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向知识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ntain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用教师“讲语文”代替学生“学语文”,用烦冗的讲析去淡化甚至取代学生的阅读自悟,以致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引领学生走向知识,发展素养,这才是课堂上的最大收获,更体现了“领着知识走向学习”为“领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引领;知识;语用引导;学用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是教师拥有决定权,这说明教师的引领多么重要。为此,我借助课例,寻找学习规律,进行语用引导,把学习方法迅速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学用策略,学生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得到了培养,发展了素养。
  引领一:语用引导
  谈起“补白型”语用的训练,还得从那节课说起。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抓住“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为了增强补白的效果,我故意说了一句话:“没有了希望,也许儿子死了,可有一位同学却说有希望,你们说呢?”这样一来,有的学生说:“有希望,就从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就知道了。”有的说:“父亲正冒着生命的危险挖掘……”这样的补白语用训练,学生体会到了父亲的伟大,父亲的爱。
  但是,补白型语用的训练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如,在教学《种子》一课时,教师设计这样的补白语用训练:这时,上来一个小女孩,她显得落落大方,又略带_______,“怎么,没采到?”我问。“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______,脸刷得红了。学生第一处填补上“羞涩”,第二处填补上“不好意思”或“难为情”,这个设计补白使段落丰实,表达意思清晰了,但深入思考之后,发现前后提示语显得语言重复啰嗦,显然是一个败笔。补白型语用训练要视具体的文境而定,追求写实、写尽,这种忽略整体表达效果的简单做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反作用。
  引领二:着力学用
  方法一:对比。在一节课内,抓住一个语用训练点去教学,引领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学会思维的转化。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引领学生对比阅读:“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跟“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淡红的花。”去掉“密密层层”这几个字之后,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密密层层”这几个字起了重要的作用,春天才显得生机勃勃,深深体会到儿童的活泼可爱,体会作者对儿童的热爱。又如,在教学《语言的魅力》一课时,进行句子训练:“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时,我们可以思维转换对比阅读,“天真热,可是我们还在晒太阳。”如此一来,学生明白了写句子时,要仿照例句,不能违背语境,明白“可是”一词表示意思转折了。对比的语用训练,可以在变化对比阅读中取得更佳的阅读效果。
  方法二:归纳整合。于永正老师说:“从语文教育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在阅读中形成的,三分筑基在课本,七分筑基在课外。”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积累,让学生感受积累的价值,掌握积累的方法。
  (一)人物串联。教师要善于把教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课外阅读巧妙的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进行归类积累,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表达特点。如,在教学《莲叶青青》一课时,我设计了寻找作家许永爱心作品、故事、文章的优美词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一一归类,认识作家的思想、人格、个性,走近作家,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丰富语文积累深化了主题内涵,把读写结合的方法纵深发展。
  (二)主题聚集。主题聚集是指用一个主题将多课主题归纳成同一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在“语文主题学习”中,采用“1 x”模式的引路方式,根据文本内容提炼一个主题,担负着“以例悟法”的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在教学《莲叶青青》一课时,以“爱”为主题的积累,可以这样进行,先呈现结果,突出祖母美好品质的句子“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然后,细读课文体会祖母的爱心“守着荷花缸不要靠近害怕别人伤害荷花,当有人需要荷花治病时,立刻剪下送去。”这样,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爱”的主题。最后,从《语文主题丛书》寻找类似“爱”的主題的文章,如《父亲的“野”孩子》《奇迹》等。除此之外,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会积累各种主题的素材,可以让每个学生感悟与积累,拥有写作素材库,学生写作就能水到渠成了。
  引领三:学用策略
  于永正老师说:“当学生读出文章的妙处,尽管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当读出自己的惊喜,才算真正的语文课堂。”这很好地阐述了文字不仅承载着传达信息的功能,还有表情达意的情感流露。在教学时,引领学生将习作融入教学中,找到了心灵倾诉的载体,习作就彰显语言言意共生。
  (一)凸显人物。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偶遇的句子:“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一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两个人物的表现,截然不同的描述,但其目的一致,为了凸显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质。
