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散文的艺术天地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常用那诗化的语言、明晰可人的形象、精邃深刻的哲理、奇特多变的艺术形式,博得广大读者的青睐。从秦汉而至“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从欧阳修、苏轼、王安石一直到现、当代的散文大家,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所以,古今中外的散文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这些精美的散文来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呢?
  一、鉴赏散文中的艺术形象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乃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散文家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鉴赏散文的时候如果忽略了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就无从把握作家赋予其中的深刻内涵。
  大自然是多变的,一朵白云、一丝微雨、一湾残荷,都能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散文作者往往把这些赋予人灵感的自然和人文风物作为咏叹描摹的对象。所以,在鉴赏散文时,首先应把握的就是这些可感、可知的物态、风情。看看作者把怎样的感情寄托于这些事物之上,又是如何从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身上翻出新意的。读丽尼的《鹰之歌》,那有着两个强健翅膀,倾侧着、回旋着的雄鹰形象,昭示了作者的一种人生追求。鹰的英勇与壮烈是作者的挚爱,它能在黎明里飞,也能在黑夜里飞,鹰的歌唱令读者忘却忧愁,感到兴奋。
  散文中的形象多种多样,有具体的,有抽象的,但不管怎样,读者只有抓住这些形象,才可能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体味那浓浓的人间真情。
  二、品味散文中的佳句
  散文语言的优美具体表现在两个以下方面:一是具有表现力很强的、富有诗意的句子;二是具有富含哲理的句子。
  例如韩少华在散文《记忆》中对“记忆”的描写,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记忆”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重量、体积、色彩、标价”,用语简洁,但已将“记忆”的功能、价值阐述得清楚明白。
  再如对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一文中所说的一些句子的理解,不能只是停留在情感层面,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是负载着作者对生命、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的认识。如“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无需刻意发现,这些语句自会在第一时间留住读者的眼睛,引发读者的思考,唤起读者对创造这些精粹语言的伟人的敬仰和慨叹。
  三、鉴赏散文中的哲思美
  鉴赏散文需要“披文以入情,赏句以入境”,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发挥想象。
  散文的魅力,说到底就是思想的魅力,就是作者探索到了常人所不能见到的魅力。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对于生存之理的探索。鲁迅先生于灯下沉思,执笔剖析了中国几千年的专制社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读这篇文章不能不令人惊叹先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的深刻与准确。
  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同经历、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度找到与作者的共同处。因而,唤起读者审美体验的正是作品中或浓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自己“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作者把母爱这种人类最伟大的感情道了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引人深思,发人深醒。
  四、掌握并运用散文的表现技巧
  “文贵含蓄”说的便是散文。看似漫笔成文,实则形散神聚,笔调迷人。散文反映人生世相最讲究“小切口,深主旨”,它常常使读者从平凡尘世走进理想世界。
  散文的表现技巧多种多样,单从语言上讲,有的温婉含蓄,娓娓道来;有的铺张扬历,洋洋洒洒;有的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偶句、奇语搭配适当,分明是作者匠心构筑的,然而表面上却自然朴素无迹可求;有的不加渲染,却画面宛然;有的不求节律韵调,却自有一番动人的情韵扣人心弦。散文正是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将读者引入到理想的胜景中去。
  另外,借景抒怀、托物言志、即事抒情是散文常用的表现方式。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品味那满塘荷叶在月光下朦胧的意境,仿佛看到作者那淡淡哀愁。读散文《绿》,那“汪汪一碧”的满眼绿意,明心见性,令人心驰神往。读《愚溪诗序》,你从那一溪流水里,分明看到作者那不平凡的胸怀。读《失根的兰花》,从那一缕感思、一丝冥想中咀嚼出人生的甘苦,品尝出国破家亡的滋味……
  散文“美”的因子是多彩丰富的。教师只有从语言、形象、思想、表现手法这些可触及的层面入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分析、去感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走进作者给我们所创造的繁华无边、极富魅力的艺术佳境。
其他文献
清初迁界禁海激生出大量游民,清中叶以后游民成为绝对过剩人口,无复业的可能。游民经常自愿或被迫入伙海盗、山匪等强盗集团,对社会有很大的破坏性。但是游民天生不具有政治上的
非公有制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积极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要用
在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相互交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生活中的摩擦、纠纷也日益增多,人们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法律问题.而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人都
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趋势使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民族认同理论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并引起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民族认同的概念非由
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培养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深远。职业院校德育建设关系到职业院
在客观条件并不如人意时(中考、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学生基础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歪曲现象呢?  有些教师一直沉浸在“对话”教学的“陶醉”中,“睡眼迷离”,“醉而不醒”,结果导致教学目标的严重歪曲和偏离,学生思维只放不收,东拉西扯,纪律又不能保证,使课堂变成了“茶话会”,这样的“对话”教学显然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话”中,教师一定要“留一半清醒
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对直动盘状凸轮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指出凸轮压力角引用传统方法,即单一升程、回程许用压力角[α1]=30°,[α2]=70°~80°,不合理.许用值应与机构
摘 要:在当前教育的形势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其基本理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培养;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一、培养优等生  1.培养优等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当班中的优等生发挥失常导致成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