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改革打破“新股不败”神话?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2952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资本市场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经过9个多月的暂停之后,6月18日,以三金药业获得中国证监会的IPO批文开始得以重新开启。
  据统计,目前共有33家企业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但暂未发行,预计发行股票总计144.18亿股。
  而在此前,中国证监会刚刚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沪深交易所也发布了新的股票申购细则。
  “新规则是好,但它能让我们这些股民得到应有的实惠吗?能把‘圈钱’现象一网打尽吗?”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老股民王守文显得有些激动。
  因为在他眼中,中小股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圈钱乐园 ”横行一时早已让像他一样的股民们心如死灰。“监管层表了很多年的决心,小股民们依然处于弱势;一直要斩断的‘圈钱’黑手,还会时常光顾。”
  1996年,王守文开始接触股市,当时因为在营业部里有一个朋友,所以经常能混在大户里看盘,还能蹭免费的盒饭。和王守文在大户室里一起炒股的人很多都是“伪大户”,因为真正的大户并不常来。
  王守文说,在偶尔来的大户里,有一个人让他印象深刻,这个人大约有近千万身价,而且从不参与二级市场,主要干的就是打新股。1996年到2000年期间,市场基本维持了牛市的格局,“但奇怪的是,即使市场再好,他也从不买股票,继续打新股。”王守文说,尤其是在那几次重要的IPO重启之后,这个人每次都能从中获得“大利”。
  王守文说,现在新股又开始发了,监管层把新股发行的规则也作了修改,不仅希望让普通股民的中签率有可能大幅度提高,还希望看到新规则能够真正给中国的股市带来好处。
  “还是值得期望一下。”王守文说。
  
  证监会的“进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股市,如果长时间内没有新的公司上市,这个市场就是个“伪市场”,因为股市本身是一个企业进行融资的平台,没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它也就丧失了融资的本质。但在过去,IPO又往往被股民们冠以“圈钱”的骂名。
  正如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601857.SH)上市的第一天,就以48元的高价让机构兑现了暴利,却套牢了众多中小投资者,直至现在,中国石油的股价也只有13元左右,距离解套遥遥无期。
  而对于这次IPO重启,“监管层似乎很积极”。上述分析师称。
  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审议通过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当日,证监会便公布了该办法,并定于5月18日施行。
  受《管理办法》颁布的影响,5月18日,股市出现大幅震荡,到5月19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42点。
  《管理办法》从通过到颁布,只用了2天时间。而之前从4月29日公开征求意见,到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半个月。
  “监管层的速度很快,他们的行动也的确是在‘呵护’市场。”中金证券金融分析师卢芳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其实之前人们关注的谁是第一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管理办法》能否在这个第一单上把上市定价等问题顺利解决。
  卢芳亭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长期以来,在新股发行制度中,一直存在的内幕交易、利益不公等体制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据我得到的信息显示,就在IPO重启前的一周,监管层包括沪深交易所以及行业协会都曾广泛的和业内人士交换意见,并表示一定要重启市场的融资功能。”
  就在《管理办法》颁布的当天,沪、深交易所相继修订了《股票上市规则》,并于5月19日正式发布。在这个新规则中,首次明确了交易所拥有对股票上市、暂停和终止上市的审核权。
  按照现在的游戏规则,中国的企业进行IPO的路径是这样的:得到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核准→得到交易所上市委员会的复核与交易所签订上市合同→上市。
  而在此前,中国企业的上市之路里并没有交易所的权力身影。
  据介绍,中国证监会对企业上市最早实行的是额度制,后来转变为审批制,而后又由审批制再转变为核准制。“现在,证监会主要对拟上市企业进行合规性审查,而所审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则交由中介机构把关。”上述分析师称,“在国际上,股票交易所都已经由会员制改为公司制,并且掌握着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的全部审核权,这次变化意味着中国证监会下放了自己的部分权利,这算是一个进步。”
  
  IPO的“维新”
  
