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青春,歌唱青春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磨难越多,越显光彩;青春是山顶傲然挺立的孤松,风雨越猛,身姿越挺;青春是人生途中必经的驿站,青春是英勇无畏,九死不悔的信念!时光匆匆,我们又怎能辜负青春?
  青春途中,困难艰苦是必定存在的。然而这又如何?青春就是一股向上的志气。青春之典中,从无“退缩”一词;青春之誓中,从无“害怕”一语。因为愿意,所以奋起;因为愿意,所以追寻。只要明天还在,只要末日不来,再大的困难,又岂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不听命运,不惧黑暗,请以青春为誓,让自己在磨砺中变成珍珠吧!总有一天,你会看见一个全新的自己、勇敢的自己。
  青春的门槛
  ◎刘心武
  有一个青年,他想画一幅题为《青春的门槛》的画。他画了无数次,撕毁了无数次,久久没有画成……
  因为他心里淤塞著一团乱麻般的思绪,他怕迈出那青春的门槛,怕失去还没有享受够的青春……
  是啊,青春的美好,不必详尽地铺陈,单单想到这一点便令人心醉——青春是一种特权!
  “他还年轻!”这是人们对青春期中的红男绿女的一种覆盖面极宽的赦免。可以任由他们糊涂一点,马虎一点,浪漫一点,淘气一点,懒惰一点,疯狂一点……无妨犯一点错误,或者无妨耍一点脾气,肆无忌惮地笑,尽情尽兴地哭……因为他们正当青春,所以不要苛责他们!
  “我还年轻!”这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几近于全面的谅解。以后的事情以后再想,以后再谈。让世界只是一幅画,生活只是一首歌,理想只是朦胧的朝霞,事业只是远方的车站……因为我们正当青春,所以只管扭动欢快的舞步!
  然而岁月匆匆,一个那样的日子终于来临——脚尖触到了门槛,青春的门槛!
  抬头一看,门槛外面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
  迈出那门槛,责任和义务将沉重地压到肩头;原来只觉得别扭而从未深究过的他人的目光,逼近面前,不得不认真地加以剖析;啊,人际关系如此这般错综复杂,而自己终于不能再加回避;没有人轻易对你谅解和宽恕,连自己也不能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细加反刍审评;感情世界竟也变得如此扑朔迷离,原来绝不能轻言友谊和爱情;道德是生活这个大鱼缸的玻璃外壁,原以为看似透明无妨穿游,却原来无比坚硬不许超越;世界不是一幅画而是一种复杂深奥的存在,生活不是一首歌而是一篇难以答好的考卷,理想必须明晰并切实地作出抉择,事业是一趟已经开来不抓紧时间努力登上去便要迅即开走的列车……
  啊,青春的门槛!
  ……
  怎样迈过那青春的门槛?
  要义无反顾。青春诚美好,但青春必凋零。迈过去!敢于用你还不够坚实的肩膀,承受社会压下来的责任和义务;敢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敢于迎接微妙的眼神、莫测的心机与需要仔细破译的话语;敢于在感情世界里经受痛彻肺腑的考验;敢于树立起宏大的理想目标;敢于奋发进取开创出时代、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业绩……
  要欢欣鼓舞。青春诚美好,但青春的门槛那边更奇妙。花儿落了,会有果实。最初的果实的确是苦涩的,甚至是丑陋的,然而果实比花朵更有价值,随着新的岁月中的奋斗,果实将逐渐硕大,逐渐饱满,逐渐光彩照人,逐渐果香四溢——青春如花,点缀得这个世界缤纷似锦,但主要是供于观看;青春后的生命果实,使这个世界变得滋养,并通过种子延续着人类的文明,它就不仅是供于观瞻而是创造出新的生命……迈过青春的门槛,在失落的痛苦之后,又将获得多么大的快乐!预支一部分那至高的快乐吧,果断而敏捷地迈过青春的门槛!
