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主学习的主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小学课堂教学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做学习的奴隶还是做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课应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以学生主动构建学习过程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是主动的求知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重要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
  一、明确目标,增强参与意识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之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意见交换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意在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后就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还要在一节课的开始让学生明确总的目标,让学生有个总的“奔头”。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什么是孪生兄弟?孪生兄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让学生对孪生兄弟一词有一个感性认识。接着用课件向学生直接展示地球与火星的真实图像,让他们对火星与地球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接着,我问:“同学们看了课题后,你们头脑中有什么疑问?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各具特色。这样,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明确目标的根本在于: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摆上桌面,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的东西,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营造氛围,激发参与意向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他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最主要的推动力。笔者常用直观激趣、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情境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直观激趣是使用最多的方式之一。在教学中我们有效借助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理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如《赶海》一课的教学,教学前我先借助多媒体展现大海的景象,再播放《大海啊故乡》的歌曲,把学生带入情境。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或回忆影视中看到的情景,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干什么?从而让学生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一个孩子,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正确看待学生答错、写错,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三、创设空间,引导参与学习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筋、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在此,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要提供让学生参与的时机。《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但这时有学生向我提出质疑,说“一般来说,以礼待人,别人也会以礼对待。但有时我们以礼待人了,对方仍然恶语相加,该怎么办?”于是我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各人发表意见。讨论中学生联系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典型事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终深刻理解了课文主旨,理解了礼貌待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又如《海伦·凯勒》一文的教学,我让学生就“假如我是海伦……”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交流。有学生说“假如我是海伦,很有可能就这样消沉下去”,这就从反面突出了海伦的伟大。还有学生说“我要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残疾人身上”,这不正是体现了“以爱报爱”的道理?还有学生说“我要振作精神与命运抗争”,可见他已感受到“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路拓宽了,能力提高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引探导学,提高参与能力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终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庐山的云雾》一课,要求学生会背诵课文。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注意板书文中的重点词;指导背诵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老师板书的内容,再把文中描写的关键词语补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表达方式,抓住“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边读边想象,最后熟读成诵。学习第三自然段我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这样既降低了背诵的难度,同时又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积累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自主学习是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示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叶挺桥小学)
其他文献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它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具有巨大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本人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情感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的情感起到了“吸引、调节、巩固”的作用。  首先,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抱有好感时,学生就会自觉
【内容摘要】我们应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利用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掌握一些探究的思路、方法,改革分组实验、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家庭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自觉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 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期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篇出自真心的作文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人生观、世界观,尤其是在物质生活颇为丰富的今天,语文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一、真实才会生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满喜怒哀乐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精彩的人生。北京奥运会之所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就是因为它演绎的是真实的人、真实的情。写文章同样如
【内容摘要】个性是写作的灵魂。它有助于学生认知自我,感悟生活,认识社会,克服思维单一,情感虚假等顽症。个性写作诞生了作品的万花筒,成为独抒性灵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个性写作 阅读 感悟 认知  新课程标准认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有写作的个性化。”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清醒地认识到个性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宣泄,一种抚慰,一种思索,一种净化。巴金说:“文学的目的
2009年9月,我的人生履历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自己的努力,告别了奋斗十几年的农村教学,来到了合肥市第三十四中学。在校领导的信任下,我担任了高三四个班的政治课教学和高三(四)班的班主任工作。  平心而论,第一次来到城市,面对全新的环境,陌生的教学对象,且是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已成型的高三学生,真的有点茫然,无任何经验可以参考,但事已至此,唯有勇敢正视,用自己十四年的农村班主任的历练来应对。  俗话说:
好课之“好”,是有一定标准的。  说法一:导学助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这个标准综合地说就是: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的“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遇到障碍指导学生“学”。学生学得有兴趣,有信心,有方法,有余力,有实效,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不只释放了潜能,汲取了知识,开发了智力,练就了技能,并且提升了文化素养、人格品位,在
教学设想:  《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
新课改下,我市课堂教学正在积极实践“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策划、组织、展开等各个环节均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法之时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变化”,思品教学只有不断地变化,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前提  转变观念是上好思品课的前提条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教师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初中新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思品课
李密的《陈情表》家喻户晓。在古典文学中占有很大的分量,里面的情,历来被人广为传颂。他的这篇文章司令马炎读后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同意他暂不赴诏,还“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李密是怎样表明自己的心意并让晋武帝心中满意的呢?靠的是他那高超的“陈情”艺术。  一、凄婉真挚的情感  作者开篇就叙述自己不幸的少年经历。“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一句话概括出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
【一则】 “走进”研究其实也很简单  研究者需“卷起裤腿走进田地”  课题研究需要读书,细读《何炳章文选》,特别是他推荐的22篇应读篇目。需深究明白“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是怎么回事,如何抓住子课题的灵魂来践行课堂;细读体会课外阅读指导方略,如何就阅读的内容、时间、方法上给予孩子有效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做到“每生每天坚持阅读”。特别是我们研究者对于“自育自学实验”中的一些概念、名称一定要清晰,并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