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应履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ulong3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情介绍:周某于2005年9月到南宁市某学校担任代课老师。2010年7月6日某学校解除与周某的劳动关系,周某即日起不再上班,且未到失业保险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周某在职期间,某学校未为周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未与周某签订劳动合同。2008年12月南宁市某公司为周某一次性补缴了1990年11月至2003年11月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南宁市某公司为周某缴纳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失业保险费。
其他文献
按照正常的理解,用人单位都会想方设法地收揽优秀人才,以便使其能对企业发展壮大起到决定性作用,很难想像用人单位会把优秀人才拒之门外,将“普通人才”招至麾下,然而这种现象真的发生了。  最近,某个培训学校在招聘老师时,开出的招聘条件中,有一项竟是要求应聘者要有两门左右的补考。同样,一些企业也更倾向于招聘有补考经历的本科生。在人才是重要制胜因素的今天,这些单位在选人时为什么要弃优而择“劣”呢?一位企业负
近日,《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经福建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正式发布实施。《规划》规定从今年起,公务员、教师、律师等21类重点人群都将建立起打上个人标签的信用档案。  《规划》提出,要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公务员考录、干部选拔任用与监督管理、安排政府扶持资金等管理事项中,率先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产品。各级、各部门要把实施发展规划、落实
摘 要:近几年发生在我国的维权事件不断增多,维权的领域也随之扩展,但是受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规定不明确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对合法维权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区别予以准确的界定,这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大量对维权行为定罪量刑不合理的案例,即对本应出罪的合法维权行为以犯罪论处、应入罪的维权过当行为作了无罪处理以及量刑或轻或重等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拟从合法维权的要素出发,探析司法实践中维权与犯罪行为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