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新闻边缘的网记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1569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搬运工
  
  邓金萍在大学班级的QQ群里发了个网页,她是某著名门户网站的网络编辑。她请同窗有空都点开网页,“多浏览啊,拜托了,你们多看看,流量提高了,我才有奖金呢。”
  有同学点开看了看,在群里发消息问邓金萍:“哎呀,你搞的网页怎么有点小色啊?”
  正是为了心中的新闻梦想,高考时,邓金萍第一次和父亲闹翻了。父亲让她去报考个女孩子好找工作的专业,医学啊,师范啊。一直对父母很顺从的邓金萍却坚决报考了新闻专业。她在大学里品学兼优,毕业后怀揣一腔热血,来北京找工作。本来她是希望到新闻类报纸或者杂志工作,再不济也要找个电视台。
  但事实上,现实的痛苦总是把理想的美丽泡泡击碎成星星点点的肥皂沫。北京的毕业生非常多,招聘的报纸、杂志、电视台都没有在意她优异的成绩,以及一摞厚厚的实习作品。她从追求“生命的尊严”降格到存活。还算幸运,她找到了某著名门户网站的空缺。
  总算也是新闻从业者吧,她自我安慰。然而,工作内容和她想的不一样。对于网站来说,点击率是生命线,所以,她的工作目标就是提高点击率和浏览量。在老编辑的谆谆教诲下,她弄明白,就是要选择比较有冲击力的凶杀、暴力、犯罪、黄色新闻,标题要尽量耸人听闻,“就是英国小报《太阳报》的风格,上大学时,那种新闻是我们批判的对象,现在我就整天整这些新闻。要不怎么办?浏览量降低了,奖金没有,说不定还会被辞退。”
  信息搬运工,是网络编辑、记者们对自己的别称。严歌在某著名电视台的网站上班,负责社会新闻频道。刚毕业时,听说她签约这个电视台,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她也觉得自己离理想也就一步之遥了。事实并非如此,她觉得现在的生活空间特别小。
  她的工作就是一天到晚对着电脑,然后选择一些比较新奇和刺激的新闻,改编一下,粘贴到网站上,“我的工作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复制是第一步,粘贴是第二步。在业务上根本没有提高,可能就是复制、粘贴的速度提高了。”
  “我觉得自己完全不是新闻人,大学里学的新闻业务都用不上。”邓金萍说:“新闻应该是公正、客观的,可是我评判的标准就是能否迎合更多网民的趣味,而现在点击率最高的就是低俗新闻。”她非常担心自己的采访、写作能力会逐渐退化。她已经有了换工作的打算,“做这个完全没有发展空间的,纯粹的体力活和眼力活(看新闻),而不是脑力活。”
  
  又穷又累的内容编辑
  
  网络编辑的工作看似非常轻松,事实上加班是家常便饭。因为网站上的新闻是即时更新的,而新、快正是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所以对于网络编辑来说,加夜班、节假日不放假并不罕见。
  网络编辑刘深的工作是从早上9点开始,正常情况下,是下午6点下班。实际上,他几乎很少在晚上9点之前回家。“新闻是随时就来的,没办法。”从早到晚,他几乎不眨眼地看着网站刷新的稿子,然后开始快速地改编。由于他们网站的人手不够,周六、周日他也经常加班,虽然公司规定他们可以每周休息一天,周六周日可以轮流。但事实上,他一个月也就休息两三天。
  去年春节,刘深没有回家过年,因为公司里必须要留下几个人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作为新人的刘深就主动留了下来。
  更让刘深担忧的是电脑屏幕对他眼睛的损害。大学期间,刘深的近视度数基本上维持了高三时的水平,然而,当网络编辑一年,他的视力严重下降。
  除了加班,薪水低也是网络编辑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北京的门户网站,普通的内容编辑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严歌在某著名电视台的网站做网络编辑,她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元左右,据她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网络编辑的月薪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数。
  严歌报了一个电脑班,虽然经常加班,稍有空闲,她都会抱着电脑书狂啃,这个电脑班是教授网络技术应用的。她希望自己从网络内容编辑向技术编辑的方向发展。在她所在的网站,网络技术编辑的工资甚至能够达到她的两倍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她觉得自己当网络编辑的经历是没有多少价值的,“这个活太没有技术含量了,以后我想跳槽的话,也没有什么说服力。”所以,大学读文科的她现在准备转变方向,“技术编辑更有前途和钱途吧。”
  小张的经历则更为特殊,他是博客频道的编辑。刚进入网站,负责人就跟他说,博客频道,点击率是第一要素,只要博友们敢在博客上写,除了比较敏感的政治内容外,他们先不用考虑真假,发了再说,“尤其是娱乐新闻以及社会新闻,人们到网上图的就是乐呵,谁去考究真假,就算是假的,我们可以再澄清嘛”。
  “毕业后两三年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我不知道网络编辑的工作经历对我有什么提高。也许更适合做广告人员吧,我们整天学习的就是怎样吸引网民的眼球。”小张说。
  