  (二)凸显环境。《狼牙山五壮士》文中有一处是这样描写的:“在横七竖八的山路上,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五壮士的英勇杀敌,但换另一种形式的呈现,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从凸显语气、凸显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描写手法,在写法中迁移,达到了语言学用的目的,为习作训练奠定了基础。
  上述几点,学生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是把握人文精神的過程,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统一。
  编辑 赵 红
其他文献
一国领导也是普通人,总免不了有那么一两位非常信任的“身边人”。从闺蜜到配偶、子女、秘书,身边人若不安于本分,对权力有所企图,希望近水楼台从中谋取私利,就会成为领导身边随时可能被引爆的政治“定时炸弹”。  为家人“背锅”  作为女性领导人的代表,撒切尔是英国历史上连任时间最长的首相。虽然身为领导人,她政治履历写满了荣光,但作为母亲,她则被外界批评失败至极这也成为她个人声誉最大的污点。  撒切尔在位时
摘 要: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社会参与”这一基本内涵做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发展小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一步,也是优化小学生人际关系,促进合作学习,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健康身心的学习基础。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会交往,收获快乐,推动和谐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人际交往;策略  人际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往往会对人
作为一名育龄女性,你是想成为“女强人”,一边尽力当妈妈,一边尽力开辟自己的职场疆土?还是选择成为丁克,不再为抚养一下代忧愁?抑或是愿意成为一名“全职妈妈”,为了“生”而放弃“升”,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家庭?  近些年来,在中国大城市里,第三种选择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再加上如今在“全面二孩”的国家政策红利下,越来越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知性女性”渐渐成为“全职妈妈”的新生力量,也成为中国社会转型
《歌德全集》(德文版)新书发布会日前在上海书展举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庄智象就《歌德全集》(德文版)的引进出版背景作了介绍。他指出,《歌德全集》(德文版)的引进出版意义重大,既能推动德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又能促进学术研究及翻译人才培养,对进一步推动中德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和新闻处处长文木森从德国人的视角对歌德作了评价。他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如是说。这世界上很多人一生的失败,其实都是败在了目标的确立上。把日子的每一分、每一秒,对应在正确目标的选择上,如此,人生方有意义。  24种果酱供顾客选择时,60%的路人在摊前驻足,只有3%的人掏钱购买;6种果酱供顾客选择,有40%左右的路人会停留,而其中有30%的人购买了果酱。陈列的众多果酱让人驻
摘 要: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学科亦然。在新课改的旗帜下,学科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初中历史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基于此,运用初中生熟悉的推荐书目,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辅助是可行的。   关键词:“茶馆”;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学科融合   《茶馆》是我国话剧
汽车终于开完进入沙漠的漫漫长路,进入岩石塔峰的包围之后,我们在一块棕色巨石旁边的阴影里停了下来,Piere很明显知道这块地方,因为他直接把车开到了这里既没有绕远也没有走回头路。  在这样的地方,像Piero这样经验丰富的向导绝对必要,因为这里就像是一片迷宫——规模巨大,每个方向上的地形看上去都没什么区别并且遍布着可以让没有准备的人猝不及防的死亡陷阱。在白昼阳光的炙烤下这里的酷热简直有如地狱。  吃
【摘要】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压力的影响,教学中偏向于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文中强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前提下,采取拒绝“碎片化教学”、挖掘作品的文化底蕴、“人文化”课外阅读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人文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人文阅读的本质在于关注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应追求“读以致悦”到“学以致用”
作为身在一线的语文老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中,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挖掘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汉语拼音而言,如何使学生爱学、乐学,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更轻松地学习汉语拼音呢?下面是我在拼音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时,告诉学生,汉语拼音用处可大啦!能帮我们识字、读
升格支点  根据同样的材料,选择不同的角度,写出的文章效果也不盡相同。总的来说,写人的文章一般要选准新颖独特的角度,吃透备选的材料,从中挖掘出体现人物个性特点的文字,从细节(或外貌,或动作,或神态)上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记事的文章,在注意讲清事情来龙去脉的同时,最好能把自己的独特感受、生活体验或个性思考,加入叙述的过程中,这能让文章出新不少。写景的文章,一般抓住景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神蕴,仔细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