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农业机械化方面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机械化植保、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粮食烘干和设施农业等方面农机化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我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同发达市场经济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机械化的效率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就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措施
农业机械化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经营环境,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改进生态环境的过程。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目前,平罗县2016年在测耕地5.75万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9.7万千瓦,拖拉机27 46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058台,小型拖拉机21 408台,配套农具46 692台(套),平均机具配套比1∶1.7,联合收割机1768台。2016年平罗县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8,农机化进入了高级发展阶段。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问题。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平罗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前提。如今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1.8%,但在机械植保、秸秆综合利用和粮食烘干等方面机械化水平不到65%,设施农业方面农机化水平较低,导致这个原因的因素主要是平罗县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发展不平衡。
(二)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机耕道建设不能完善、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服务组织和农机维修中心等建设滞后,尽管近几年农机服务组织得到一定发展,但普遍服务水平较低,服务项目单一。农业机械化服务要与地区农业发展结构相匹配,才能有效地促进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需要对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土地经营与管理水平的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运行的机制逐渐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的供需关系对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但是由于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规范与管理农业机械市场发展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市场意识比较落后。农村土地经营不能实现集约和规模经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使用高效的农业机械。在发展过程中对效益和竞争意识的追求比较单薄,在农业机械市场运行机制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积极的进行探索。
二、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实效的原则。
(一)强化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建立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的有效机制,制定适用于机械操作的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农机研发部门要加大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水稻免耕栽培播种机械、超级稻栽插和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薯类收获机械、高效植保机械等;加强优势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努力实现设施农业、农作物制种、蔬菜移栽等环节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积极开展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和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开发资源节约型的机械装备和应用技术,以及设施农业用小型农机具、畜牧业机械、多功能农业装备等。建立一批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确定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探索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发挥引导、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产学研推相结合,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二)持续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财政支持力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从财政方面加大对关键性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例如提高水稻半喂入聯合收割机、高效机动喷雾器,农作物秸秆回收机械、玉米多功能收获机、高效粮食烘干设备等购买补贴的力度;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提高设施农业、农作物制种,机械植保、粮食烘干等机械化普及范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扩大农业机械的补贴范围和力度,增加对农作物机械化种植薄弱环节机械补贴试点;对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型农机产品应提高补贴标准;对存在的区域性不平衡实行差别补贴,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进行农用机械购置时提高补贴额度扩大补贴比例;政府的财政补贴重点应该向种粮大户倾斜、向农机大户倾斜,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以市场需求及农民购买力为依据,形成以政府补贴为主、金融信贷及种类社会融资为辅的农机购置补贴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引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推动秸秆利用效率。建立起财政资金为引导,农业经营组织与农户投资为主体,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完善农机更新与报废管理制度,针对高能耗农机的报废与更新设立专项补偿基金。
(三)以项目带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进一步发挥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作用的同时,实施项目带动,促进区域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实施粮食产业机械化工程,推进以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为主攻方向的粮食产业机械化,增强粮食生产的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应用能力。大力实施保护性农业示范工程,完善不同类型保护性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保护农业作从试验示范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项目,根据不同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要求,进行机械化技术试点示范,促进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的发展。
三、结语
近年来,平罗县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其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金水.新时期我县农业推广体系创新发展策略[J].吉林农业,2010.
[2]谭洪生.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J].河北农机,2011.
[3]赵福.农机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J].湖南农机,201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措施
农业机械化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经营环境,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改进生态环境的过程。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目前,平罗县2016年在测耕地5.75万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9.7万千瓦,拖拉机27 46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058台,小型拖拉机21 408台,配套农具46 692台(套),平均机具配套比1∶1.7,联合收割机1768台。2016年平罗县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8,农机化进入了高级发展阶段。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问题。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平罗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前提。如今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1.8%,但在机械植保、秸秆综合利用和粮食烘干等方面机械化水平不到65%,设施农业方面农机化水平较低,导致这个原因的因素主要是平罗县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发展不平衡。
(二)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机耕道建设不能完善、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服务组织和农机维修中心等建设滞后,尽管近几年农机服务组织得到一定发展,但普遍服务水平较低,服务项目单一。农业机械化服务要与地区农业发展结构相匹配,才能有效地促进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需要对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土地经营与管理水平的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运行的机制逐渐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根据农业机械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的供需关系对传统的农业机械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管理机制和体制。但是由于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规范与管理农业机械市场发展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市场意识比较落后。农村土地经营不能实现集约和规模经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法使用高效的农业机械。在发展过程中对效益和竞争意识的追求比较单薄,在农业机械市场运行机制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积极的进行探索。
二、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
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实效的原则。
(一)强化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建立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的有效机制,制定适用于机械操作的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农机研发部门要加大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与机具的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水稻免耕栽培播种机械、超级稻栽插和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薯类收获机械、高效植保机械等;加强优势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努力实现设施农业、农作物制种、蔬菜移栽等环节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积极开展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和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开发资源节约型的机械装备和应用技术,以及设施农业用小型农机具、畜牧业机械、多功能农业装备等。建立一批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确定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探索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发挥引导、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产学研推相结合,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二)持续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财政支持力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从财政方面加大对关键性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例如提高水稻半喂入聯合收割机、高效机动喷雾器,农作物秸秆回收机械、玉米多功能收获机、高效粮食烘干设备等购买补贴的力度;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提高设施农业、农作物制种,机械植保、粮食烘干等机械化普及范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扩大农业机械的补贴范围和力度,增加对农作物机械化种植薄弱环节机械补贴试点;对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型农机产品应提高补贴标准;对存在的区域性不平衡实行差别补贴,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进行农用机械购置时提高补贴额度扩大补贴比例;政府的财政补贴重点应该向种粮大户倾斜、向农机大户倾斜,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以市场需求及农民购买力为依据,形成以政府补贴为主、金融信贷及种类社会融资为辅的农机购置补贴体系;大力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引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推动秸秆利用效率。建立起财政资金为引导,农业经营组织与农户投资为主体,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完善农机更新与报废管理制度,针对高能耗农机的报废与更新设立专项补偿基金。
(三)以项目带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进一步发挥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作用的同时,实施项目带动,促进区域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实施粮食产业机械化工程,推进以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为主攻方向的粮食产业机械化,增强粮食生产的技术集成和标准化应用能力。大力实施保护性农业示范工程,完善不同类型保护性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保护农业作从试验示范阶段转入推广阶段。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项目,根据不同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要求,进行机械化技术试点示范,促进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的发展。
三、结语
近年来,平罗县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其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金水.新时期我县农业推广体系创新发展策略[J].吉林农业,2010.
[2]谭洪生.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J].河北农机,2011.
[3]赵福.农机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J].湖南农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