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全脑,让孩子的语言在体验中绽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2953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然而,综观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可以说仍然有很多欠缺。为了解决问题,笔者分析了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從“把动作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会‘跳舞’”“把色彩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五光十色’”“把声音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会唱歌’”“把形状用进句子里,让句子‘千姿百态’”“把味道用进句子里,让句子‘有滋有味’”五方面谈了语文核心素养下低年级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言构建与运用 点拨 体验 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39-02
  語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然而,综观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可以说仍然有很多欠缺。近年来,我都是从三年级接班,发现学生要么表达不完整,要么句式单一,词语贫乏,要么空洞无物,乏味无趣。这基本反映出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还有很多欠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缺乏有效的语言实践训练,句式单一;缺乏丰富的阅读积累,词语贫乏;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无话可说。那么,如何解决问题呢?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应是“体验——内化——养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语言文字运用范例原型,从这些相当于“实物模型”的感性材料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动作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会“跳舞”。
  我们学说话,学作文,要学会把事物的“动感美”用进作文的句子里,这样,读者读了我们写的话,就像在欣赏动感舞蹈一样。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动态美”用进句子里,我专门设计了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有意识地准确使用动作词。本次专项训练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层层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感悟,在训练中学会运用。
  环节一,练一练:进行句式操练,为学生提供语言范例。
  句式一:人物(人、动物、植物)+动作词
  例如:蜻蜓飞,蝴蝶追,青蛙叫。
  句式二:某物(部位分解)+分别+动词
  例如:姐姐左手一抓,右手一割,就把禾苗割下来了。
  句式三:动词+比喻联想
  例如:他飞快地冲向终点,就像一支离弦的箭。
  句式四:人物+动词+动词
  例如:他到教室里拿起笔写字。
  环节二,玩一玩:玩游戏“击鼓传花”,布置观察任务。
  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型以后,紧接着全班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前,布置观察任务,重点观察第一个同学和自己的前一个同学怎么传(手、身、头各部分的动作),自己又是怎么做的,没轮到的同学怎么做,鼓声停了,花落谁家,他又怎么做。
  环节三,说一说:说游戏过程,把动作说具体。
  经过激烈的游戏之后,孩子们依然沉浸在刚才游戏的热烈气氛中。这时候,孩子们对游戏的过程印象深刻,老师就引导孩子把游戏过程说具体。因为低年级的孩子语言组织能力有限,老师给出了一些连接词孩子降低难度。
  “鼓声一响,击鼓传花游戏就开始了。只见(谁)双手( ),马上( ),把花( )给( )。就这样,很快就传到了( ),他(她)(怎么做),我马上(怎么做),好像( )。其他同学有的( ),有的( ),有的( )。这是,鼓声停了,落到了( ),她(怎么做)。这个游戏在( )结束了。”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看到,在老师范例的引导下,学生不但说起来就很有条理,而且能有意识把人物动作说具体、说生动了。
  二、把色彩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五光十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世界。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说话写话时,要有意识的去描绘事物的色彩美,这样就会让你写的句子,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比如我根据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春天”,设计了“五彩缤纷的春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春天的色彩,学会表达色彩,让春天变得“五彩缤纷”。
  这个语文综合性活动分为以下的步骤:
  (一)查一查,抄一抄:通过课文、课外书认识各种颜色,积累表达颜色的词语。
  (1)掌握不同程度的各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黄:杏黄、土黄、梨黄……
  ……
  (2)积累描写颜色的重叠词:黄澄澄、雪白雪白……
  (3)积累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叠翠流金、五颜六色、……
  (二)找一找,画一画: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色彩。
  利用假日,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进公园,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色彩,用相机拍摄下来,用图画描绘下来。
  (三)说一说,写一写:教给学生描写颜色的句型,生动表达多彩的春天。
  在汇报课上,我结合了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的内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1.句式操练,形成语言模板。
  句式一:把几个色彩词像拼图一样拼装进句子。
  如: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句式二:把色彩的重叠词(A+BB)(ABAB)嵌进句子里。
  如;桃花粉红粉红的;梨花雪白雪白的;迎春花金黄金黄的。
  句式三:把色彩的联想比喻,写进句子里。就是你看到什么颜色,你想到了什么?
