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8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关于数学教学的一种理念、策略和方法。它是师生共同结合,参与问题研究的过程,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掌握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数学探究 合理猜想 类比 归纳
  
  1.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关于数学教学的一种理念、策略和方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探究性学习着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问题性、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探究性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把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我结合若干案例,对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作一些分析。
  2.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过程及案例分析
  结合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主动性原则、情感性原则、习得性原则,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种操作过程进行阐述,并进行案例分析。
  2.1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将客观的知识转化为主观的知识,这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具体的有:(1)创设应用性情境;(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4)创设直观性图形问题情境;(5)创设新异悬念情境;(6)创设疑惑性陷阱情境。教师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可以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心向,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把探究性学习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我举几个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案例。
  2.2.1创设应用性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应用的问题值得研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的问题。
  案例一:某市目前家里用电每度0.38元,用煤气每立方0.9元,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加热快慢,使用电和煤气,到底哪个更合算?
  案例二:手机全球通号码收费方法与神州行号码收费不同,如果主要是手机打市内电话,选择哪个更合适?
  案例三:家里使用市内电话,怎样打电话用最少的钱?设计一个方案。
  通过上面的三个案例可见学生进行身边的实际问题很多。知识缺少发现,只要有心就不愁没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具体,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素材。学生要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进行资料查询、调查情况、设计实验、数学建模,最后求解问题。
  2.1.2创设趣味性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案例四:设P(3,2)为抛物线y2=2x内一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Q是抛物线上的点,求|QP|+|QF|的最小值。
  这个问题,许多学生能够很快地利用抛物线的性质,把|QP|+|QF|的最小值转变成P到准线的距离|PK|(K为垂足),从而得到解决。但我们可以把问题深化:在物理学中光是沿着最短的路线行走,那么从抛物线的焦点F射出的光线经抛物线的切线反射是否沿着F-Q-R(这里QR是垂直于准线)的路线?在抛物线中是否意味着经过焦点的(直线)关于抛物线的切线对称的直线平行于对称轴呢?并建议学生用电筒去观察研究。
  对于上面这个案例,有一种趣味性的情境把它与物理学中光线的性质联系起来了,对问题进行了更深的探究,从而将这个问题联系到物理学问题,并且通过实验创设了一个趣味性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1.3创设开放性情境进行探究性教学
  案例五:在椭圆=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隐去结论,改编成:“椭圆=1是否存在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相互垂直?若存在,求出该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即成为一道探索题。
  再接着将条件变换,问:“是否对任意椭圆都存在一点,它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即改为一道开放题。
  上面这个案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渗入了主动探索,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道题目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把开放性问题引入课堂,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去体验创造成功的感受,并以此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探究性教学结合到课堂教学中。
  2.2提倡合理猜想,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类比、归纳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了解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下面我们从类比猜想和归纳性猜想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举出案例,阐述合理猜想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2.1类比猜想在探究性教学中作用。
  类比是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发现的重要源泉。类比性猜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常会用到类比性的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类比性猜想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探究活动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
  2.2.2归纳性猜想在探究性教学中的运用。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或现象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科学方法。它分为完全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我从不完全归纳法出发,举出一个案例对探究性教学进行分析。
  案例六:求证:(其中111…1为2n个,222…2为n个)
  这道题目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很简洁,没有任何条件,似乎无从下手。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当n=1时=3,当n=2时=33,当n=3时=333……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呢?此时就可以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测,就可以对这个猜测进行证明,从而可以证出此猜测是正确的。
  这个案例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归纳猜想,这个方法容易得出相似的规律,由个别特征猜测出整体特征,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容易让学生接受。
  2.3实践探究在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实践探究要求学生求异求活求新。培养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应从培养学生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要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康海.高中数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研究.
  [2]刘胜群,杜毅.谈数学例题的探究性教学.数学教学研究.
  [3]戴国仁.习题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数学教学研究.
  [4]波利亚.数学与猜想.
其他文献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感染引起的主要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莱姆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
培养小学生作文中的想象,从篇入手难度较大,因为在一篇作文中,不但常常有故事情节,而且有过渡,开头、结尾等综合结构问题;从细节入手较为容易,因为细节只是一时一地的局部单一现象,比较简单。对于三、四、五、六年级想象能力差的学生,常指导他们做些简单的细节想象训练,能使他们很快地入门想象,打下基础,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做情节、段落想象、阶梯前进,初步提高想象能力,最后过渡到篇的想象。  简单细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走进学校、走向课堂,它用特有的教学理念指导每一位教师,影响每一个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怎样让新课标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呢?我在学习新课标和尝试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新的改变,新的重点,下面我从备课和教学课堂两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更新备课  1.更新备课观念。  在备课过程中,以前我总是要思考:把什么教给学生?自
摘 要: 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贮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本文作者指出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经验,就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新思路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我国当前的教育,教育理论界讲的是主体教育,教育行政机
摘要: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条件。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体制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在民办高校中辅导员是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学习、生活管理、党团建设及心理健康指导等于一体的“全职保姆”。认清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两方面建设高层次、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促进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目无胆甾原体(Acholeplasma oculi)是引起绵羊和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是羊的11种主要致病性支原体之一。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病,其特征是结膜和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