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应用进展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7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密度泛函理论是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核心理论,一般方法不进行色散修正,但在分子体系中引入色散修正方法至關重要,该方法恰当描述了分子间作用力,使结构和能量计算更加稳定,同时与实验结果更加吻合。
  关键词:密度泛函 色散修正 第一性原理计算
  中图分类号:O48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194-02
  1 概述
  常规的密度泛函理论采用从头算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包(Vienna Ab-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简称VASP [1]),可计算材料的多种物性,但在描述色散体系的分子间作用力时失效。为此,Grimme提出了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ispersion-correcte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简称DFT-D方法[2])。DFT-D曾经出现过三个版本,分别是DFT-D1(2004年),DFT-D2(2006年)和DFT-D3(2010年),其中DFT-D2最常用。
  DFT-D2在形容波动电荷的动力学关联时,在Kohn-Sham DFT能后加了一个半经验色散势:
  2 DFT-D2应用进展
  Caciuc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C6H6和C3N3H3在石墨烯和氮化硼衬底上的吸附[3],该体系包含典型的分子间作用力。表1是C6H6和C3N3H3在衬底表面的平衡间距和吸附能。由表可见,使用DFT-D2后,石墨烯表面平均间距为3.22 ,氮化硼表面平均间距为3.07 ,比传统DFT方法4.0 的间距小很多。能量方面,DFT-D2较之DFT方法显著提高C6H6和C3N3H3分子在有机物表面的吸附能,如表1所示。
  Ihm研究了PVDF在锯齿形石墨烯上的吸附[4],当PVDF在石墨烯带上以稳定结构覆盖时,石墨烯带的基态为半金属,极化沿水平方向。Ihm在计算中采用DFT-D2方法优化了PVDF和石墨烯的异质结结构,即PVDF极化平行表面,且PVDF最低原子距离石墨烯2.5,如图1所示。由以往经验,衬底导电时,因为电极化在导体表面存在屏蔽电荷,极化垂直的结构能量更低,而衬底绝缘或为半导体时,屏蔽电荷几可忽略,极化平行的结构能量更低。因为石墨烯为典型的半导体材料,所以沉积在它上面的PVDF自然趋向极化水平方向。
  分子间作用力在聚合物结晶时意义重大,然而使用传统密度泛函理论不能描述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在预测聚合物平衡结构时失效。Liu选取了十种聚合物,严格计算了DFT-D2(DFT-D3)和传统电子交换关联势(LDA,PBE和PW91)在预测结构、弹性性质和能量时的差异,并与实验比较[5]。结果表明,使用LDA方法,系统性地低估晶格常数;而采用PW91和PBE方法,系统性地高估晶格常数;但DFT-D2(DFT-D3)预测的结果跟实验值接近。
  在有机物-金属界面,有很多针对吸附性分子的研究。Aradhya通过单分子力学测量,指明吡啶衍生物可与纳米Au电极产生附加的成键作用,这种作用区别于化学中特定N-Au 施主-受主成键[6]。密度泛函理论发现Au电极和吡啶环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在成键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使用DFT-D2方法考虑色散作用后,键能显著增大,键力也有所增加。
  3 结语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是模拟材料物性的最有效方法,然而不能准确描述分子体系的分子间作用力。本研究引入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大大改善了结构和能量预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与实验更加接近,该理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G Kresse,J Hafner.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for liquid metals[J].Phys Rev B,1993,47:558.
  [2] S.Grimm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ith London dispersion corrections[J].WIREs Comput Mol Sci,2011,1: 211-228.
  [3] V Caciuc,N Atodiresei, M Callsen. Ab initio and semi-empirical van der Waals study of graphene–boron nitride interaction from a molecular point of view[J].J Phys:Condens. Matter,2012,24:424214.
  [4] J Ihm,Y L Lee,S Kim,et al. Controlling Half-Metallicity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by Using a Ferroelectric Polymer [J].Acs Nano,2010,4:1345-1350.
  [5] C S Liu,G Pilania,C Wang,et al.How Critical Are the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in Polymer Crystals[J].J Phys Chem A,2012,116:9347-9352.
  [6] S V Aradhya,M Frei,M S Hybertsen,et al.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at metal/organic interfaces at the single-molecule level [J].Nat Mater,2012,11:872-876.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采用通用流场分析软件FLUENT,基于N-S方程,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对轴流泵叶轮内部(及端壁间隙)流动进行了三维粘性数值计算。通过实验验证,表明数值计算结
摘 要:在群垂直切换场景中,多个移动终端同时向无线网络发出垂直切换的请求,有可能导致网络拥堵并因此增加切换的阻塞概率。为了避免網络负载过重和合理地利用无线资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阻塞概率的群切换方案。首先,根据网络最大阻塞概率得出在同一时隙最多能够进行切换的用户个数,然后,根据使得整个网络平均传输时延和丢包率最小的准则,终端将选择合适的目标网络。仿真表明,相比于基于随机延迟的方案,该方案在控制网
针对目前较缺乏适用性强的预测液体混合物输运物性的方法的现状,本文作者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规律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直链烷烃和直链烷烃的卤代物类物质液体二元
摘 要:前期通过非正式的实地观察、访谈,获得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并据此确定调查问卷的关注问题。通过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资料,采用非参与观察法实地考察,辅以文献分析、开放式访谈等方法,对某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现状、思想状况等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挖掘数据蕴藏的学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现状背后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本系统实现了从纸质地图的扫描图像中提取、识别线状地理信息,并转化成矢量数据。主要包括二值化、图像显示及处理、及数据采集三个模块。介绍了其中涉及的彩色地图图像分层、断点连接、自动跟踪等主要技术问题。系统以自动化思想为主,辅以必要的人机交互功能,以求在识别的准确率和数字化的效率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对不同质量的图像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维持群体多样性是提高进化算法性能的一个主要出发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选择和自组织临界变异的进化算法。其中,利用免疫浓度调节设计的选择算子使算法在开发新解时能选到多样性的个体;基于自组织临界思想的变异算子使算法在探测新解时能在合理的模型指导下进行。针对几种典型的复杂函数优化问题的求解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全局收敛性方面都较好。
由多个投影面形成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存在诸如不同的投影机之间的亮度响应不一致、拼接重叠区的高亮带以及同一个投影面内的亮度差异等亮度不平衡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采用了直接逼近、二次曲线衰减及μ比例修正算法和相应的实现方法,对这类显示系统的投影面间的亮度匹配、边缘融合以及投影面内的亮度均衡进行实现,并提出亮度偏差对均衡效果进行衡量。
本文根据两流体同心环状流线性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对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地面模拟实验所应遵循的相似准则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个新的重力无关性准则,即Bond数和基于环形区流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