  有一个青年,他想画一幅题为《青春的门槛》的画。他画出了一个高耸的门洞,门洞这边是一个撑壁犹豫的青年,门洞外的强光勾勒出他的剪影,他正待迈出那门洞下的门槛却还缺乏最后的一束勇气——而门洞外是一眼望不清的缤纷世界,显得神秘莫测……
  他该怎样才能把这幅画儿画得更好呢?
  年轻的朋友们啊,让我们一起帮他来画吧!
  青春,是一场远行
  ◎韩 寒
  在我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18岁,我正在一列从上海到北京的火车上,我的远行就这样开始了。
  刚上火车的时候,我特别激动,因为我终于可以离开我的父母、我的家乡、我熟悉的环境了。我终于可以离开他们,要去北京,至于去北京干嘛,我也不知道。
  因为据说搞文化的人都要去北京,但是,我现在告诉大家,其实不是这样的,以后千万不要被这句话给迷惑住了。搞文化,哪里都能搞,只要你有一颗自己想做事情的心,在哪里都一样。
  然后,在火车上,我就开始回忆。上海到北京的火车,都是在傍晚发车的,没过多久,天就黑了。然后,我看到了窗外,很多昏暗的灯光,然后,有很多的自行车,我就想起了我小的时候。我小的时候,特别特别喜欢骑自行车,在我们镇上,我是出了名的亭林镇最速男。我骑车很快,很多人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他们就吓得会躲得很远。但是,我有一件事情很自卑,这个事情也要告诉大家,这说明了,的确经济的独立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我一直骑着一辆女式自行车,然后,我跟我的父亲说了很久,我的爸爸终于答应,给我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有了这台山地车以后,我就开始骑得更远更多,把几乎整个镇上所有的犄角旮旯都骑了一遍。和所有的山地自行车一样,不出一年,这个车就被偷掉了。然后,让我们说回到火车上吧。这一路我几乎没怎么睡觉,因为以前无论如何,我都是在家的旁边,那十几公里骑车,等到了晚上,我都会回到我的家里,无论我那个时候多么的叛逆,对父母多么的厌烦,但,我终会回到我的家里。但我在火车上,到了北京以后,我的家就真真切切的离开了我1200多公里,我不知道我去北京究竟要干嘛,而那个时候,也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我所有写作的那些在学校里的经历,已经用完了,但我又不想再写那些校园小说,我希望写一些和社会有关的,可是,我刚刚踏上社会,这个社会在我面前刚刚打开,我对它一无所知,但是在后来我找到了我所热爱的东西,那就是赛车。   我把所有的版税都用于去参加赛车……我找到了一个目标,我虽然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光了,快要租到北京的山里去了,但是,我还是很快乐。
  是的,我想要说的,其实跟远行,跟我们的这个选择,跟远行,跟旅行没有任何的关系。我要说的是,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伴侣。你去哪里一点都不重要,旅途上任何一样景物,你要去的任何目的地,其实真的不重要,但是你的伴侣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和一头猪同行的话,你去哪里你都会觉得像在猪圈里,然后你如果在路上,被一头疯狗咬了的话,你一样要去医院。所以我觉得,旅行不重要,你所热爱的是最重要的。因为你的青春就是一场远行,一场离自己的童年,离自己的少年,越来越远的一场远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跟你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你甚至会觉得很孤独,你会受到很多的排挤。度假和旅行,其实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那我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不停寻找自己所热爱的一切。那我就喜欢骑车,喜欢远行,喜欢写作,后来喜欢赛车,在我小的时候喜欢阅读,喜欢钓龙虾,喜欢踢足球,这就是我的兴趣,让我的人生有了目標,也让我有了一技之长,不给这个社会造成负担。所以,同学们,远行不重要,去哪里不重要,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千万不要放弃,千万不要放弃,千万不要怕被他人所嘲笑,因为无论你做什么,总会有一些人在后面笑你,你做得好,做得坏,都会有人在笑你,不要怕被人嘲笑,就算你喜欢研究蚯蚓,或者你喜欢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哪怕你立志于,要做第一个华人的美国总统,不要紧, Just do it。
  两篇美文同出于名家之手,主题都是歌咏青春,内容上,刘文侧重写如何跨越青春的门槛,韩文侧重写如何完成成人礼。手法上,刘文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构思精巧,思路清晰。先写跨越门槛的矛盾和痛苦,再写责任和义务,再写迈过门槛的必然性和怎样迈过青春的门槛,最后提出鼓励和号召。二是语言精美,多用修辞。如第五段“世界只是一幅画,生活只是一首歌,理想只是朦胧的朝霞,事业只是远方的车站”就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韩文有两点值得借鉴:
  1.为了很好地写出自己的感受,注重锤炼词语。如文章第2段中,两次运用了“终于可以”,这样写强调了“我”要远行的激动之情。
