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让癌症患者知道实情吗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xi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工作关系,我每天都能收到咨询癌症相关问题的邮件,渐渐发现,来信的人里,家属远比患者多:“菠萝,我妈妈刚查出xx癌,我们都在想办法瞒着她,现在美国有什么新药么?”
  在中国,确诊癌症后,第一个得到消息的往往不是患者,而是家属。在震惊之余,家属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应不应该告诉她/他实情?”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隐瞒,于是,胃癌成了“胃溃疡”,肺癌成了“肺炎”……瞒住患者后,家属开始和医生商量治疗方案,同时到处搜索信息,找专家进行咨询。
  我们都觉得隐瞒实情是为了患者好,因为担心患者心理承受不了,想不开,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隐瞒真的是对患者好吗
  考虑应该对患者隐瞒还是告诉患者实情,首先需要问的是:“患者自己想知道吗?”
  一个小实验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个小实验:在两次调查问卷的一堆问题中各隐藏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
  在第一份问卷中隐藏的问题是:“如果亲人查出癌症,你会告诉他/她真相吗?”
  在第二份问卷中隐藏的问题是:“如果你被查出癌症,你希望知道真相吗?”
  最后一共收到2000多份答案,统计出的结果很惊人:
  在亲人得病的时候,74%的人选择向亲人隐瞒所有或者部分病情,只有26%的人选择告诉患者所有信息。
  但如果换做自己生病呢?
  高达85%的人都希望能知道所有信息,自己身体自己做主!
  事先已经预计到这两个调查结果会有差别,但没有想到是26% 对85%这么巨大的落差。
  85%选择自己做决定的读者里,有很多也选择不让亲人自己做决定,这是为什么?
  如果隐瞒病情是担心患者承受不了,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成为患者后,不怕自己崩溃?
  为什么大家对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如此有信心,而对亲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毫无信心?
  将心比心,如果我们都希望知道真相,自己身体自己做主,是否也应该考虑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最亲的人?
  美国:患者拥有知情权
  我们之所以不敢告诉患者真相,是怕他们心理无法承受、做傻事。但这其实只是我们的猜想,事实会怎么样呢?如果患者都知道真相,真的会有很多人想不开吗?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对于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医疗制度的一些规定得到一些启迪。
  在美国,医生绝不会对癌症患者隐瞒病情。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颁布了《患者权利法案》,明确强调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
  1.患者对疾病相关的诊断、治疗、预后等信息,享有知情权;
  2.患者对于治疗、看护有接受或拒绝权;
  3.患者在充分了解所有信息后,有自己判断利害得失的决定权。
  简单来说,在美国,如果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医生做任何治疗都是违法的。
  因此,美国医生已经习惯第一时间将病情和可能的治疗方案告诉患者本人,由患者自己决定如何治疗以及何时告知家人。在美国,反而是患者常常瞒着亲人,怕他们担心,而选择自己默默治疗,这和中国的情形完全相反。
  美国多年的经验证明,对患者如实相告,没有出现大家所想象的很多患者会崩溃到做傻事的地步。
  一时的情绪失控,不代表患者始终无法理性面对癌症。“癌症”两个字对任何人来说都无异于晴天霹雳,所有人一开始得知患癌都会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接下来可能就是被恐惧、无助甚至是绝望的情绪所吞没……
  但这些感觉都是正常的,是人类遇到挫折后情绪释放的必经阶段。但这也是暂时的。随着时间流逝,几乎所有患者都能慢慢接受这个事实,逐步释放这些情绪,对治疗和生活作出自己理性的判断。当然,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很重要,能让这个情绪的释放过程更快一些。但毫无疑问,应该给患者一些时间来接受现实。
  美国是世界上少数立法强制要求医生告诉患者病情的国家之一,但同时,美国癌症生存率是世界领先的,这至少从侧面证明,第一时间给患者公开透明的信息,整体看来,并不会给治疗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日本:告诉患者已成主流
  大家可能要说,美国和中国文化差异很多,美国人或许心理承受力更强。
  那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东亚邻居日本。
  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都有医生和家属联手“隐瞒病情”的传统文化。但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反思这样做的价值,为此做了大量科学研究。
  绝大多数日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应该被告知真相:
  1.85%~90%患者都希望知道真相(和前文所述的调查问卷结果一致)。
  2.这种选择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无关。
  3.这种选择和癌症早晚期无关,晚期癌症患者同样渴望知道真相。
  4.重要的是,对比试验表明,告诉患者实情不会增加患者出现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自杀倾向等的几率。前面已经说过,短时间情绪失控很正常,也是必需的,这不是精神疾病。
  正因为这些研究,越来越多的日本医生达成共识,应该主动告知癌症患者实情,20多年过去了,现在这已经是日本医疗界的主流选择。
  隐瞒病情弊大于利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如果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无效,病情进展到已经无药可治,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此时应该告诉他们实情么?
