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6-2014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武汉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医生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死因报告系统和病历中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DR-TB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纳入分析552例MDR-TB患者,确诊为MDR-TB后患者第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94、0.88、0.80。MDR-TB患者死亡密度达6.52人/100人年,中位生存时间为(89.52±1.85)个月。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规范治疗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规范治疗组(Log rank=101.070,P<0.001)。相对于<30岁组,30~和60~岁组HR值分别为2.987(95%CI:1.268~7.036)、4.957(95%CI:1.942~12.653);相对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初中和小学及以下HR值分别为1.908(95%CI:1.152~3.160)、1.681(1.033~2.735);无糖尿病相对于有糖尿病HR值为1.961(95%CI:1.347~2.854);无其他严重疾病较有其他严重疾病HR值为2.597(95%CI:1.820~3.706);既往治疗次数≥2次较≤1次HR值为1.611(95%CI:1.077~2.409);规范治疗较未规范治疗HR值为3.155(95%CI:2.132~4.670)。

结论

未纳入规范治疗的MDR-TB患者较规范治疗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下降。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糖尿病和其他严重疾病、既往治疗次数≥2次、未规范治疗是影响MDR-TB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胆道系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对生存概率进行预测。方法选取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项目(SEER)收集的2010-2015年诊断的14 005例胆道系统肿瘤(包括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患者作为观察人群。运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调查胆道系统肿瘤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列线图对其1、3和5年总生存率进行预测并进行模型预测区分能力和标定能力评价。同时,选取SEER
目的介绍敏感性分析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探讨和比较。方法通过模拟试验和实例比较混杂函数敏感性分析法和边界因子敏感性分析方法在观察性研究中校正未测量混杂因素准确性的差异。结果模拟试验与实际例子研究结果均显示,当暴露(X)与结局(Y)之间存在未测量混杂情况下,混杂函数法和边界因子相比,在分析未测量混杂因素的效应至少达到多大强度才能导致观测效应值大小和方向彻底改变的问题上,混杂函数和边界因子分析结果相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教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纸质教材向多媒体教材的立体化全方位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培养多层次公共卫生人才的需要,以钱宇平、吴系科、李立明、詹思延等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流行病学专家承前启后,全力进行流行病学教材建设,让流行病学理论、教学和科研有了自成体系的系列教材。近20年,在新技术、新媒体融合下,流行病学教材明显更新、提高,光盘、慕课和电子书包
目的了解颈动脉斑块(CP)在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流行概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5-2016年依托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以江苏省6个项目点筛查出的11 392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以及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探讨CP的流行概况,对CP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9.4±8.9)岁,男性
目的了解广东省HIV感染孕产妇及暴露婴儿流行病学特征,分析HIV母婴传播(MTCT)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全国预防HIV MTCT信息管理系统"和"广东省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信息管理平台"监测数据,收集分娩时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HIV感染孕产妇及暴露婴儿的个案信息,比较HIV暴露婴儿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孕产妇的人口学特征、孕产史、接受预防MTCT服务及婴儿早期诊断检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
伤害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已开展了大量预防儿童伤害的实践和科学研究,儿童伤害疾病负担已有所减轻,但伤害仍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1位原因,预防儿童伤害应被列为促进儿童健康的优先工作领域。健全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预防机制,开展系统、全面、科学的儿童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是降低我国儿童伤害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建议依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完善伤害预防相关政策法规
期刊
目的了解2013年我国≥18岁超重/肥胖人群体重测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30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8岁常住居民共计177 099名,选取87 670名超重/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测量情况、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个体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FPG、TC、T
目的基于监测网络对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成年人腹泻病例开展分子特征研究,探索流行病学对实验室技术和数据需求的实践模式。方法以ETEC腹泻流行季节的成年人病例为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设计和抽样,鉴定肠毒素型、血清群、耐药表型、定殖因子及分子型,通过多维度与多变量数据展示获得ETEC多个动态表型特征。结果2016-2018年监测网络符合条件的ETEC病例84株。优势血清/毒素型依次为O∶6(S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