  随着IPO的重新启动,本应该激动的券商们却没有那么兴奋。因为改革后的新股发行制度,“新股不败”的神话即将破灭。
  安邦咨询金融分析师高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所谓的“新股不败”,就是指过去的新股发行制度很容易造成新股上市首日股价虚高的情况,而在这背后,则是股市的询价环节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很多新股上市后的变现情况可以看出,在股价虚高的时间内,不少中小投资者接盘,新股股价会大起大落,结果便是散户损失惨重。“而这种损失本可以避免。”上述分析人士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述情况,今后会有所改善,在新的询价制度中,管理层不再对新股发行价提出指导标准,完全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进行撮合。“因为只有经过博弈的结果,才是双方认可的表示。”陈建认为,询价从行政指导变成了市场化的博弈,有可能出现新股跌破发行价的情况。所以,券商对上市公司的询价真实性会提出较高要求,因此机构投资者虚假询价的情况会到严格控制。
  一直以来,一、二级市场巨大的差价使得中小投资者一直遵循着机构制定的游戏规则,毫无还手之力。从新股首日涨幅来看,近几年的新股上市首日有接近90%的概率涨幅超过50%,还有1/3的新股首日涨幅在50%至100%之间,约8成的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在40%至300%之间。
  “完全由发行人、投资者、承销商三方博弈,这就回归到了需求的本质。”陈建说,与以往相比,此次《管理办法》减少了行政力量对市场的干预,给予各个主体更大的空间。
  在给予空间的同时,新规则也加强了对上市企业的约束。针对过去由于改制不彻底、部分剥离上市、模拟计算业绩带来的上市公司不独立、业绩不真实的情况,《管理办法》加大了对发行人独立性的要求,体现了鼓励整体上市的精神。
  此外,新规将网上网下申购分离,单一主体不能同时在网上和网下进行申购,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也设定了上限,单一网上申购账户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等等。
  “这些规定虽然能够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但却难防一些机构通过多个账户操作来绕过规定。而市场化定价,也未必能做到‘真实报价’,主承销商和机构联合做局、虚假报价,仍有可能让IPO成为圈钱和暴利的工具。”陈建认为。
  “这些还远远不够,中国市场上需要的IPO是要把市场的权利完全交给市场,根本不能存在还需要监管层控制节奏的现象。”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任何技术上的修补,都不会给IPO制度带来根本性变革。
  中金证券金融分析师卢芳亭认为,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在推进定价市场化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上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力度,也对那些想要借上市圈钱的“坏公司”则加大了约束。另外,新规则也有利于促进保荐机构之间的竞争,这有助于促进券商业的优胜劣汰。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不指望监管层能够一步到位,但希望他的监管速度能够赶上市场的发展。”
  
  “大利空”有惊无险
  
  王守文说,他有好多券商的朋友告诉他,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确不同寻常。但王守文经常这样回答他们,“意义再重大,也抵不过我的股票能够翻身强。”
  6月22日,他跟随朋友参加了三金药业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场网下推介,“真好,真强大。”见识过现场的王守文说,“人很多,有150多家机构参与”。
  谈及新制度下的询价过程,参与推介的国都证券投资部副总经理廖晓东对媒体表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询价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报价偏差太大将面临申购不上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切身利益。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亦表示,由于“低报高买”和“高报不买”在改革方案中被杜绝,所以“中就中了,不中就不中,还是很残酷的。如果中不了,我的领导和客户都会给我压力。”
  “这只是机构开始适应新规则的开始。”安邦咨询金融分析师高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直以来,IPO重启都被视为一个大利空,特别是在股市处于调整的敏感时刻。但这次不太一样,有一半以上的投资者认为市场将低开高走。
  “这表明投资者和市场对重启IPO的认识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高强说。
  和券商的乐观的情绪不同,上投摩根基金的研究报告认为,IPO开闸后,将会对短期的资金面产生压力,但不会影响市场的长期格局,同时有可能会加快储蓄资金向资本市场流动,预期市场的波动将会加大。对目前基于经济景气复苏预期的行情而言,预计IPO后新股发行的密度和规模都会有所控制,未来行情的发展将会取决于企业盈利能否带来足够的支撑。
  投行瑞银则认为,小规模IPO将试水市场反应,也是为了避免对正在恢复的股市造成打击。预计,券商类股票将受益于IPO重启和创业板(GEM)上市规则最终确定。
  
