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债务的化解与建设新农村之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hing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村级集体债务一直牵制着各地村级主要干部的工作精力,影响着农村各项事业的正常开展。尽管农村各级领导为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出台了许多政策,但是,客观效果并不理想。在某种意义上,不解决村级集体债务这道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无法迈步。怎样才能有效化解村级集体债务呢?
  
  一、化解村级集体债务应实行三个转变
  1、从节流为主向开源为主转变通观各地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措施,大多停留在节流的层面上。比如严格规范村级开支,实行账目的透明化、民主化,让全体村民对村级的各项开支都有知情权、监督权。另外村账乡管也从源头上杜绝了一些地方无序开支的弊端,遏制了少数村干都以权谋私、滥用、滥支的陋习。村级账目的公开透明,也体现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程度,提高了村民主人公意识。然而,以节流为主的措施对于化解几十万、几百万的村级集体债务效果并不明显。它的最大贡献就是遏制了村级集体债务的增长,对于减少村级债务基本上没有多少效果。因此,转变工作思路是当务之急,既要节流更要开源。只有开源才能广开财路,集体家底才能厚实,这样,几十万、几百万的债务化解就不再是难题。
  2、从鼓励、扶持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向鼓励、扶持发展集体经济为主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正确政策指引下,各地的民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强大的活力,同时解决了数以千万计人员就业问题,并为国家提供了稳定增长的税源。可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但是,具体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威力大大减弱。坦率地说,民营经济对于农村经济的拉动远没有对于城市经济拉动的那样明显,这并非民营经济本身的过错,而是环境变了,对象变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就受到了限制。一些地方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那个特定地区的产物,对于全国大多数的农村来说并没有可比性。更没有普遍意义。因此。化解村级集体债务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是目前中国农村行之有效最客观最实际的发展道路。
  3、从着眼于化解村级集体债务的小目标,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转变村级集体债务虽是一道难关,但这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无数的难关之一。化解村级债务虽然是乡村两级领导孜孜以求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远大目标比较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各级领导目光远大,解决村级集体债务就会有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
  
  二、新思路、新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难的事业,它需要各级领导、广大群众付出非同一般的精力和汗水。如果还是沿袭以往农村的发展思路,新农村建设到头来只会是美好的愿望。因此,要使美好的愿望成为现实,就必须有新思路、新举措。
  1、地方政府必须从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上有根本的转变这些年来各地的招商引资搞得红红火火。从具体效果来看确实对当地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这项工作的成果就要大打折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真正取得实效,地方政府要摆正两个位置,一个是新农村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另一个是招商引资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这两个位置摆正了,科学了,新农村建设才会真正地取得成效,反之则不然。
  2、下大力气培养农村各类人才要发展集体经济,没有人才不行,这种人才,既指管理人才,也指技术人才,这正是农村最缺乏的人才。
  人才的来源,一是当地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各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另一方面。数以万计在外打工的青年男女也是一个庞大的人才队伍。打工者尽管是在城市里工作挣钱,但是他们的根在农村,他们并不是城市市民,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一个可见的期限内是不可能融入城市的。因此,农民工从城市建设的脊梁完全可以变为新农村建设的脊梁。各级政府对于这支人才大军的使用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可以肯定的是,有了这支人才大军,有了正确的政策指导。新农村建设将迈开坚实有力的步伐,再不会仅仅停留在纸上。停留在口号中。
  3、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举办各类学校,努力促使农村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在农村中只占极少部分,从长远来看,农民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全民素质提高了,基础雄厚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就会随之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善就会指日可待。
  这里所说的学习型农村中的学习,不仅仅是指学习各种实用知识。还包括作为人所必备的知识,比如说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等等。只有这样,农村才能具备浓厚的知识氛围,乡下人与城里人的差距就会缩小。
  4、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农村的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水利等领域有明显的改善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援农村。尽管农村的发展原动力在于亿万个农村的农民,在于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一定程度的外援可以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要反对盲目城市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应坚持就地转化为主,城市的发展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让农民过上殷实的生活,还要使农民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农民的文化层次有所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有所增强。要实现这一点,就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这样的一大批农村新人。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广阔的胸怀,他们站得高,看得远,他们不仅对中国的实际有真切的了解,同时对于世界的实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都有透彻的了解。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走的每一步都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注视着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因此,我们应当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切实有力的帮助,这种帮助就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中华文明曾经给世界其他地区以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也可以创造出与中华文明相媲美的新农村建设经验,这同样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农民不仅可以过上小康的生活,还会过上文明健康富裕的生活。
  (作者单位:152000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经管站)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开发了一种短时游离氯消毒后加氨转化为氯胺的顺序氯化消毒工艺,该工艺可充分利用游离氯灭活微生物迅速彻底、氯胺生成消毒副产物少的优势,安全经济地实现对微生物指标的双重控制。在天津市某水厂的中试表明,该消毒工艺对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的控制效果略好于单纯游离氯消毒,说明游离氯和氯胺可能因为攻击位点不同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效应。
为优化反应器的脱氮设计,就水力负荷、温度对二级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膜培养阶段,温度对氨氮氧化的影响要大于对COD降解的影响;较高的COD负荷会导致第一级反应器内的硝化点上移,第二级反应器的硝化速率因受第一级反应器出水残余有机物的影响而下降。在第二级反应器内氨氮的硝化速率明显加快,显示了单独驯化的硝化滤柱在氧化氨氮上的优势。在不同的进水COD负荷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坐标,深刻洞悉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