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继承、发扬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引领农村中学生走進文言世界,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引领 农村 文言文 兴趣 提高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14-01
文言文是中华古代优秀文化经典,是中学生继承、发扬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农村中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对待文言文更是直摇头,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和厌倦。因此,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引领农村中学生走进文言世界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引领农村中学生走进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兴趣。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无用,朗读起来困难重重,学习、理解更是难上加难,背诵、默写起来字数过多,难度大,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可想而知。因此,培养农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就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头疼的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要从小处着眼,积细流以成江海。首先要丰富农村学生的阅读读物,利用短小的、富有趣味性的文言文读物,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读,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文言文中吸取养分,真正学好文言文。
其次要恢复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自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他们的掌握文言文要求也要有一定的区别,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文言知识,让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都能提高阅读积极性,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从中获得学习乐趣,体验学习过程的美好,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之达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文言文时,还应注重反复诵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前人总结的读书熟能生巧经验,对我们有着借鉴意义。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通,才能读懂,才能增强文言语感。根据我校调查结果可知:学生之所以没学好文言文,就是朗读篇目、次数偏少。因此,加强文言文诵读训练是学生学好文言文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导入,可根据文言文课文的特点来采用导入方式。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可以采用故事激趣导入法,可回顾《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有关的诸葛亮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可以采用图片、视频激趣导入法,把学生带入如梦幻般的仙境,体验世外桃源的美景,让学生流连忘返,激发学习欲望。如在教学《口技》时,可以采用课文中的精彩语言片段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了解口技绝技的同时,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朗读欲望。
二、引领农村中学生走进文言文,重视文言文阅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作为“例子”的应是文言文课文的词语、句法、文化知识等。只有一课课引导好学生学下来,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和古文知识,掌握常用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特点等,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由于农村学生学习的文言文较少,课外资料更是少得可怜,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收集更多的文言文材料,加强同类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得到更多练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积累的重点应放到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上。使学生明白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变化。然而,文言文是反映古代社会现实的,要想读懂文言文,对涉及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情况必须了解。特别是古今语法的变化大的词汇。要使学生弄懂文言句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为大量积累课内词语,还可以经常抄印一些课外的文言语段让学生去阅读,检查他们是否会用学到的“例子”去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知识的迁移。在新的文言语段阅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没学过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去揣测,以便熟能生巧,提高自身的文言阅读能力。
三、引领农村中学生走进文言文,培养学生文言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农村学生要想学好文言文,教师必须要授之以渔,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自觉地主动地对文言文进行预习阅读。另外,还要教会学生课前预习阅读的方法,否则学生会感到十分迷茫,不知所错。笔者认为:第一,学生预习时必须通读文言文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查字典把难认的字标上字音,了解字义。第二,学生预习时肯定会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注释、查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三,学生预习时还应注重文言文知识迁移,要把头脑中的文言知识运用起来,解决一些问题。其次,教师还应引领学生养成课中阅读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阅读课文后,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上课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针对问题和难点进行阅读的习惯,通过引导品读的方式,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重视学生阅读文言文积累知识习惯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更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长久的坚持下去必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善于做阅读笔记的习惯。
总之,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提高农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重视文言文阅读的积累,培养好学生文言文阅读习惯。农村学生文言阅读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农村学生一定能学好文言文,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一定会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孙莹
【关键词】引领 农村 文言文 兴趣 提高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14-01
文言文是中华古代优秀文化经典,是中学生继承、发扬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农村中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对待文言文更是直摇头,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和厌倦。因此,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引领农村中学生走进文言世界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引领农村中学生走进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兴趣。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无用,朗读起来困难重重,学习、理解更是难上加难,背诵、默写起来字数过多,难度大,对文言文的厌学情绪可想而知。因此,培养农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就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头疼的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要从小处着眼,积细流以成江海。首先要丰富农村学生的阅读读物,利用短小的、富有趣味性的文言文读物,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读,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文言文中吸取养分,真正学好文言文。
其次要恢复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自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他们的掌握文言文要求也要有一定的区别,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文言知识,让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都能提高阅读积极性,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从中获得学习乐趣,体验学习过程的美好,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之达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文言文时,还应注重反复诵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前人总结的读书熟能生巧经验,对我们有着借鉴意义。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通,才能读懂,才能增强文言语感。根据我校调查结果可知:学生之所以没学好文言文,就是朗读篇目、次数偏少。因此,加强文言文诵读训练是学生学好文言文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导入,可根据文言文课文的特点来采用导入方式。如在教学《出师表》时,可以采用故事激趣导入法,可回顾《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有关的诸葛亮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可以采用图片、视频激趣导入法,把学生带入如梦幻般的仙境,体验世外桃源的美景,让学生流连忘返,激发学习欲望。如在教学《口技》时,可以采用课文中的精彩语言片段激趣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了解口技绝技的同时,感受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朗读欲望。
二、引领农村中学生走进文言文,重视文言文阅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作为“例子”的应是文言文课文的词语、句法、文化知识等。只有一课课引导好学生学下来,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和古文知识,掌握常用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特点等,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由于农村学生学习的文言文较少,课外资料更是少得可怜,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收集更多的文言文材料,加强同类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得到更多练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积累的重点应放到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上。使学生明白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变化。然而,文言文是反映古代社会现实的,要想读懂文言文,对涉及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情况必须了解。特别是古今语法的变化大的词汇。要使学生弄懂文言句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为大量积累课内词语,还可以经常抄印一些课外的文言语段让学生去阅读,检查他们是否会用学到的“例子”去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知识的迁移。在新的文言语段阅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没学过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去揣测,以便熟能生巧,提高自身的文言阅读能力。
三、引领农村中学生走进文言文,培养学生文言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农村学生要想学好文言文,教师必须要授之以渔,就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自觉地主动地对文言文进行预习阅读。另外,还要教会学生课前预习阅读的方法,否则学生会感到十分迷茫,不知所错。笔者认为:第一,学生预习时必须通读文言文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查字典把难认的字标上字音,了解字义。第二,学生预习时肯定会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注释、查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三,学生预习时还应注重文言文知识迁移,要把头脑中的文言知识运用起来,解决一些问题。其次,教师还应引领学生养成课中阅读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阅读课文后,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上课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针对问题和难点进行阅读的习惯,通过引导品读的方式,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重视学生阅读文言文积累知识习惯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更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长久的坚持下去必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善于做阅读笔记的习惯。
总之,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提高农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重视文言文阅读的积累,培养好学生文言文阅读习惯。农村学生文言阅读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农村学生一定能学好文言文,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一定会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