  这个选择要困难得多,全世界医生都在激烈争论,他们对此有着有不同的观点,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有正确答案。但笔者的态度仍然是,对绝大多数心智健康的患者,应该告诉他们实情,因为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隐瞒病情弊大于利。   1.绝大多数被调查的患者希望知道实情,以便完成未了心愿,安排身后事。
  2.隐瞒病情容易造成过度医疗,不仅增加花费,而且带给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对最晚期患者,进行舒缓疗法,提高生活质量,让生命能体面地走到最后,这本就应该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患者不知实情,而家属不愿放弃,要求医生尽力抢救,会带来很多无效治疗。
  3.被隐瞒病情的患者死在医院病床或手术台的几率大大增加,而知道真相的患者很多会选择回到熟悉的环境,在亲人陪伴下走完最后一程。
  4.对患者隐瞒病情会给很多家属带来长期负罪感。隐瞒病情后,患者如果在治疗中去世,或者去世前表达没有完成心愿,或者治疗过程痛苦,都容易导致家属在患者去世后,长期处于后悔、自责等情绪中。
  告知患者,或许是更人道的选择
  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有独立思考能力,愿意掌控自己生命的患者,都应该有权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患病真相。
  当然,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如果患者不愿知道检查结果,医生、家属应该尊重;也有些人本就心理承受力差,或者可能有精神疾病,或者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小孩),这种情况下,隐瞒是值得考虑的。
  隐瞒病情的初衷都是为了帮助患者,但临床医疗的长期实践以及大量科学研究都证明隐瞒病情弊大于利。
  告诉患者患病的真相,卸下家属和医生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同时把生命的决定权还给患者,或许是更为人道的选择。
  作者简介:李治中,笔名“菠萝”,清华大学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著有科普畅销书《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荣获央视“2015中国好书”,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第八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
  当患者及家属被确诊为癌症的残酷现实击中,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作为患者的亲朋好友,如何安慰、鼓励,才能最大程度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位癌症患者的亲人的现身说法——
  如何恰当地安慰癌症患者
  由于父亲患病,我们全家和熟悉、不熟悉的朋友们,有了比往常更多的接触。我特别想感谢每一位在此期间表达了善意和鼓励的人,你们给了我们许多正能量和关心,让我们觉得有许多的支持,不再孤单无助。
  在那么多的安慰中,有的特别直击内心;有的,却略微尴尬,甚至有些副作用。因此,我想,把这个话题写下来,或许能让大家有些收获。以下的总结主要是基于我们家庭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家庭成员如何安慰
  对患者来说,来自家庭成员的安慰当然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点,对患者最大的安慰,就是慌乱过后,对事实的接纳以及自我的稳定和坦然。因为关系的亲密,你可以看到成员之间的互动影响甚大。如果我父亲治疗有点不顺利,我母亲立马就会担心得睡不着觉,而她的状态又会直接影响父亲的情绪。
  患者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状况更有利于他们的病情;但家属们面对患者的情绪变化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理解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痛苦和不适,不要因为患者不适就开始焦虑慌张。要对医生有信心,对战胜疾病有信心,哪怕略有盲目的信心。
  其次,不要纠结“为什么患病”以及“怎么不早说”。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再去追究责任,或者问为什么,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反复追问,只会让全家更痛苦。
  第三,全家齐心,不让患者操心。我老公就跟我父亲说了一句:“爸,经济上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想到哪里治疗,想用什么药,我们举全家之力来支持你。”我家不是土豪,也不会过度治疗,但是他这样的表态让我父母感动,也放下了一些对经济的担心。同时,我们尽力安排好父亲住院以及复查治疗的流程,让他在医院不用担心排队交钱拿药的问题,这些行为上的支持对患者是最有利的,既安抚了患者,也让家属可以表达自己的关心。
  朋友的安慰
  这是我特别想说的部分。
  先说说反例吧,请大家切勿对号入座,写出来,一是舒缓情绪,二是希望将来大家遇事有个参考。