  娱乐新闻的天堂
  
  事实上,有很多传统媒体的成熟记者、编辑、管理人员进军网络,很多网站老总就是学新闻出身。新浪网的总编辑陈彤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新浪现任总裁曹国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搜狐网的前总编辑李善友被认为领导了整个搜狐新闻内容的崛起,他关于网络新闻的一些语录和看法被广为传颂,例如“只会埋头用手指敲打键盘的网络工兵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我们的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是有分析能力和独特见解的新闻人”,以及“网络新闻‘没看法’等于‘没法看’”等等。
  曾强曾在《中国青年报》担任记者。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到奇虎网当了某文教频道负责人。他认为,网络作为新媒体,有着无尽的潜力,“这个时代,发展最快的肯定是新媒体,也许现在网络媒体还不成熟,但谁能预测到它无穷的未来呢?”
  小周是新浪娱乐频道的编辑,他以前在几家地方性报纸做过娱乐、体育类编辑。他认为报纸比起网络来,影响力要小很多。地方报纸并不太重视体育和娱乐类的新闻。
  后来,他终于来到梦寐以求的新浪网做娱乐编辑。新浪网跟很多平面媒体都有合作,由合作媒体提供内容源。但是,他们频道也有10来个娱乐记者,“只要不是太出格”,都可以去采访。他们的娱乐记者也会参加一些明星的新闻发布会等。他认为,网络是娱乐新闻的天堂。
  其实不难理解。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公交妹妹等一代网络红人的“崛起”,往往离不开网民的追捧和关注。这些网络红人的博客点击率通常很高,并不代表网民喜欢他们,这种关注包括追捧、厌恶、好奇等动机,但是都成就了“注意力经济”。
  记者的朋友小刘很喜欢看娱乐新闻,“这些东西纯粹是为了放松身心,不值得保存,有空时在网上过过眼瘾就够了。至于真实性,娱乐的东西,谁会在意呢。”
  纵观网站上的博客群,点击率最高的就是八卦博客,多以明星的感情、绯闻、婚姻、家庭为主,而这些博主中除了纯粹的转载性博客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娱乐记者。国内著名的娱记如何东、《南方周末》的袁蕾、《三联生活周刊》的孟静等,其博客点击率均居高不下。
  
