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比金子贵重的政治品格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z_wk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徐九经当官记》深揭封建社会官场百态,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当官不为其害更甚,为求自保,不愿担当,不敢担责,误党误国。正本清源,《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担当,体现的是一种比金子贵重的政治品格。
  没有担当就没有忠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不担当,半点忠诚也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担当问题,从民族担当、为民担当到改革擔当,乃至面向国际的大国担当,无一不身体力行,充分展现了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和人格风范。纵观我党96年的奋斗历程,对忠诚的诠释无时无刻不闪烁着“担当”二字。革命战争时期,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大义担当;和平建设时期,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昌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在民族走向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更体现着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遇到困难“软骨头”,碰到责任“耍滑头”,见到好处“忙伸头”,这样的干部怎能依赖?十面圆滑、八面玲珑的“老好人”;见风使舵、见责就推、见硬就躲的“老油条”;貌似忠厚、实则大奸的“老实人”,等等,这些封建官场文化残余的表现,又哪有半点忠诚可言?离开担当的忠诚是假忠诚,是理想信念虚化、宗旨意识淡化的集中表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需要伟大的担当实践。
  没有担当就没有廉洁。民意大于天,民心伤不起;发展大于天,事业误不起。“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就是不讲政治,就是腐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实质是误党误国误民,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其危害程度较腐败有过之无不及。《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不贪不占,岂能也不干》一文,充分诠释了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对党和国家事业、人民福祉的重要意义。相对而言,“腐败”这一显性的社会毒瘤更易清除,而“不担当、不作为”这样的官场“痼癖”更难根除。近日,《人民日报》刊载对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导演冯小刚的专访中的两段话不无道理,作为党员干部看后理应有所启示、思考和触动。“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有的干部为了求自保就宁左勿右、宁严勿松,而我认为这是最大的腐败,比贪污还厉害。最大的腐败就是不负责任,而且是以负责任的面目出现的,它的本质是只对自己负责,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不负责的。”政府部门中所谓的“权力部门”“强势部门”与“普通部门”之间掣肘,造成行政资源、行政成本的无谓浪费,同样值得深思。
  没有担当就没有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民族要复兴,事业要发展,没有担当就没发展,没有实干皆为空谈。焦裕禄同志立下“苦战三年驱走三害”的军令状是何等的担当?“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又是何等的担当?大梨树村老书记毛丰美,以“苦干实干加巧干”的担当实践,展示了一名好干部知难而进、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范,以30年的默默担当实践,将“共产党员”四个闪光的大字镌刻在了大梨树村村民乃至全国农民的心里。“跟我上!”“看我的!”这些凝心聚力的语言,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时时闪现。也正是因为这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先士卒带领人民打败了侵略者和各种反动势力,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担当者当戒,不作为者当止。深化改革处于攻坚克难阶段,“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啃硬骨头”需要难能可贵的担当精神、担当力量与担当气魄,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敢担当、真担当、善担当的好干部。
  (作者单位: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其他文献
随着绿化建设,日前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有些人可能经会出现不习惯,甚至厌烦的感觉,例在上海市区的太平桥的延中绿地周围,就有人提出要消除过去多少年已听不到的蝉鸣和蛙声,似乎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大潮风起云涌。一时间,无数人对经商、发财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对当时的情景,人们形容为“十亿人民九亿商”!那时,好多人纷纷下海,到商海中大显身手,有些人也的确挣到了大钱。  对于“挣大钱”的事,周围人议论纷纷,也多多少少地波及了辽宁省委原第一书记郭峰的家人。有的人就“好心”地對郭峰的儿子郭培钢说:“你爸爸是堂堂省委第一书记,凭他的这个身份地位,你们要挣钱真是太容易了,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表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又一个重大政治判断,也是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找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