  第一类朋友,在确诊之初就打扰这个家庭。
  真心希望当时少接到一些电话,除非你能立刻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资源。因为那时我们的心情也很不稳定,一些朋友上来就问:是什么癌啊,几期了?然后半懂不懂巴拉巴拉一通说:不要紧啊,没关系。这样的关心真是让人反感。自己心情还没理顺,还得汇报、回答各种问题,至少在我的感受里,这些人的好奇感大于关心了,我也确实无心去回答这些自己还没法接受的答案。
  第二类朋友,上来就说:要坚强,没关系,一定要心态好,一定会好的。
  我理解这些朋友的好意,但安慰效果差强人意。作为患者或家属,反复听到这些没营养的话,只有无奈和苦笑。有的时候,与其一个劲否认这件事的严重性,不如感同身受地说一句:得了癌症,是挺让人难过(害怕/痛苦)的;或者说,我想你们会走过一段挺困难的日子。
  第三类朋友危害最大:对医生方案评头论足,尤其对化疗进行各种抨击的人,请不要再越俎代庖(此处排除那些专业人士给的一些建议)。
  有许多朋友,本身不懂医,家里也没有癌症患者,只是根据自己了解到的一些片面信息,就对治疗方案进行负面评价。好在我查了许多资料,也看了很多成功用化疗治愈病患的真实故事,所以每每有这种声音,我都尽量压了下去。
  但是,真的,无论本意如何,请不要对你所不擅长的事情轻易作出评判,请对你未知的领域保持一些敬畏和尊重。你不知道,你以为的好,其实会干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境:本来就对化疗有畏惧,这么一听心里更忐忑。
  微信圈曾有一个帖子,大意是说化疗后只有2%的存活率。2%的存活率,那简直就是超级毒药,试问哪家医院哪位医生敢这样治疗患者?发这样的信息,对一些没法辨别真假的患者及家属,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什么样的安慰是恰当和被需要的呢?   第一类很简单,就是感同身受:“听说这件事,我也很难过。”
  我记得一位母亲的多年老友赶来看望父亲,她当时进来,看向我的眼里,有隐忍的泪光。那一刻,我已了解到她的关心与牵挂,知道她的心和我们是在一起的。在一起,已然是安慰。
  第二类,就是分享各种患者与病魔斗争的故事。当朋友和我们分享无论是自己、亲人,或是听到的故事,我们都会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我们可以在这些故事中学习,借鉴。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分享了她父亲生病治疗的整个过程,我们问了许多问题,她都耐心解答。她的现身说法,让我父亲备受鼓舞,更加相信自己也可以打败病魔。也感谢我的大学同学转给我她纪念母亲的文章,让我了解到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更为重要。所有的这些情意都深深安慰了我们全家。
  第三类,就是用行动来表达。
  父亲患病后,妈妈最好的朋友跑前跑后,又托人,又查报告,还对父母多番开导;还有特意来家里帮忙做好吃的阿姨;把车慷慨相借的同学;听说核桃树根好,全家动员砍了满满一箱寄来的父亲的战友;某朋友赶到家里却和我爸连话也没说,走时就笨拙地丢下一句:如果叔叔住院需要陪护,算我一个,我今天就是来排队的……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无论大小,是最暖人心的安慰。
  专业、认真是医护人员给患者最好的安慰
  对患者及家属最大的安慰就是认真不敷衍的态度,以及治疗中表现出的专业和信心。
  我们感受到了非常正面的医生形象:父亲所有检查结果出来,主任和主治医生认真分析,然后充满信心地对我母亲说:我们的治疗目标是治愈,原因有1、2、3、4……当时我和母亲就激动地哭起来,心里也安稳了很多。这或许有治疗目标带来的安慰,但更多是看到医生对我们极其认真的态度,以及分析病情娓娓道来的专业。他们通过自己的专业形象向我们传递了极强的信念:好好配合,我们会一起走过!
  住院期间,父亲做PICC导管(从手臂埋入一根40多厘米长的导管以便化疗),护士长也给我们进行了非常清晰的讲解,她们的专业和熟练的操作减轻了我们对埋管的恐惧和担忧,坦然接受了带管生活一年的事实。
  对医护人员来说,他们见过难以计数的各种各样的癌症患者及他们的家人,几乎每天都在忙碌和疲惫当中,但他们知道,如果漠然、或者敷衍患者,会极大影响患者全家的状态。而在患者眼中,医生和护士如同患者的天,一个微笑,一点耐心,都会点燃患者全家的希望与斗志,稳定他们的情绪。
  作者简介:Karen,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原知名外企供应链高级经理,现为全职妈妈 亲子教育实践者。
  【编后】对患者而言,癌症是生死考验。让患者知道实情,有两个结果:一个是颓败,一个是激活斗志。但人的求生欲望终究比束手就死要高,真正被癌病吓死者还是少数。当然,让患者掌握实情,还要讲究技巧和火候。
  坦然说癌,同心治癌。欢迎大家就“是否应该对癌症患者隐瞒病情”谈谈你的看法,可以寄信到:重庆渝中区双钢路3号1006室 编辑部收,邮编:400013;或发电子邮件到:jtyy6735@163.com。我们将选择后予以刊登。
其他文献
双侧风池穴  风池穴位置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按摩此穴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翳风穴  翳风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在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暗、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还可治疗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颌关节痛。  四白穴  四白穴位置是:目正视,
