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的外延非常广泛,大到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小到教师对每节课某一现象的认识和看法。教育观念虽然看不见,但能决定教育的成败,影响教师的工作,正确的、积极的教育观念可以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成功;而错误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可以阻碍教育的发展,导致教育失败,甚至伤害我们的学生。所以,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一位钢琴教师应自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做一个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从以下几点做起: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钢琴教学,寓教于乐。作为一名钢琴教师,笔者与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社会给予教师的教学职责。教学是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学生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生活、学习、教育等多种压力,更需要教师从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别人等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每一位钢琴教师,在自己的学生心目中都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不应被视为教学过程的补充,它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钢琴课上,教师的经验使得其善于抓住作品积极的、深刻的内容、形象、作品反映的重大题材、作曲家的理想等教育主题。如莫扎特的“含着眼泪的微笑”强调了坚强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家饱受耳聋的折磨,仍然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或《夕阳箫鼓》中对民族音乐的由衷赞美进而引发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绪;或是教师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诚信的品格,炽热的艺术追求,这些都将一点一点地影响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培养正确的音乐理念。艺术学校钢琴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规范、扎实的基本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最可靠的基石。然而,完美的表现音乐是表演者的最高目的,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没有好的技术,演奏就会出现瑕疵,而没有明确的音乐内容,技术培训就失去了方向。因此,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应遵循“音乐一技术―音乐”的概念,使演奏、教学源于音乐,通过技术,落实在音乐上。教师要从音乐内容的开始,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例如斯卡拉蒂的作品是古钢琴,风格简单、轻巧,明亮、微妙的精巧且非常有弹性的触键,节奏动感而准确。为了显示这种风格,我们要进行手指独立技术训练,强化指尖的感觉。技术与音乐相结合的训练,效果很好。因此,斯卡拉蒂的作品经常作为我们培养学生掌握的古典风格的典范,解决手指节奏不准确,力量弱的好教材。
作为一种表演艺术,钢琴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是钢琴表演,反映学习水平也是通过演奏。开放的舞台表演,如参加各种竞赛、考试,都需要面对观众。但学生考试怯场、舞台恐惧的现象在艺术学校普遍存在,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欲望的培养,灌输学生舞台表演知识;二是提供学生到公众场合进行演奏的机会。
强烈的表演欲望是公开演出成功的关键。从学生学习的第一首乐曲开始,教师就应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感悟每首乐曲的表达。教师不能因为他们基础浅,技术差,就忽视对其音乐表现的要求和培养。完整的曲目是公开演奏的最基本的要求,演奏要有一定的表现力,能够准确地表达音乐。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完整曲目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思维习惯。
经常当众表演对消除舞台表演焦虑有重要意义。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表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公开演出后,再次登台远比经常演出时要紧张得多,再胆大的学生,如果上台演奏的机会少,而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也会出现紧张的表现;而再胆怯的学生,如果经常有机会到公众场合演奏,也会逐渐适应,慢慢变得胸有成竹。因此,通过公开演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班级音乐会、集体汇课、校内音乐会、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公开演奏能力。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仅根据旋律便能即兴弹奏出伴奏音乐的技能,它在学校的音乐课堂及校外大量的群众音乐艺术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因而现已成为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即兴伴奏需要学生把钢琴伴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音乐的分析,对和声从调式、节奏及旋律进行判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针对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演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掌握和运用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
艺术学院学生受专业思想影响较深,非常重视专业的技能水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钢琴学习时间短甚至没有学过钢琴的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表演、不愿意表现自己等。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现象固然有学生自己的心理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部分学生没有自信心,自卑心理较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降低对这部分学生的期望值,在语言上多鼓励学生,鼓励他们多多表现自己。当学生有进步或者非常紧张地弹完一首曲子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地肯定学生,对他们的表现及时表扬。在课堂上,一些较简单的曲子,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演奏,并多找机会让这些学生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以此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慢慢消除自卑心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充分放松,那么他们就能更专注于作品,就能减少他们演奏时的失误,所以教师对学生积极地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赞赏每位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有了教师适当的鼓励与赞赏,可以使学生更有勇气表现自己,乐于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上课的快乐。