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体育健身平等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uang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残疾人自身、体育健身设施、媒体导向国家政策等层面对我国残疾人体育平等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残疾人自身的生理条件、心理状况以及经济条件;残疾人出行障碍;体育健身项目、设施、专业的体育指导人才;国家相关政策和媒体导向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应加大对残疾人体育健身的研究,政府组织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媒体应正确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残疾人体育健身。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平等化;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丁锟(1988-),男,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E-mail:dingkun_hero@hotmail.com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成员在权利方面对于公平、平等倡导的渴望和意愿愈发强烈,而对于社会公平、平等的关注和探讨,往往更集中于弱势群体,残疾人就是不容忽视的最大的弱势群体。我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残疾人的数量也位于世界之首。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中国残疾人的数量已经达到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34%,残疾人口的数量与1987年的5164万相比,增加了2132万人,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截止到2012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上公开表示我国残疾人数量已达到约8500万人。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够改善身体体质,调节人体机能,提高整体健康水平。而体育对残疾人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康复的积极作用上,还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化,残疾人体育参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1],体育运动方面的平等同时对实现公民平等化、促进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共同实现“中国梦”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相关概念界定
  1.1残疾人
  对于残疾人的定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指出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可能会阻碍残疾人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活动。残疾是一个演变中的概念,残疾是伤残者和阻碍他们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的各种态度和环境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2]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的表述,对残疾人的定义是指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3]覃兴耀曾在文中对残疾人这一约定俗成使用的名词做过深刻的探讨,他表示残疾人一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或特定语境下所延伸的含义将超出我们做约定俗成的原则。[4]在本文的研究中所探讨的残疾人,即我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涵盖的残疾人。
  1.2残疾人体育
  残疾人体育不同与一般的体育运动,它的发展没有历史的传承,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88年德国柏林建立起的世界上第一个残疾人群众组织——聋人体育俱乐部,但学界普遍认为残疾人体育起源于二战期间。[5]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伤残士兵,他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康复,从而形成了残疾人体育的最初的雏形。对于残疾人体育的定义,学界没有统一的说法,王岗[6]《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与特点》中依照社会体育的基本观点将残疾人体育定义分为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指出广义的残疾人体育是指残疾人所创造的有关体育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残疾人体育与整个社会体育的共性。狭义的残疾人体育是指残疾人所特有的体育行为模式、体育心态、互动关系及体育活动方式等,是残疾人体育区别其他社会体育的个性特质。总之,只要是残疾人参与的体育活动都可以成为本文所探讨的对象,包括一切残疾人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的体育活动。
  1.3体育健身平等的含义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本身带有的相关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规定就包含了平等的价值观念,并且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应平等化也作为一种人基本的权利被提出来。联合国《体育运动国际宪章》关于“确信有效地行使人权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每个人应能自由发展和保持他的身体、心智与道德的力量,因而任何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均应得到保证和保障”可以理解为“所有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体育运动”,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之一,就更应该保障其平等的机会。刘芳指出体育公平人们对体育参与权利、机会和资源分配的平等性的一种体育社会价值观念,体现了人们的思维反映以及人与体育关系的认识。它包括竞技体育公平、社会体育公平和学校体育公平三个方面[7]。根据以上所论,在本文中所探讨的“体育健身平等”可以概括为“残疾人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一切跟体育健身有关的活动(比如观看体育比赛或直接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都应该保障其参与的权利、机会以及资源的分配的平等。”
  2.结果与分析(残疾人体育健身平等化的影响因素)
  2.1残疾人自身条件
  2.1.1残疾人生理条件
  根据残疾人的相关定义,我国残疾人的分类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等”不同种类的残疾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不尽相同,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残疾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更是南辕北辙。现阶段我国针对残疾人运动能力的分级仍然采用医学上的对残疾人的分类,而生理条件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生理条件上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体育健身不平等的首要原因。因此,针对体育健身项目的对生理条件的要求来制定体育学上对残疾人运动能力的类别和级别,更有利于构造一个平等的体育健身或竞赛的环境,更好的保障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权利[8],是实现体育活动平等化的基础。
