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增氧模式的水稻形态、生理及产量响应特征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积水是导致水稻地下部分(根系)缺氧胁迫的主要原因。根际缺氧时,提高水稻根系通气(增加孔隙度)可能会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因此,根系必需在形态和代谢上进行一定的调节,而这种调节又会影响作物生长和根际状况。控制灌水(增加土壤和空气的接触时间)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根际增氧途径,而化学物质增氧模式还处于试验阶段。为考察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根际缺氧调控的田间应用效果,本研究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采用过氧化尿素(T1)、过氧化钙(T2)以及干湿交替灌溉(T3)的根际增氧模式并以长期淹水田块为对照(CK),监测水稻根系及地上部分形态、生理、光合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与CK比较,处理T1、T2和T3对国稻1号和秀水09的增产幅度2007年分别为3.1%/11.5%、10.2%/14.9%和18.9%/16.4%;2008年分别为11.56%/6.57%、8.48%/9.20%和13.56%/9.39%。使根际增氧的响应大致表现为根系孔隙度下降、齐穗期根体积增大、根系活力提高;前期分蘖数增加较快,有效穗多;叶片叶绿素含量在齐穗后下降较慢,剑叶SOD和POD含量较高,MDA含量较低;齐穗后叶片光合作用对穗部干物质积累贡献大。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土壤淹水导致的根际缺氧胁迫,均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第六次大提速中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200 km/h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 003 km,与低速相比较,200 km/h对工务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既有线提速200 km/h要同时满
针对工厂化海参养殖信息化低的现状,设计并实现了具有养殖环境水质监测、养殖环境水质分析评价、水下视频观测、养殖知识普及等功能的系统.该系统经测试,水质检测准确,水下视
在中小学教学中,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有着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有利于师生突破教学重难点、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微课制作者既需要相关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对微
研究目的:高速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营,需要路基结构物提供沉降小、刚度大、动力特性稳定的轨下支撑系统。在武广高速铁路设计中,为实现桥梁与路基的刚度和沉降平顺过渡,设置了
和常规铁路相比,高速铁路对基床表层功能的要求更加严格。对此,国外对基床表层都采用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强化层”,但均随之提高了工程造价。因此选择一种适合我国
缺钾及因缺钾而导致的早衰已成为当前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而根系的生长发育与钾素营养互相影响、关系密切。本试验在生长室内营养液培养条件下,调查缺钾对棉花幼苗根
<正>4月27日,大连市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市委礼堂召开。会上通报了大连市荣获2018年全国和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相关情况。集团公司汽车三分
在模拟田间原状土容重的条件下土培,研究了土壤水分和氮磷营养对小麦根苗生长及水分利用的效应。结果表明:在SRWC为40%~70%范围内,土壤水分亏缺严重,Rr_w和ET显著降低,根苗生长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综合解决这些问题 ,创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不仅显得十分必要 ,而且也非常紧迫。人口、资源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