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诗论分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398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与苏轼并称“苏黄”,是宋诗的代表诗人之一。“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他提出的诗歌理论,主张作诗可以从用词和表意上学习、借鉴前人,为后代文人们写诗提供了一条门径,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诗歌的一大特征。历代文人对于黄庭坚的诗学理论褒贬不一,现代学者对于黄庭坚的诗论研究不多,但不乏很有见地的成果,如熊志庭《黄庭坚诗论札记》就黄庭坚“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等诗歌语言的锤炼方法,评析了其诗歌理论价值;段宗社《中国诗法论》把黄庭坚“句法”论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诗论进行了专节评述。但是对“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诗论进行专门论述的文章可谓凤毛麟角,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分析“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理论的产生和内涵,对黄庭坚的诗学理论进行解释说明,并从其后世影响及文学意义入手,对黄庭坚诗学理论的得失作出评价。
  一、“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源流及内涵
  “点铁成金”的说法,最早见于黄庭坚晚年给外甥洪驹父的书信之中,就是在作诗时把古人的语言直接用在作品中加以点化。例如黄庭坚的《题大云仓达观台》(其二)“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便是化用李白“青天尽处没孤鸿”一句,李白本是强调孤鸿远飞的苍远,黄庭坚则巧妙的表达鸟尽天阔的开朗情怀。虽是化用,但它已与全诗融为一体,丝毫不留斧凿之迹,取得了“点铁成金”之效果。但是,由于他强调从古人书本及前人诗作中获得写诗的原料,并且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总结出一套写诗的方法,使之成为一种创作模式,用以指授后学,就容易造成刻意模仿,生搬硬套,矫揉造作的后果。这一点也是“点铁成金”遭人讥讽的原因。
  “夺胎换骨”之说,在山谷诗文中并未直接出现。后人引以为据的都是惠洪《冷斋夜话》中的转述。“换骨”法即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古人诗文中的意趣,或借鉴前人的构思换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夺胎”法即“规摹其意而形容之”,比“换骨”更进一步,旨在借鉴古诗意趣,有所创造发明,追求意境的深化与思想的开拓。当然,如果一味用这种方法创作,也会流弊丛生。例如把孟浩然《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换骨成“佳眠未知晓,屋角闻晴瞬”(《次韵吴宣义三径怀友》) 这些经过“夺胎”、“换骨”得来的诗句,并不比原诗高出一筹,也显示不出作者的个性与风格。
  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意义及影响
  1.以故为新。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然而唐诗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何在前人的光环下写出优秀的诗?他的答案是,师前人之辞而表新意、师前人之意而用新语。黄庭坚并不是提倡不假思索的因袭模仿,而是借鉴前人的词语,以自己的感悟和学识将其点化出新的意义。从目的上说,是求新而不是照旧。例如《和答元明黔南赠别》中“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一句,化用《诗经·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的诗句,表现他与哥哥元明手足情深,却不得不离散的悲凉情感。以古人意表当时情,而又不露痕迹,达到了以故为新的目的。
  2.借鉴提升。注重向前人学习,自古以来,优秀作家无不如此,黄庭坚推崇的杜甫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黄庭坚的诗论大都是为了指授后辈,对于学习写诗的新手来说,通过借鉴前人的佳作,提升自己的水平,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与门径。只是许多后生一味因袭,没有自己的匠心和创意,把黄庭坚的借鉴之法引向了毫无灵魂的因袭模仿 ,使得后代批评家们对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多有诟病。
  3.影响后学。黄庭坚的诗文影响虽没有同代的苏轼、欧阳修有名,但是他的提出的诗论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更为深远。南宋文人刘克庄在《江西诗派小序》中将欧阳修、苏轼与黄庭坚三者进行比较,认为欧阳修和苏轼的巨大成就都是出自其各自的“天才笔力”,“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 而黄庭坚“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在禅学中比得达摩,不易之论也。” 意即黄庭坚的诗论为后学者提供了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学习方法 。事实上,黄庭坚的诗论不仅开创了对宋代诗坛最有名的“江西诗派”,对之后的中兴四大诗人、江湖诗派、清代宋诗派同光体等诗歌流派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理论评价
  历代文人对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看法褒贬不一。宋人魏泰批评黄“好用南朝人语……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癖也。”对黄庭坚批评最甚的是金人王若虚,他在《滹南诗话》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尔。”把黄庭坚说成“剽窃”他人诗语的“小偷”,大有痛心疾首之意。 当然,对“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加以肯定的评论也同时存在,清人吴之振极力推崇宋诗,曾说“夺胎换骨义难羁,诗到苏黄语益奇”,认为黄庭坚还是有创见的;清人方东树说“山谷之学杜、韩,在于解创意造言不似之,正以离而去之为难能。”认为黄庭坚学古而能自立门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由上文可以看出,古人对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诗论的评价褒贬的争论点在于这种摹古的创作方法是否能写出高质量有新意的诗作。笔者愿就这个争论作出自己的一些评判,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笔者认为,对于黄庭坚的诗学理论,我们不能不加辨析地就对他的诗论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而应客观辯证的看待。黄庭坚本人的诗作大部分都是能够达到摹古而造新的标准的,例如上文所举的《和答元明黔南赠别》和《题大云仓达观台》(其二),但无庸讳言,黄庭坚的诗歌中,也有一些化之无味,不够出新之作,例如上文所举《次韵吴宣义三径怀友》、《次韵答和甫卢泉水长泞》之例。究其原因,向前人学习时,不能拘泥前人、食古不化;也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生搬硬套,囫囵吞枣,而应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进行创新。由此看来,对待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它的得失;公允评价,批判继承,才能更好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16.