  网记的采访权
  
  在各种新闻发布会中,尤其是当采访证比较紧俏的时候,通常是各种传统媒体自己的网络记者更容易拿到采访证。国内网络记者始作俑者是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事件是澳门回归,记者王淑军和罗华在澳门采写的文字和音视频稿直接用于《人民日报网络版》。时逢国务院新闻办管制网络新闻比较严格,他们对此事的解释是依旧代表传统媒体,只不过所采写的消息发布在网上而已。
  不过,对于网络媒体的限制正趋于解冻,新华网、新浪、搜狐等都有自己的记者,他们也可以参加一些新闻发布会。而强国论坛的在线访谈、搜狐在线访谈等,实质上就是人物访谈。
  今年6月,“中国网络媒体行”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始大拉练,全国几十家较有影响的网络媒体的记者们,走过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等地区,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网络媒体的巨大传播效果,已受重视。
  不过,最近的一条新闻应该能让网络记者们欢欣鼓舞。北京奥委会官方网站的搜狐,会有近300人活跃在奥运会不同的场馆里,而搜狐的新闻采访队伍也在此人数之列。虽然搜狐获得的并不是记者证,但是工作证同样可以获取采访资源。
  然而,这背后的“交换条件”同样令人沮丧,搜狐之所以得到工作证,是出于唯一可以获取奥运会官方资源的网络赞助商的身份,有业内人士推测搜狐为此至少要掏数千万。传统媒体要获得采访权利却不需要如此破费。
  在国外,这种情况也不容乐观。通常,有传统媒体背景的新闻网站并不难取得采访许可证。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总编承认,他们的记者在各类采访活动中没有任何问题。纽约时报网络版编辑格沃兹曼也很得意,“我们众多记者在采访时一路绿灯”。而单纯的新闻网站,在采访中却屡吃闭门羹。因为他们的公信力常常遭到质疑,而很多网站,又在消耗着本来就岌岌可危的信誉。
  其实,限制网络媒体获得采访权更多是出于商业目的。现在,很多控制着信息来源的机构可能没有自己对外公开的报纸,没有上星的电视台,可是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在考虑到推广自己网站的前提下,他们完全有可能把精彩的内容留给自己,或者给已经建立起信誉的传统媒体的网站,而这些网站通常更会顾及到自家传统媒体的良好声誉,而在真实性上更胜一层。以新华网的网络编辑为例,他们有自己的内部稿件通道,新华社良好的声誉也保证了网站快速获得信息资源者的信任。 “希望有一天真正地做网络记者,可以和平面媒体一样采访。”严歌说。不过,权利与责任恰如硬币的两面,网络新闻的自由导致其真实度常常受到质疑,当网络和传统媒体获得同样的采访权利,前提是否是他们会受到更为严格的制约。平衡好时效性和真实度,有时并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孩子更容易患尿路感染rn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感染(指发生在肾、输尿管部位的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指发生在膀胱和尿道的感染).相比较而言,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患尿路感染.尿路感染
期刊
让孩子张大嘴巴、压低舌头,发出“啊”的声音时,就可以看见他的喉咙两侧各有一个扁圆锥形的“肉团团”,这就是扁桃体,它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又称为“腭扁桃体”.扁桃体是生
期刊
蛲虫是可寄居于人类肠道的寄生虫,人类是它唯一的宿主。蛲虫病以家庭内部传播较为常见,各年龄段的人群均可感染蛲虫,其中5~10岁为高发年龄段,2岁以下的孩子相对少见。  传播途径  ● 蛲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肛门-手-口直接传播。  雌蛲虫受精后在人体肛门外产卵,引起肛周皮肤瘙痒。当孩子用手抓挠时,虫卵就会污染手和指甲,并在孩子用手拿食物时被吃进嘴里。  ● 孩子常因吃手指或啃指甲而反复感染。食用被患者
期刊
马齿苋性喜高湿,能耐旱、涝,极具向阳性,在各种土壤环境均能较好地生长,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因为其特殊的药用价值,马齿苋被人们称作长命菜,又因为其红茎绿叶、黄花白根,故而被
期刊
对于大多数孕妈妈来说,对“拉玛泽(Lamaze)”这个名词并不感觉陌生,虽然还不清楚具体怎么操作,但这个名词还是听说过的,甚至知道它是一种能减轻分娩时疼痛的“神”方法.rn正
期刊
夏季,从炎热的室外进到屋子里,不要说孩子,我们自己也总是想第一时间奔向冰箱,用冰凉爽口的食物来给自己降温,这确实是夏日里的一种享受.冷藏室里有各种冰镇的水果和饮料,如
期刊
易锐昌一直致力于绘本阅读的推广,开设了自己的阅读机构.他本人也非常喜欢去博物馆,有了孩子后就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去,在大宝6岁上学以前,他带孩子去博物馆的频率曾经达到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