了人类信仰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信仰将得到科学证明的真理性认识转化为实践活动的信仰和信念,坚持相信已被证实的科学真理,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并用它指导自己的行动,力图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其真理性,使理论真理变成现实。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科学真理的相信,因而科学知识与信仰不再根本对立,而是作为实践本身的两个互相关联和过渡的环节在实践活动中统一起来。
2.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真理与价值理想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科学真理的尊崇与信服,是在方法论上通过正确的抽象和科学升华,形成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根本观点,使信仰不断地在实践中实现从应然到实然、实然到应然的转化与平衡。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仅包含知识性、科学性,尤以革命性和价值性见长,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也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其价值理想的实现既要诉诸人的工具理性,也要诉诸人的价值理想,既是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也是人的情感和意志的体现。
3.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 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赋予人类实践的最伟大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内容。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还是一种现实运动,共产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最具终极价值的部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终极价值性,主要是指共产主义代表着迄今人类所设想的一种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对于现实条件下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而言,它所追求的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达到完全自觉的阶段,即真正的自由王国为最高的境界,使共产主义作为未来的目标而成为人类实践前进的唯一导向。可以说,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预见,而且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目标的最实际的运动。现实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每一项现实工作,都是共产主义实践,都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三、共产党人要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是闭门造车、不是空穴来风,它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对信仰传承和发展的最好体现,其成果无疑是令所有共产党人信服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三大历史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事实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马克思主义,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守马克思主义。
首先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吸引力,共产党人和社会先进分子才会自觉自愿的信服;其次共产党人尤其是担任领导干部的共产党人要心存敬畏,做到以身示范,自觉维护党的形象,避免个人问题给下级党员或者普通群众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吸引力。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计个人得失,不怕流血牺牲,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时代的前列,当好人民的排头兵,为普通群众做榜样、做表率,把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终身境界去追求,把服务人民作为一生的履历去书写,从而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另外,共产党人还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还要坚持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可信度和吸引力。不管时事如何变迁,共产党人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能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共产党人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能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共产党人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能把我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
参考文献:
[l]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95
[3]刘建军.论五四时期的信仰危机与信仰求索[J].2012(3)
[4]胡孚琛.宗教、科学、文化反思录[J].探索与争鸣,2009(11)
[5]邓晓芒.中西信仰观之辩[J].东南学术,2007(2).
[6]转引自吴忠明.社会焦虑的成因与缓解之策.河北学刊,2012(1)
[7]邹诗鹏.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J].中国社会科学,2007(5)
[8]庞立生.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J],哲学研究,2012(2)
[9]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载于陈学明.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爽(1984~ )女,吉林省大安市人,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党员队伍;马克思主义;信仰观
党员队伍要在前进中笃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党员队伍要深刻认识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在低潮和曲折时不气馁,在艰难困苦面前不低头,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特别是要保持一种艰苦奋斗、克勤克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战胜困难、赢得挑战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党员干部要带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发展受到多种“瓶颈”制约,只有信仰坚定、方向明确,才能百折不挠。党的十八大规划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党员干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谋划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真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身先士卒、真抓实干,勇于拼搏、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中国化语言环境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从事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机械地照抄外国的经验,即使是在他国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验。正如毛泽东所说:“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也起不了作用。”邓小平也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真正要的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在中国的运用与指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体系来到中国后,在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民族信仰中科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以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进行传播、巩固与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体系运用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结合民族信仰习惯以及时代主题,将对共产主义的终极关怀以人民群众所能理解与触及的阶段性理想进行具体化与实践化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念的创新,必然带动其他具体工作观念的创新。这就使得我们党成为一个善于不断学习的学习型政党,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在各方面都富于创新的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政党和创新型国家的创立,展现出一个先进的政党和富有创造性的国家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开拓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的时代精神,使我国特色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阔,使我国特色现代化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3.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方法层次上升到党员信仰层次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以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以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即科学共产主义信仰的创立者。他们创立了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使自发地流行于部分工人群众和同情工人群众境遇的仁人志士中的带有幻想性质的共产主义信仰获得了科学的基础,成为科学的自觉的信仰,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奋斗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人类信仰的一种,而且是迄今为止的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它适应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需要而产生,并越来越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精神支柱。它的产生给人类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信仰,完成了人类信仰的伟大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不断实践、丰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和武装引领下,我们党根据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施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举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认知与科学信仰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显著特征就是它在对宗教信仰的批判中实现了科学与信仰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最科学的信仰,打碎了宗教信仰的精神枷锁,实现了人类信仰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信仰将得到科学证明的真理性认识转化为实践活动的信仰和信念,坚持相信已被证实的科学真理,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并用它指导自己的行动,力图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其真理性,使理论真理变成现实。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科学真理的相信,因而科学知识与信仰不再根本对立,而是作为实践本身的两个互相关联和过渡的环节在实践活动中统一起来。
2.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真理与价值理想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科学真理的尊崇与信服,是在方法论上通过正确的抽象和科学升华,形成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根本观点,使信仰不断地在实践中实现从应然到实然、实然到应然的转化与平衡。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仅包含知识性、科学性,尤以革命性和价值性见长,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也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其价值理想的实现既要诉诸人的工具理性,也要诉诸人的价值理想,既是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也是人的情感和意志的体现。
3.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 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赋予人类实践的最伟大的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内容。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还是一种现实运动,共产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最具终极价值的部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终极价值性,主要是指共产主义代表着迄今人类所设想的一种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对于现实条件下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而言,它所追求的是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达到完全自觉的阶段,即真正的自由王国为最高的境界,使共产主义作为未来的目标而成为人类实践前进的唯一导向。可以说,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预见,而且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目标的最实际的运动。现实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每一项现实工作,都是共产主义实践,都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三、共产党人要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是闭门造车、不是空穴来风,它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是对信仰传承和发展的最好体现,其成果无疑是令所有共产党人信服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三大历史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事实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马克思主义,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守马克思主义。
首先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吸引力,共产党人和社会先进分子才会自觉自愿的信服;其次共产党人尤其是担任领导干部的共产党人要心存敬畏,做到以身示范,自觉维护党的形象,避免个人问题给下级党员或者普通群众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吸引力。共产党人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计个人得失,不怕流血牺牲,走在人民的前列,走在时代的前列,当好人民的排头兵,为普通群众做榜样、做表率,把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终身境界去追求,把服务人民作为一生的履历去书写,从而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另外,共产党人还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还要坚持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可信度和吸引力。不管时事如何变迁,共产党人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能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共产党人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能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共产党人只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能把我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
参考文献:
[l]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95
[3]刘建军.论五四时期的信仰危机与信仰求索[J].2012(3)
[4]胡孚琛.宗教、科学、文化反思录[J].探索与争鸣,2009(11)
[5]邓晓芒.中西信仰观之辩[J].东南学术,2007(2).
[6]转引自吴忠明.社会焦虑的成因与缓解之策.河北学刊,2012(1)
[7]邹诗鹏.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J].中国社会科学,2007(5)
[8]庞立生.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J],哲学研究,2012(2)
[9]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载于陈学明.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爽(1984~ )女,吉林省大安市人,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