颈性抽动症文献罕见记载,人们对此缺乏认知,极易与病种繁多的不自主运动中的某些疾病混淆。近年,我接诊了8例患者,均为当地医院没能确诊,跑遍诸多著名医院仍未确诊或误诊,可想而知全国误诊病例会有多少?  心痛之余,特撰写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能供广大患者及医生朋友参考、交流。  我曾接诊过8例被当地群众称为“怪病”的颈部抽动患者,均为男性。最短抽了4年,最长13年。人们对此缺乏认识,极易误诊误治。这8例均跑
我胳膊内侧有个黑痣有十几年了,没什么变化,平时也不痒不痛,自己也没大在意。前不久一次聚会,一个朋友看到我胳膊上这个黑痣,喊我赶紧去检查下,说她有个亲戚长的黑痣是恶性的,还做了手术。我很担心,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这个黑痣会是恶性的吗?怎么才能确诊呢?  河南 张女士  张女士:  黑痣只是色素痣的一种。人们平时常见的黑痣、褐痣、黄痣等,都是色素痣。色素痣在医学上称作痣细胞或黑素细胞痣,是表皮、真皮
我来荐方  √表示认可  ?表示有疑问  ×表示不认可  √山药芝麻粥治老年便秘  鲜山药250克,黑芝麻120克,粳米100克,冰糖、牛奶各适量。将粳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山药洗净切成丝,与芝麻一起入锅炒出香味。然后将粳米、山药和芝麻一同加水和牛奶煮粥,煮至米熟烂,再入冰糖,搅拌成糊状即可。每次服用2汤匙,每日3次,连续3~5天。  四川彭州 胡佑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扎啤、烧烤……很多人开始享受美好的夏日生活。但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孙晓文教授表示,夏天不光美好,也是肾脏、膀胱、输尿管等泌尿系统结石的高发期。泌尿系统结石一旦形成,轻则疼痛万分,重则造成肾积水、肾衰甚至尿毒症等。  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越来越热,如果一个人喝水少、出汗多,那就可能埋下诱发泌尿系统结石的隐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呢?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副
这些补血妙招别错过  对由铁缺乏引起的贫血,吃什么补得最快呢?  1.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动物性食物如猪肝、瘦肉、动物全血等,不仅含铁丰富,而且吸收利用也好。因此,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是防治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最直接的方法。注意:增加动物性食物的同时会带来能量、蛋白质、脂类过量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适量。  2.食用铁强化食品  铁营养强化食品也是改善铁营养状况的一种有效措施,如铁强化酱油、铁强化
我患有早期白内障,医生建议我手术治疗,需要植入人工晶体,请问什么样的人工晶体适合我呢?  黑龙江 王女士  王女士:  人工晶状体是采用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形状功能类似人眼的晶状体,能够使外界物体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帮助人看清周围的事物。人工晶状体的问世,给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  人工晶状体主要有这几类:  1.硬质人工晶状体  材质为硬性材质,手术会造成一定度数的散光,术后短期内反
注意6点,穿鞋不毁脚  如果鞋子穿得不对,脚可就受了罪。下面这6种正确的穿鞋常识让你的脚有一个好归宿。  鞋跟磨坏了就要换 穿过几个月之后,很多鞋后跟底部的一側比另一侧磨损得厉害。每个人行走姿势不同,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但如果磨损明显,这样的鞋子无法使脚和脚踝处于平衡的位置,长期如此会伤下肢。  跑步鞋要勤换 每跑160公里就应该换一双跑鞋。虽然这样做的代价昂贵,但对足部健康有利。跑步多了,跑鞋的鞋
我因哮喘发作,医生给我开了舒利迭,我在网上看到舒利迭被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有很大不良反应,而且里面含有激素。是否真的如此?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江苏 刘读者  刘读者:  舒利迭中含有两种药理成分,一种是沙美特罗-支气管扩张剂,一种是氟替卡松-支气管抗炎药物,其中,氟替卡松是激素。  美国FDA关于不良反应的警示主要是指超过推荐剂量使用时,由沙美特罗导致的心脏不良反应。而按照推
百合莲子煲苹果缓解更年期失眠  更年期女性大多伴有心烦不宁、潮热盗汗、失眠等不适。秋冬季是情绪容易波动的季节,是抑郁症发病高峰期,更年期症状也会加重。对更年期女性来说,一款百合莲子苹果汤可安神定志、清心润燥、除烦健胃,适合帮助度过“多事之秋”。  取干百合、干莲子各30克,银耳1/3朵,苹果4个,瘦肉500克,蜜枣1个。莲子去心,洗净、浸泡;百合洗净、浸泡;银耳撕开,摘去蒂头,拣去杂质,漂洗干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