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ts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正确地、恰如其分地应用好这一技术,值得我们探索研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
  
  纵观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开始到现在,在不同的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尤其在初期的时候表现得突出,甚至走得比较极端,比如:有的老师上课从头到尾一节课下来都是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好像一下子自己就先进了、现代化了,看起来花里胡哨,其实真正的课堂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各校以及各级搞的评优课,大多要求必须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的学校在安装多媒体设备的时候,把投影机吊装在教室中间位置,屏幕安装在黑板的位置,而且屏幕挺大,更有甚者干脆就把黑板去掉了,弄得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只能从头到尾都用课件,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思想上的极端狂热。现在人们冷静多了,也开始由原来的每个学校一个或几个多媒体教室,发展到了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由多媒体教室发展到了教室多媒体,虽然现在还没有普及但肯定是发展的趋势,但我们也要警惕不要在教室多媒体的使用上再走极端。
  
  二、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地位”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它的使用一定要有个正确的定位,应该从实际出发,因课而异,切不可搞一刀切,每节课都用。我们要特别注意其中的“辅助”二字,它只能是我们教学过程当中的一种辅助手段,用得恰如其分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以笔者所从事的地理教学为例,如在某节课的教学当中,根据课本内容只需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一幅图或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即可,其他该怎么讲还怎么讲,用到的时候展示出来,辅助了课本相关内容就行了。而不必要每节课都制作成完整的课件,因為那样做一是太费时间,二是有的章节内容根本就不适合制成课件,所以我们不要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是因为讲课内容需要才用多媒体。因为一节课讲得是否成功,虽然好的课件肯定是有益的,但课件做得如何并不是关键,而主要看课的各种环节设计如何,理念是否新,课堂组织、讲授如何。所以精力应该主要放到钻研教材,学习、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方面。
  
  三、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
  
  首先要掌握相关应用软件。
  多媒体设备的建设属于硬件问题。它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平台,但当硬件建设好,平台搭建好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呢!这就涉及软件问题了,我们要学习利用这个平台的相关技术,学习一些相关应用软件,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简洁的、实用的就是POWERPOINT幻灯片,它简单易学。除此之外,各学科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学习掌握相应的软件,比如数学教师要掌握“几何画板”;美术教师要掌握Photoshop;地理教师要掌握制作平面动画的FLASH,制作三维动画的3DMAX。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学习这些软件是专业计算机老师的事,但笔者认为,只有自己掌握之后,才能做出更加适合本学科的课件,更能体现自己的课程设计思想。
  其次是多媒体素材的收集。
  当教室多媒体装备了,相关的软件技术也掌握了,但要做出实用的课件需要有大量的素材。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此我们可以把硬件比做炊具,软件技术比做厨艺,那么“米”就是素材了。要做出美味佳肴,光有好的炊具和精湛的厨艺远远不够,关键我们要有米来下锅。素材的收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意识要到位,需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经常注意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课堂教学有关的一定要能够及时地记录、保存下来。每位老师应当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当然这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和学校的素材库联系起来,但学校的素材库是多学科的,一般都达不到我们某一学科教学中所需要的那么细,更新得也比较慢。所以最好我们的同行们都来做生活的有心人,都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相互之间互通有无,达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其他文献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里,篮球项目中的“篮球意识”训练,一直是这一专项模块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提升高中生篮球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笔者就对这一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以本校高中生为例,大约70%把篮球作为专项的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篮球基本技术,学生倾向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篮球技术水平。为此,要求学生认识到:篮球比赛是一项竞技项目,具有很强的对抗性。首先要求参与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一定的基本
探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义重大。《新课程新理念与新课程的实施》中也提到了两个观点,一是新的学习观即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获取知识。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过程,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注重图表对文字资料的辅助作用。古文有云:“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对文字记载而言,历史图片以其独特的形象、生动、直接、简明的特点,在空间转换与时间进程上能更好地体现历史不断前进、不断演变的重要历程。特别是在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当遇到疆域、重大历史事件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图片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时空状态,正所谓“即图而求易”。可见,在历史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中有这样一道历史选择题难住了不少考生:  帝王的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属于谥号的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康熙帝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老师在讲课时一般都会涉及,但因不是高考考点,所以很少会作为专题讲解。因此许多考生并不十分清楚到底什么是谥号,其他三个选项不是帝王谥号又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对帝王的称呼通常是和其谥号、庙号或年号联
母亲节的时候,学校在七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调查:谁记得妈妈的生日?全年级132名学生,仅仅43人举手。当问及谁为妈妈庆祝过生日,会场突然变得异常安静,环顾四周,竟无一人举手,着实让人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从而更加感恩母亲的目的,学校设计了与母爱有关的德育课。  一、活动过程设计  1.课前暖场(播放背景音乐《鲁冰花》)  在你身边,始终有这么一
初中历史教育不单单要让学生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史实),而且要知道发生这些事情的来源资料(史料),如何运用史料探索规律(历史方法),以史为鉴,指导人生。现以笔者所上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其课题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来谈谈相关的教学实践。  一、利用影视,导入新课  课堂刚开始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时中国的整体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洋务运动后期清政府建立了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及世代继承发展的特点。但是,以下几个例子却不由得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忧心忡忡。  忧心一:传统文化被抢注。2002年4月,少林寺武僧团赴日本参加中日韩三
近日,一条新闻深深触动了国人,根据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即使调查的对象不够全面,评估的方法不够科学,中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落后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依据时代形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那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
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对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构架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作了大变革。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一时间,理念、探究、生成、自主这些字眼,成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高考正向我们走来。面对新高考新的科目设置、新的测量目标、新的试卷结构、新的题型
新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都是教学过程中独立的主体,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双向沟通、交流与互动。平等对话的核心价值在于师生共同面对话题,平等交流,真诚沟通。有了对话,课堂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激荡着情感的活力,充满着和谐的气息。  一、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