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结构之美含义
在写作上,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构建文章的结构的目的和任务是将部分组成整体。
2 文章的结构之美的主要表现
2.1 整齐之美几个结构相似、内容密切关联的段落组合在起来,会散发出一种整齐之美。对文章整齐美的追求可以从2个方面去考虑。1)对称式构思,即将2个性质相类或相反的方面结合起来对比表达,构成“AB”或“ABAB”式的对等结构或循环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上的对称性会让阅读过程自然流畅,产生阅读美感。2)排比式构思。将3个或3个以上的片段用一根或明或暗的线串起来,采用分镜头、日记组合、小标题、领起词、网络跟帖等多种体式,不光结构有一种铺陈之美,而且对话题的诠释显得凝练、立体。
2.2 参差之美整齐是一种美,参差也是一种美。如果说整齐美体现了一种诗歌的韵律,那么参差美则表现了一种散文的自由。尤其在段落较多的文章里,可以借助长句、短句的相间,整句、散句的交错,疏句、密句的搭配,使整体的结构空间呈现出俯仰顿挫错落有致的参差之美。
2.3 起伏之美俗话说“文如看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如名山胜景一般以曲为美。曲折起伏更能够刺激读者的阅读情怀,令人回肠荡气。为了营造摇曳生姿、曲折回环的结构效果,可以运用悬念法,使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可以运用抑扬法,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千折百转,曲径通幽;可以运用巧合法,增强情节的戏剧性,制造阅读趣味。总之,一马平川平铺直叙不耐看,有张有弛起伏错落方引人。
2.4 连贯之美好文章具有连贯之美,它首尾圆合,前后相援,浑然一体,而不是缺头少尾,前后割裂,支离破碎。连贯离不开照应和过渡。照应是结构常见的构思手段,它反映篇章的严谨、周密,主要表现为开头和结尾的精心呼应,文中线索式语句的相互牵连。至于过渡,更是文章结构的黏合剂,在时空变换处、叙述跳跃处、内容转折处,都需要过渡来衔接,以确保文章脉络清楚、线条流畅。
3 构筑结构之美常用方法
优美的结构,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会在一瞬间点燃读者阅读的热情。为了那一瞬间的点燃,而不是远离,需要精心设计,构筑文章的结构之美。
3.1 镜头切换法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以电影镜头的方式,把典型片段或者画面组合在一起,使行文思路清晰,给人留下醒目的感觉。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找准内容的切入点与最佳角度,捕捉素材中最光艳的镜头,达到摄人心魄的效果。
2005年全国卷3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以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4个人物作为文章4个部分的小标题,将4个人物拼接在一起,阐明“忘记与铭记”话题的主题意义:忘记应该忘记的,留下应该留下的。此处典型人物的选择很重要,要选取在历史的长河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知名人物,不能生涩;要熟悉历史人物,不要出现真实性上的失误。
3.2 文意推进式故事的情节逐步展开或文意的表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小标题也呈现出很鲜明的层次关系。以时间性推移为主的事件,可以找到适合的序幕或者开端,按情节逐层推进;以文意向前递进为主的抒情议论,可以找到一个感情的切口处作为起点,层层深入下去。
例如《愿景——我的长城,我的梦》以“梦开始的地方”“梦如风的行进”“梦惊醒的时候”“梦,逝去已久”为小标题,文章采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梦”,以“梦开始的地方”作为抒情议论的起点,用4个章节串起历史的风云,“开始——行进——惊醒——逝去”,内容上逐层推进,将长城之梦展现出来,动人心魄。
3.3 总—分—总式文章的结构呈现先总说后分说,或先分说后总说的方式,中心明确,立意显豁。这种方法适合散文和议论文使用,就散文而言,可以选取“形散”的几个片段,通过几个片段来突出一个“神”;就议论文而言,可以采用几个标题式分论点,最后综合的方式来突显主题。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跑题现象发生,也可以有效缓解阅卷者的神经,使之放松、欢娱。
2006年福建卷满分作文《空白中的独舞》用3个小标题,即“茶:引恬淡上了心间”“画:一片空白引情来”“人:空白在心中”。前2个章节以“茶”的恬淡、以“画”的留白从2个方面巧妙隐喻人生,最后一个章节总论“人生”与“人性”,很好地体现了“分—总”结构。
3.4 前后对比式对比可以是矛盾的双方,也可以是一个事物内部对立的2个方面,它构成文章有机组成的2个部分,呈现前后有力的对照,或是性质上的正反对比。采用对比式,可以强化感情,也可以加强论述的力度,进而突显主题。
2003年全国卷满分作文《蓝色蛹