  2.通过具体描写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强化文章的主题。如赛车经历让韩寒明白了“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就千万不要放弃”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近段时间,随着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小诗《苔》一夜爆红。节目中,支教老师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孩子用宛如天籁的声音动情演绎了《苔》。  梁俊,原籍江西,后生活在重庆。2013年9月,梁俊和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乌蒙山区石门坎的苗寨支教。石门坎的孩子,80%是苗族,天生爱好唱歌。在进山之前,梁俊就想到,预先给一些古诗词谱曲,然后教孩子们唱。他希望孩子们活在诗里,可以感受诗的美好
期刊
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盖屋务必先构图,考虑清楚“哪边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写议论文犹如建屋,挥笔着墨之前必有一个总体构思。  如果说“横向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体现并列关系,那么,“纵向议论”就是围绕一个观点,从不同的层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体现递进关系。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
期刊
1.自设“启”姓当始祖  启功先生是满族人,清朝皇室后裔,雍正帝九世孙,名为爱新觉罗·启功,但他从未用过“爱新觉罗”的姓。他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伯,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有人给启功写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启功开始只是一笑,不以为意。后来这种写法的信件越来越多,启功索性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启功还特意在《中华读书报》上写文昭告天下:“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
期刊
没有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写出的文章就会杂乱无章,不够条理。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篇脍炙人口的科普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来学习如何观察事物,如何理清写作的思路。  一、说明事物要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如果没有对生活中的事物细致观察,就不会全面地了解事物,更不会洞悉事物的本质特征。从《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可以看出作者对荔枝这一事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  比
期刊
2017年12月30日,元旦假期第一天,微信圈的头等大事,是18岁的照片你晒了没!曾经或帅气或稚嫩或飞扬的青春靓照宣告了每个人的青春——个个都是春风十里不如你啊!有人说,马上要到2018了,这是“爱你18”的开始,有人说,这是90后的群体呐喊……  有人一边晒照,一边调侃自己;有人怀念回不去的青春;也有人遗憾,在最美好的年纪,却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多维解读  对于“元旦微信圈晒18岁照片”引发
期刊
黄大年:一心中国梦  功德冠群英  黄大年,男,1958年8月生,广西南宁市人,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归国7年多来,黄大年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
期刊
一、从因果思路拓展  即抓住论据陈述的事实并推究其产生原因。例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得大格局者兼其利》中写道:  几百年前,农民锄禾日当午,带月荷锄归,即便是不考虑严苛的赋税,温饱也只是一种奢望。而如今,世界范围内耕地数量减少,却依然能产出数量质量皆远超古代的粮食。何也?土壤质量被人为改良,优良品种得以广泛播种,先进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经营好比耕作,只低头锄着这一方土地,哪怕四海
期刊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
期刊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人太多感慨,值得细细品味。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文章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  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
期刊
花开花落,草枯草荣,鹰飞鱼游,莺歌燕舞,万物各美其美,静观深感生机盎然;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得失进退,开合收放,人生千姿百态,唯有深悟才能获得真谛。观天地万物,看世间万象,感悟自然与人生哲理,能为我们的人生注入更多正能量。  舍 枝  ◎林清玄  冬日将尽,我在花园里整理花木。  一整年来,开花的草木都已努力地开过了,不会开花的树木也尽力地翠绿过了,在岁末,一切都已含藏,落叶飘零,蓄势待发。  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