  2.1.2残疾人的心理状况
  针对残疾人体育定义的讨论,残疾人心理也具有普通人的共性和残疾自身的个性。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人群的一部分,除了具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共同的心理特征之外,由于自身的残疾状况形成了他们独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如自卑、孤独、敏感多疑、自尊等等,导致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适应行为。根据研究表明指出残疾人心理状况的具体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能否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能否获得平等充分的就业等。[9]残疾人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了其本身对社会的接纳,因此改善残疾人的心理状况,让残疾人具有能够参与到基本的体育健身活动中来,是实现体育健身平等化的前提。并且体育健身活动也能够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的心理状况,能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培养残疾人的进取精神,提高其意志力;通过体育活动中人际的互动,能治疗残疾人的某些心理疾病。[10] [11]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残疾人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为体育健身的平等化构造了前提;另一方面体育健身活动又反向对残疾人的心理状况的改善有良好的作用。   2.1.3残疾人的经济保障
  曾在07年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机制方面的国际研讨会上,就指出“全国尚未脱贫的3000万贫困人口中,残疾人约占了其中80%”。由于社会保障资金投入较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面临困难。残疾人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狭窄,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福利彩票、福利基金会、社会捐赠等很有限的支持,无法汇集大量的社会保障资金。并且残疾人的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城乡差异显著。同时,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类型和工作方式的需求亦存在差异;我国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的残疾人比例相对低,大多数残疾人仅适宜从事对技能要求简单的职业。[12]然而不管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经济保障始终是残疾人进行体育健身的保证,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经济状况改善的政策性或物质性的投入,提供充足平等的就业机会,让残疾人能够从基本生存中释放出来,积极参与到体育健身中。
  2.2出行障碍条件
  国内关于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的研究表明,出行障碍一度成为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的重要因素。尹军等通过调查研究指出79.6%的残疾人认为社区缺乏适合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场地”。 [13]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儿、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公共设施设计和建设缺乏对残疾人的考虑,为残疾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制造了许多的障碍。使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某种不利的地位,正常作用的发挥和平等参与的机会受到限制,也影响其公民权利的实现。[14]国外有学者提出,残疾人的出行不便这种事情一旦发生,那么残疾人就失去了展示他们运动天赋的机会。由此可见,尽快完善残疾人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人体育健身,将是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3体育健身条件
  2.3.1体育健身项目
  《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概览》中针对不同种类残疾者适宜参与的主要体育运动项进行分类制表,比如听力障碍可参与所有的体育项目。[15]这针对残疾人与体育项目的分类是根据医学上对残疾人运动能力的评级而进行的分类,并且这些项目的分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残疾人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照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美国学者指出残疾人体育项目的类别是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机会平等关键性的因素,应该根据如能力,技能,培训和激励因素事件的结果,而不是残疾的性质或程度。[16]还可以开发改编更多的体育项目,比如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者就对我们中国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根据残疾人的具体生理条件进行创编,提出有针对性的轮椅健身术[17],其效果和影响都非常的不错。因此希望有更多的体育科学研究者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更适合残疾人的体育健身锻炼。
  2.3.2体育健身设施
  随着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残疾人在残疾人运动会、残奥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政府和社会在场地设施、基层组织、活动等方面提供的服务和条件还远远不够。虽然从 2003 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开展了“全民健身助残工程”,每年向特教学校、福利院、社区、残疾人福利企业和残疾人活动中心等基层单位提供价值 100 万元的健身体育器材捐赠,改善残疾人体育锻炼条件。但是资助的范围和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18]同时,还应该对现有的体育健身设施进行改善,设计开发新的残疾人运动项目和专用体育设施、运动器材。
  2.3.3体育健身专业指导
  在体育健身活动中,每个体育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功能以及注意事项等等。因此在日常的体育健身活动中,我们需要有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员进行干预,让我们的体育健身活动更加的标准化、科学化。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科学的指导。然而,有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匮乏,仅有 1.1%的残疾人表示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健身指导[19],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健身指导员的培养更是处于空白阶段。所以,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断增长的今天,完善对残疾人的教育体系,完善各阶段残疾人教育措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把残疾人教育纳入本地区教育总体规划中,应该有针对残疾人的专门的健身指导员的学习、培训和考核制度,保障残疾人健身锻炼的科学化、专业化。