在写作上,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构建文章的结构的目的和任务是将部分组成整体。
2 文章的结构之美的主要表现
2.1 整齐之美几个结构相似、内容密切关联的段落组合在起来,会散发出一种整齐之美。对文章整齐美的追求可以从2个方面去考虑。1)对称式构思,即将2个性质相类或相反的方面结合起来对比表达,构成“AB”或“ABAB”式的对等结构或循环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上的对称性会让阅读过程自然流畅,产生阅读美感。2)排比式构思。将3个或3个以上的片段用一根或明或暗的线串起来,采用分镜头、日记组合、小标题、领起词、网络跟帖等多种体式,不光结构有一种铺陈之美,而且对话题的诠释显得凝练、立体。
2.2 参差之美整齐是一种美,参差也是一种美。如果说整齐美体现了一种诗歌的韵律,那么参差美则表现了一种散文的自由。尤其在段落较多的文章里,可以借助长句、短句的相间,整句、散句的交错,疏句、密句的搭配,使整体的结构空间呈现出俯仰顿挫错落有致的参差之美。
2.3 起伏之美俗话说“文如看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如名山胜景一般以曲为美。曲折起伏更能够刺激读者的阅读情怀,令人回肠荡气。为了营造摇曳生姿、曲折回环的结构效果,可以运用悬念法,使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可以运用抑扬法,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千折百转,曲径通幽;可以运用巧合法,增强情节的戏剧性,制造阅读趣味。总之,一马平川平铺直叙不耐看,有张有弛起伏错落方引人。
2.4 连贯之美好文章具有连贯之美,它首尾圆合,前后相援,浑然一体,而不是缺头少尾,前后割裂,支离破碎。连贯离不开照应和过渡。照应是结构常见的构思手段,它反映篇章的严谨、周密,主要表现为开头和结尾的精心呼应,文中线索式语句的相互牵连。至于过渡,更是文章结构的黏合剂,在时空变换处、叙述跳跃处、内容转折处,都需要过渡来衔接,以确保文章脉络清楚、线条流畅。
3 构筑结构之美常用方法
优美的结构,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会在一瞬间点燃读者阅读的热情。为了那一瞬间的点燃,而不是远离,需要精心设计,构筑文章的结构之美。
3.1 镜头切换法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以电影镜头的方式,把典型片段或者画面组合在一起,使行文思路清晰,给人留下醒目的感觉。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找准内容的切入点与最佳角度,捕捉素材中最光艳的镜头,达到摄人心魄的效果。
2005年全国卷3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以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4个人物作为文章4个部分的小标题,将4个人物拼接在一起,阐明“忘记与铭记”话题的主题意义:忘记应该忘记的,留下应该留下的。此处典型人物的选择很重要,要选取在历史的长河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知名人物,不能生涩;要熟悉历史人物,不要出现真实性上的失误。
3.2 文意推进式故事的情节逐步展开或文意的表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小标题也呈现出很鲜明的层次关系。以时间性推移为主的事件,可以找到适合的序幕或者开端,按情节逐层推进;以文意向前递进为主的抒情议论,可以找到一个感情的切口处作为起点,层层深入下去。
例如《愿景——我的长城,我的梦》以“梦开始的地方”“梦如风的行进”“梦惊醒的时候”“梦,逝去已久”为小标题,文章采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梦”,以“梦开始的地方”作为抒情议论的起点,用4个章节串起历史的风云,“开始——行进——惊醒——逝去”,内容上逐层推进,将长城之梦展现出来,动人心魄。
3.3 总—分—总式文章的结构呈现先总说后分说,或先分说后总说的方式,中心明确,立意显豁。这种方法适合散文和议论文使用,就散文而言,可以选取“形散”的几个片段,通过几个片段来突出一个“神”;就议论文而言,可以采用几个标题式分论点,最后综合的方式来突显主题。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跑题现象发生,也可以有效缓解阅卷者的神经,使之放松、欢娱。
2006年福建卷满分作文《空白中的独舞》用3个小标题,即“茶:引恬淡上了心间”“画:一片空白引情来”“人:空白在心中”。前2个章节以“茶”的恬淡、以“画”的留白从2个方面巧妙隐喻人生,最后一个章节总论“人生”与“人性”,很好地体现了“分—总”结构。
3.4 前后对比式对比可以是矛盾的双方,也可以是一个事物内部对立的2个方面,它构成文章有机组成的2个部分,呈现前后有力的对照,或是性质上的正反对比。采用对比式,可以强化感情,也可以加强论述的力度,进而突显主题。
2003年全国卷满分作文《蓝色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