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钢琴教学,寓教于乐。作为一名钢琴教师,笔者与其他教师一样,肩负着社会给予教师的教学职责。教学是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目的。学生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生活、学习、教育等多种压力,更需要教师从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别人等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每一位钢琴教师,在自己的学生心目中都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不应被视为教学过程的补充,它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钢琴课上,教师的经验使得其善于抓住作品积极的、深刻的内容、形象、作品反映的重大题材、作曲家的理想等教育主题。如莫扎特的“含着眼泪的微笑”强调了坚强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家饱受耳聋的折磨,仍然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或《夕阳箫鼓》中对民族音乐的由衷赞美进而引发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绪;或是教师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诚信的品格,炽热的艺术追求,这些都将一点一点地影响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培养正确的音乐理念。艺术学校钢琴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规范、扎实的基本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最可靠的基石。然而,完美的表现音乐是表演者的最高目的,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没有好的技术,演奏就会出现瑕疵,而没有明确的音乐内容,技术培训就失去了方向。因此,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应遵循“音乐一技术―音乐”的概念,使演奏、教学源于音乐,通过技术,落实在音乐上。教师要从音乐内容的开始,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例如斯卡拉蒂的作品是古钢琴,风格简单、轻巧,明亮、微妙的精巧且非常有弹性的触键,节奏动感而准确。为了显示这种风格,我们要进行手指独立技术训练,强化指尖的感觉。技术与音乐相结合的训练,效果很好。因此,斯卡拉蒂的作品经常作为我们培养学生掌握的古典风格的典范,解决手指节奏不准确,力量弱的好教材。
作为一种表演艺术,钢琴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是钢琴表演,反映学习水平也是通过演奏。开放的舞台表演,如参加各种竞赛、考试,都需要面对观众。但学生考试怯场、舞台恐惧的现象在艺术学校普遍存在,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欲望的培养,灌输学生舞台表演知识;二是提供学生到公众场合进行演奏的机会。
强烈的表演欲望是公开演出成功的关键。从学生学习的第一首乐曲开始,教师就应培养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感悟每首乐曲的表达。教师不能因为他们基础浅,技术差,就忽视对其音乐表现的要求和培养。完整的曲目是公开演奏的最基本的要求,演奏要有一定的表现力,能够准确地表达音乐。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完整曲目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思维习惯。
经常当众表演对消除舞台表演焦虑有重要意义。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表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公开演出后,再次登台远比经常演出时要紧张得多,再胆大的学生,如果上台演奏的机会少,而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也会出现紧张的表现;而再胆怯的学生,如果经常有机会到公众场合演奏,也会逐渐适应,慢慢变得胸有成竹。因此,通过公开演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班级音乐会、集体汇课、校内音乐会、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公开演奏能力。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仅根据旋律便能即兴弹奏出伴奏音乐的技能,它在学校的音乐课堂及校外大量的群众音乐艺术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因而现已成为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即兴伴奏需要学生把钢琴伴奏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音乐的分析,对和声从调式、节奏及旋律进行判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针对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演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掌握和运用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
艺术学院学生受专业思想影响较深,非常重视专业的技能水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钢琴学习时间短甚至没有学过钢琴的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表演、不愿意表现自己等。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现象固然有学生自己的心理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部分学生没有自信心,自卑心理较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降低对这部分学生的期望值,在语言上多鼓励学生,鼓励他们多多表现自己。当学生有进步或者非常紧张地弹完一首曲子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地肯定学生,对他们的表现及时表扬。在课堂上,一些较简单的曲子,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演奏,并多找机会让这些学生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以此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慢慢消除自卑心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充分放松,那么他们就能更专注于作品,就能减少他们演奏时的失误,所以教师对学生积极地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赞赏每位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有了教师适当的鼓励与赞赏,可以使学生更有勇气表现自己,乐于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上课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