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艾注射液联合PC化学治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feng11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PC化学治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患者疾病控制率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 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水平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4例NSCLC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化学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47例。化学治疗组采用PC化学治疗方案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PC化学治疗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3周为一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血清CA 125、CYFRA 21-1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3个周期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51.1%(24/47)]与化学治疗组[40.4%(1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疾病控制率[76.6%(36/47)]高于化学治疗组[55.3%(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A 125、CYFRA 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与化学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CA 125、CYFRA 21-1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联合治疗组SF-36评分高于化学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化学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予以康艾注射液联合PC化学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患者血清CA 125、CYFRA 21-1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联合索拉非尼与单药索拉非尼对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54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双药联合组与单药组,双药联合组30例患者,采用槐耳颗粒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单药组24例患者,采用索拉非尼治疗,定期随访患者,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双药联合组中位总生存期及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均长于单药组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女明星一样,在任何场合出现都那样光彩动人?  其实明星们也是普通人,她们之所以能随时漂亮出场,是因为彩妆画得更出色!本期《美颜志》就请出金地美容美发培训学院的高级化妆讲师李刚,教给大家明星级的妆容小秘技。
期刊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德国神经生物学家Barde等于1982年从猪脑分离出来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分子质量为12.3 ku,是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后第二个被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骨和软骨组织等广泛区域内,但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