  比如,你看到红色,想到了火。//如:红的如火,白的如雪,粉的如霞,黄的如金。
  2.老师示范:老师描述自己春天里的发现,老师边介绍,边展示照片,图文对照,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小组介绍自己春天里的发现,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或摄影作品,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条理地描述出来,用上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特别是描写颜色的词语和句式。
  4.小组选出代表说说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生们通过阅读和查找,积累大量的颜色表达词语,然后走入大自然,去寻找发现春天里的美丽色彩,接着老师教给学生表达的句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看到的说出来,孩子们描绘色彩美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把声音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会唱歌”。
  我们生活在声音包围的世界。有的声音让我们温暖,如妈妈的声音;有的声音让我们高大,如爸爸的声音……总之,每种声音都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情感。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会把拟声词用进句子里,让句子“如闻其声,如唱其歌。”
  如教学《雷雨》一课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文中对于声音的描写,并进行声音描写的训练。
  1.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描写声音的句子,了解雷雨不同阶段声音的变化。
  2.认识课文里的拟声词“哗,哗,哗”,感悟使用拟声词的好处。
  3.教给描写声音的基本句型,构建语言模板。
  句式一:物名+拟声词:如:小溪流哗啦啦,青蛙叫,呱呱呱。
  句式二:拟声词+动词+事物:如:“哗哗啦啦!““哗哗啦啦!下雨了。
  句式三:物名+拟声词+比喻(联想)如:春雨来了,下春雨了,“沙沙沙”“沙沙沙”,像蚕在咀嚼桑叶,像落花飘在水面。
  4.课后搜集积累各种拟声词。
  5.仿写训练:观察雷雨天气,仿照《雷雨》的结构和写法,描写雷雨,要求学生尽量用上自己搜集的拟声词。
  通过这一系列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训练,学生对于声音的描述意识增强了,并在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拟声词,也有意识,有能力把它运用到文章里。
  四、把形状用进句子里,让句子“千姿百态”。
  中国有个成语叫“神形皆备”。其中的“形”指的是,我们在描述事物时,要把事物的“形状、形态、形体、造型等”描摹出来。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形状,如:太阳是圆的,彩虹是拱形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把形状美用进句子里。
  例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写话训练就是写一种熟悉的动物,在指导学生描写动物样子的训练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动物各部分的形态,让学生抓住事物形态来描写它的样子。
  1.课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熟悉,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观察他们的样子时,要注意观察各部分的形状和颜色。
  2.句式操练,构建语言模板。
  句式一:物名+形状
  如:小眼睛,圆又圆;小嘴巴,扁又扁。
  句式二:物名+形状+比喻联想
  请记住比喻联想的秘诀,有一点像就是像,就可以打比方。
  如:小狗圆圆的脑袋就像一个小皮球。
  句式三: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串联句子。
  如:有的呈椭圆形,像金蛋;有的呈葫芦形,像宝葫芦。
  3.以小狗为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狗的图片,描述小狗的样子。为了规范语言,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以下填空式的范例,学生都能有条理地把抓住小狗各部分的形状颜色说具体。
  这只小狗真( )!它浑身的毛是(),就像( )。它的头(),就像( )。()的眼睛就像( )。( )身子,长着四条( )的腿,一条()尾巴就像()。
  4.按以上方法,四人小组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
  5.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写下来。
  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梯度练习,学生基本能有意识地抓住事物的形状观察,并把观察所得写具体。
  五、把味道用进句子里,让句子“有滋有味”。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美味,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代表人生百味,甜滋滋的代表温馨幸福,火辣辣的代表热情如火,苦涩代表艰难困苦……总之,各种味道都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情感。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把味道用进句子里,让句子变得“有滋有味”。
  为了能使学生学会把味道写进句子里,我设计了一个语文活动课“我爱吃的水果”。
  我先引导孩子观察描述各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形状),在品尝水果味道环节中,就设计了以下步骤引导孩子表达:
  1.让学生轻轻咬一口,仔细回味口感、味道如何。
  2.给出一些基本句式,进行句式操练,表达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句式一:物+味
  葡萄酸溜溜,西瓜甜津津。
  句式二:物+是+味
  蘋果是甜甜的,橘子是酸酸的。
  句式三:寫出味道的变化
  把葡萄含入口中,先是甜甜的,不久,就觉得有点酸,后来变得又酸又甜。
  句式四:把形状、色彩、气味、滋味、感受和吃的动作、声音……一起写进句子里。
  句式五:物+味+比喻
  如:青葡萄的味道真是特别,酸溜溜的,像山西的三年老醋!
  句式六:味道对比。
  如:这个苹果真甜,比蜜还甜。
  学生通过训练后,能比较准确具体地表达自己品尝后的味道。
  总的来说,我们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素材,开发学生的全脑,丰富学生的积累,为他们提供范例,形成学生个体的语言“实物模型”,让学生经历“体验——内化——养成”的过程,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巢宗祺、施久铭.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人民教育,2012(6):32-35.
  [2]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探索,2016(10):21-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逐渐受到重视。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可操作性指导意见,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资源开发者,由此实现阅读教学的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明显提升。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一、简单历史回顾  ECk1877年对犬施行的门腔静脉吻合术开创了门静脉高压症研究的实验外科时代.1900年Preble依据对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而死亡的患者尸体解剖发现和随后McIndoe对肝硬化标本进行的灌注实验确认了肝硬化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关系,奠定了肝硬化时肝血窦受再生结节压迫,血窦变窄,肝内血管床容量减少,血流阻力增大,门静脉压力上升,导致侧支循环生成和曲张静脉这样一种近似完美的发病机
本实验就水通道蛋白AQP-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