  2.4国家政策和媒体导向
  以上所有的手段和方法都需要国家、地方政府通过完善残疾人法律法规来保障,为残疾人权利的平等保驾护航。有研究表明残疾人的相关法律法规,许多还停留在原则性的规定上,缺乏可操作性。作为保护劳动者就业权的重要法律,《劳动法》对残疾人就业的规定也显得很空乏,有关残疾人的劳动就业、职业培训、教育方面的立法亟待完善。在与残疾人相关的几步体育法律法规中,《体育法》中没有明确提出保护残疾人的体育权利,相关的各项条款制定的比较原则,可操作性差 ;立法层次低,多为宏观政策。据统计,仅有几部相关残疾人的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但其内容也并非全部适用于残疾人体育权利领域。[20]我国作为法治国家,应该不断地健全、完善残疾人群体的相关法律,保障其正常生活的平等权利。另外,政府应该健全相关残疾人组织比如地方残疾人联合会,强化组织的核心职能,提高组织效率、调动组织人员的积极性。[21]让残疾人的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起到更大的作用,保证残疾人权利的平等。除此之外,影响残疾人体育健身平等化更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而媒体作为“第四势力”通过广播、电视、杂志、网络的报道和宣传,其影响无处不在。媒体在实际的报道中不宜过多地宣传残疾人比赛中的成绩和奖牌,而是要宣传他们的那种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成绩和精神,鼓励他们实现平等、参与和共享的理想。[22]媒体的这种正能量的宣传,能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的生活,保护残疾人的平等权利,从而促进体育健身平等化的进程。   3.结论与建议
  首先,残疾人适合体育项目的分类仍然采用医学上对残疾人运动能力的分级,让残疾人与体育项目的融合出现障碍。应该根据如能力,技能,培训和激励因素事件的结果对项目进行归类,而不是残疾的性质或程度。对此在政府投入和残疾人组织的管理下,相关学科的学者应加大对残疾人的研究,提出一套针对残疾人生理、心理条件状况与体育健身项目的良好对接的理论体系。让残疾人更好的与体育项目衔接融入。
  其次,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健全管理组织,保障残疾人出行。政府应加大投入,联合残疾人相关组织,建设好残疾人“无障碍”出行,保证残疾人能够更安全、更便捷、更快速地进入体育场地进行体育建身。
  再次,政府体育部门和体育院校应引领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为残疾人的体育健身项目和健身设施的需求做更深入的研究,健全残疾人体育指导培训、考核以及合格制度,为残疾人更好的规范健身、科学健身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媒体应正确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残疾人的体育健身。增加残疾人体育的曝光率,让残疾人体会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和更多的机会,不断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体育对每一个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残疾人体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体育。它不仅对残疾人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助于残疾人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保障残疾人体育健身平等,不仅是对保护残疾人平等权利的维护,更是对关注残疾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行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周美芳,张军献,黄玲,张志超. 残疾人体育与社会公平[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8:22-25.
  [2]《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EB].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北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04.
  [4]覃兴耀,顾渊彦. 再论残疾人体育的意义[J]. 体育文化导刊,2008,01.
  [5]北京奥组委.《残疾人体育的起源》[EB/OL].
  [6]张凤霞,王岗. 论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与特点[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01:11-12.
  [7]刘芳,杨辉. 体育公平的社会学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6:6-9.
  [8]孟亚里,伍胜福. 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及保障策略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3,02:6-9.
  [9]宓淑芳,曹华. 残疾人心理问题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16-118.
  [10]郭敏刚,吴雪,陈静. 残疾人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2:189-191.
  [11]闫挺,毛志雄,连文杰. 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体育学刊,2007,04:119-124.
  [12]黄剑等.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就业探析[J].中国残疾人,2009(3):52.
  [13] 尹军,兰保森,吕青,陆江巍,王清磊. 我国城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72-74.
  [14]王萍.以人为本,建设无障碍设施[J].社会福利,2005(4):40-42.
  [15]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概览》[M].华夏出版社,2006,07.
  [16]Howard L. Nixon II. Constructing Diverse Sports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2007(4):417-433.
  [17] 彭翔吉.轮椅健身术对中度下肢残疾者健身功效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18] 张燕中.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09,04:20-22.
  [19]徐成立,田静,王健.我国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1:82-85.
  [20] 刘永风,汤卫东,何金,潘华. 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0,03:17-20.
  [21] 卢雁,韩松,李伟一. 我国残疾人体育管理组织结构之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698-1700.
  [22] 兰馨,刘兰. 传媒对残疾人体育的报道取向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5:13-15.
其他文献
试验研究了表面加工工艺不同的旋锻钨和抛光钨与钠的相容性.在600 ℃、含30 μg/g氧的金属钠中,旋锻钨和抛光钨的失重速率分别为1×10-4 mm*a-1和2×10-4 mm*a-1,两
在辐射输运屏蔽计算分析中,离散纵标法(SN方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主要计算方法之一。由于Sw方法求解输运方程时只沿少数几个特定方向进行会产生射线效应,尤其对于孤立点源、大空
采用岭澳二期换料方案使用的功率运行数据,用法玛通的COCCINEL程序对AFA 2G燃料组件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AFA 2G燃料组件虽已使用了很长时间,并已逐渐被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