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这位保姆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作者回忆了自己与保姆相处的一些平凡琐事,这些事件表现长妈妈对幼年鲁迅深深的爱,从而也表达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
设计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语文教学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思、自悟、自赏,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自查工具书并结合注释来解释几个难词:(骇、掳、悚、诘问、孤孀等)。
2.熟读课文,从中找出围绕阿长写的几件事情,重点写了哪件?
3.想想作者写阿长时的感情变化,说说你对阿长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1.进行课件制作;
2.收集鲁迅写长妈妈的作品;
3.预计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以便及时引导;
4.确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帮助、引导和评价。
学生:1.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至少两遍);
2.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3.基本能复述故事。
二、导入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给少年鲁迅讲故事,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接着用大屏幕投影出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自查工具书并结合注释来解释几个难词:(骇、掳、悚、诘问、孤孀等)。
2.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围绕阿长写的几个事情,重点写了哪件?
3.想想作者写阿长时的感情变化,说说你对阿长的看法。
三、学生自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自学。”(自学指导用小黑板出示)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迅速、认真阅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后,积极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在写阿长的事情时,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感情的变化起什么作用?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4)当阿长给“我”买来神往已久的《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学生自学、老师只作巡视、督查,作适时的个别指导,绝不随便插话。
四、学生合作学习
1.对以上问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2.全班同学相互交流、讨论、总结如下:(可能板书如下)
围绕阿长写的事件 作者的感情变化
写她喜欢“切切察察”…………………讨厌、不大佩服
写她的睡相、限制我的行动……………讨厌
写她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不耐烦
她常常讲长毛的事…………“空前的敬意”“伟大的神力”(反语)
写她谋害我的隐鼠…………敬意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为我买来神往的《山海经》(重点)……空前的敬意、伟大的神力
师:“通过大家的自读、自学以及讨论,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不断变化的。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作者的感情变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发表个人看法、最后总结:作者写阿长的方法是先抑后扬。前半部分用的虽是抑笔,但说的是儿时的心理,其实,阿长对孩子的关爱是前后一致的,并非平时不好。作者以自己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把一些生活琐事连缀起来,文章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五、学生探究
1.说说你心目中阿长的形象
2.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责任编辑:谢先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这位保姆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作者回忆了自己与保姆相处的一些平凡琐事,这些事件表现长妈妈对幼年鲁迅深深的爱,从而也表达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
设计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语文教学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思、自悟、自赏,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自查工具书并结合注释来解释几个难词:(骇、掳、悚、诘问、孤孀等)。
2.熟读课文,从中找出围绕阿长写的几件事情,重点写了哪件?
3.想想作者写阿长时的感情变化,说说你对阿长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1.进行课件制作;
2.收集鲁迅写长妈妈的作品;
3.预计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以便及时引导;
4.确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帮助、引导和评价。
学生:1.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至少两遍);
2.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3.基本能复述故事。
二、导入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给少年鲁迅讲故事,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接着用大屏幕投影出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自查工具书并结合注释来解释几个难词:(骇、掳、悚、诘问、孤孀等)。
2.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围绕阿长写的几个事情,重点写了哪件?
3.想想作者写阿长时的感情变化,说说你对阿长的看法。
三、学生自学
1.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认真自学。”(自学指导用小黑板出示)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迅速、认真阅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后,积极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在写阿长的事情时,他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感情的变化起什么作用?
(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4)当阿长给“我”买来神往已久的《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2.学生自学、老师只作巡视、督查,作适时的个别指导,绝不随便插话。
四、学生合作学习
1.对以上问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2.全班同学相互交流、讨论、总结如下:(可能板书如下)
围绕阿长写的事件 作者的感情变化
写她喜欢“切切察察”…………………讨厌、不大佩服
写她的睡相、限制我的行动……………讨厌
写她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不耐烦
她常常讲长毛的事…………“空前的敬意”“伟大的神力”(反语)
写她谋害我的隐鼠…………敬意淡薄直至完全消失
为我买来神往的《山海经》(重点)……空前的敬意、伟大的神力
师:“通过大家的自读、自学以及讨论,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不断变化的。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作者的感情变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发表个人看法、最后总结:作者写阿长的方法是先抑后扬。前半部分用的虽是抑笔,但说的是儿时的心理,其实,阿长对孩子的关爱是前后一致的,并非平时不好。作者以自己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把一些生活琐事连缀起来,文章写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五、学生探究
1.说说你心目中阿长的形象
2.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责任编辑:谢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