  [2]曾子鲁.“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刍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02):21-26.
  [3]熊志庭.黄庭坚诗论札记[J].中国文学研究,2005(01):48-51.
其他文献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思政课作用不可取代、思政教师责任重大,高校思政课应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做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转换工作,通过有深意、有新意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真正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转化 思政课 实效性  一、转换
期刊
摘要:与人教版教科书的“精读”和“略读”不同,“统编本”语文教材将课型改成三位一体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精读重新定位教读,也就是说不再是一味强调精讲精练,而是强调过程与方法,“教读”在三位一体中处于核心地位,那么“教读”应该如何引领“自读”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型呢?  关键词:教读策略 三位一体 阅读教学  一、教读策略的定位  虽然以往各种版本语文的语文教材几乎也都区分精读和略读两类课型,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着力强化育人工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科教园区书咖吧为例,探讨如何发挥书咖吧的育人功能,以期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书咖吧;育人功能  图书馆是高校传承创新人类文明的重要依托,也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彰显一所大学文化品牌的重要窗
期刊
摘要:文章从跨文化适应角度解读了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并以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 W.Berry的双维度文化适应策略模型为主要依据,通过回顾小说中人物生平及故事主要情节和背景,揭示了书中父亲失败的文化“同化”策略。  一、引言  《无声告白》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小镇上的一个混血家庭故事。以家中二女儿莉迪亚之死开篇,运用全知视角,不断地转换叙事角度,缓缓铺开现实和回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更加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能够在学生中有效的组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互动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新时期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期望能够使他们真正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受此影响,初中数学教师也要以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本学科的育人功能,并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和引导学生,促使其形成灵活的思维和良好的综合技能,进一步推动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歌曲的唱法和风格上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就曲艺来讲,在运气和发生中蕴含的技巧就比较多,其中气息的调整技巧会对整体的演唱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做好对气息的调整,那么在演唱中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气息调整技巧;曲艺演唱;作用分析  曲艺是一门说唱兼具的艺术。因此在演唱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将说唱两种形式充分结合在一起,并且配以音乐,
期刊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和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途径多样化,通过普通高考录取、单独招生、对口招生、五年高职招生等多种形式,普通高中生、中专,生、职高生均有入校,生源外语基础差异显著,质量参差不齐,不平衡性加剧,例如我院2017年招收的学生中,英语最高成绩125分,最低成绩只有20分,成绩未能呈现正态分布。纺织服装专业尽管是我院的传统优势专业,但学生情况也是如此.  我院于2017年9月对2017级学生公
期刊
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独特的一位作家,他一生执着于对人性的追求。在沈从文塑造的一些列湘西女性形象中,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辉,她们寄托了沈从文独特的人性理想和生命诗学,从湘西女性“美丽”与“哀愁”的人生中可以看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湘西女性、人性、爱情  每一位阅读过沈从文作品的的人,都会被他笔下所描写的神奇的湘西世界所吸引。对沈从文而言,“湘西,是沈從文创作的
期刊
摘要: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是人们在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满足时对精神文明不断追求的产物,反应出我国经济水平的大大提升和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群众文化生活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其中群众舞蹈在丰富人们交流方式,提升人们生活乐趣,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等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现状本文对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群众舞蹈;文化生活;作用探究  前言  群众舞蹈的主要目的在于纯粹的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