  资料:沪深两市历次IPO重启纪事
  1994年11月1日暂停,1995年1月24日重启
  重启第一股:中炬高新(600872)以8元/股2.24亿元融资规模重启IPO。当日,上证综指跌1.06%,重启一周跌幅为3.56%(重启后5个交易日,下同)。当时时值熊市,周跌幅3.56%不足为奇。
  1995年4月11日暂停,1995年6月30日重启
  重启第一股:创业环保(600874)以1.72亿元融资规模重启IPO,当日上证综指下跌2.07%,周跌幅为0.96%,月涨幅8.36%。
  1995年6月30日暂停,1995年10月10日重启
  重启第一股:东方电气(600875)以2.46亿元融资规模上市,上证综指微涨0.33%,周跌幅0.7%,月涨幅4.23%。
  2001年9月10日暂停,2001年11月29日重启
  重启第一股:华联综超(600361)登陆A股市场,该股融资规模3.95亿元。当日上证综指微跌0.16%,周涨幅0.59%,月跌幅5.84%。
  2004年9月9日暂停,2005年2月3日重启
  重启第一股:电力龙头华电国际(600027)以19.28亿元融资规模上市。当日上证综指下跌0.81%,周涨幅0.52%,月涨幅2.99%。
  2005年6月7日暂停,2006年6月19日重启
  重启第一股: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工国际(002051)开IPO重启之路。该股融资规模4.44亿元,当日上证综指上涨0.75%,周涨幅达1.98%创6次IPO重启后短期内最大涨幅,月涨幅5.76%。
其他文献
“要拯救两个地方:一是民勤,二是敦煌。它们都被沙漠包围着,决不能让它们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和第二个楼兰。”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甘肃调研时说。早在2006年和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温总理在甘肃代表团就两次提出这四件事:一是决不让民勤变为第二个罗布泊;二是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是要保护好祁连山冰川,四是防治黑河、石羊河沙化和河西走廊地区耕地盐碱化。 
張宸轩
期刊
大冶铁矿位于湖北东部的黄石市,从公元226年至今已有1780多年,从孙策筑炉、岳飞锻剑,到张之洞洋务建厂,再到现代的大冶铁矿开采,最终形成了“亚洲第一采坑”。而这个见证中国矿冶文明千年历史的“亚洲第一采坑”,却差一点沦落为城市的“垃圾场”。  2004年底,大冶铁矿的决策者们已为“亚洲第一采坑”探寻到了一条新路径——将矿山的千年矿冶文明、矿冶地质和遗址进行整合,并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纳入,申报建设“
一宗由国企改制引发的贪污案——“焦炭黑马”宋建平贪污4亿被判无期    备受山西焦炭行业、外贸系统关注的山西大典公司原经理、山西省技术进出口公司原经理宋建平案,在2008年春节前夕,终于有了结果。  1月28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因贪污、挪用公款、虚报注册资本、非法经营、偷税等5项罪名,判被告宋建平无期徒刑。判决书表明,宋建平在山西国有外贸企业改制过程中,贪污金额高达4亿多元(其中,2.
农民出身、军旅生涯、建筑工人、房产老板——很少会有人能把这四个职业经历联系到一个人身上;而在陕西房产界数月来遭受金融风暴困扰的不利环境下,集纳了如上四个元素的江昊洪,却逆境而上,将他自己的楼盘经营得有声有色,引起业界侧目。   江昊洪何许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农民的儿子、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小人物。而实际上,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才是他现在的真实身份。     建老百姓住得起的房子     “1908元
“微软黑屏”引发信息安全恐慌症,金山与微软20年之争浮上水面   ——一场旨在打击盗版的“微软黑屏”行动,将人们潜意识中的信息安全隐患骤然间变成了现实;“黑屏”吓人,“锁屏”更吓人,信息被盗还不吓死人?     “金山真可笑,竟然将它的WPS与微软的Office 相提并论,还说自己技术比对方更先进。微软Office进入中国都十几年了,WPS才几年啊!”   “你真是黄口小儿,无知无畏。WPS都有2
中韩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这两个自1992年8月24日才开始建交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实现了飞跃发展。  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对象国,也是最大的人员交流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到今年10月,两国的贸易额达到1689亿美元。2009年,中韩两国人员往来达455万人次。韩国电影、电视剧、大众音乐等也在中国广受追捧。  在韩国驻华大使馆官邸,柳佑益大使手
5月11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透露:“下个月(6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将就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召开专门会议,在该会议上,上海将提出进一步推动建立市级协调机制与中央的协调机制‘对接’,进一步制订带有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实施办法、实施细则、操作程序。”  《中国经济周刊》从多方了解到,今年6月,在国家层面将通过建立“部际联席会议机
6月8日,继杭州、珠海之后,方正PCB产业落子重庆,形成了相互呼应的犄角之势。  “我们需要花2-3年的时间挤进PCB全球前50强,2011年我们的产值将突破15亿20亿。”方正科技(600601)董事长方中华说。而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则称,这标志着方正PCB国内布局及IT业战略转型的完成。方正科技正在实现由主要生产电脑及电脑周边设备,向全方位的IT综合服务商的华丽转身。    “卖电脑没有发展前途
达沃斯论坛与中国的“缘分”从1979年开始,这一年,论坛刚刚成立8年,而中国则开始启动改革开放政策。达沃斯论坛成为与中国原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建立合作关系的第一个国际非政府经济组织。  之后的很多年,中国的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等都会被邀请前往瑞士小镇达沃斯参加论坛。  30年后的今天,正当人们经历着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经济寒冬”时,这个小镇又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场全球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