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球上的老鼠消失了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又一个鼠年来了。老鼠虽然位列十二生肖之首,可是与它有关的成语、俗语,好像没什么好词:“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不受宠的原因,除了长得不可爱,还有它会传播疾病、偷吃食物,逮住什么啃什么,是破坏家居的“小能手”。因此,大家都向往居住在一个没有老鼠的世界里。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只老鼠呢?非常非常多!据估计,老鼠的数量通常为每公顷1~200只,在鼠疫爆发期间每公顷超过1000只。适宜老鼠居住的土地有109公顷~1010公顷,这意味着老鼠的数量可能和人的数量相当。如果那么多的老鼠突然消失了,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好吗?
  没有老鼠,医学研究将严重受阻
   如果老鼠消失了,对人类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在医学研究方面。
   根据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会的数据,95%的实验动物都是老鼠,包括小白鼠、小黑鼠、大白鼠、大黑鼠等,这些都是老鼠的亚种。老鼠被用于所有类型的医学研究,从开发新的抗癌药物到膳食补充剂、护肤品,都有它们的身影。
   为什么在医学研究上,老鼠如此受器重?首要原因是,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老鼠的遗传学特性、生物学特性、行为学特性和人类的很相似。
   另一个原因是,用老鼠做实验很方便:体型小,容易安置,一个笼子里可放好几只,当然也方便观察;寿命短,可以完整地研究某个因素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影响;便宜,小白鼠几十块钱一只,研究人员可以买很多小白鼠做实验,从而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老鼠是杂食动物,养起来方便。
   因此,如果老鼠消失了,短时间内我们找不到更合适的实验动物替代品。其他实验动物要么太贵,要么没有形成体系,要么生命周期太长……总之,就是没有小白鼠那么好用。这样一来,人类的医学研究道路将会严重受阻,新药的研发速度减缓,要知道病可不会等药,最后遭殃的还是人类自己。
  没有老鼠,疾病依旧会传染
   说起老鼠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鼠疫了。鼠疫又被称为“黑死病”,大约在14世纪40年代蔓延至整个欧洲,当时占欧洲人口总数30%~60%的人死于黑死病。前些日子传出的“鼠疫事件”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也正是由于鼠疫曾带来的灾难。黑死病是由一种叫作“鼠疫杆菌”的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寄生在跳蚤身上,借由黑鼠等动物传播。
   除了鼠疫,老鼠头上还顶着传播沙门氏菌病、鼠咬热、鼠型斑疹伤寒等疾病的臭名。这些疾病有的是通过老鼠的粪尿,有的是通过老鼠咬伤,有的如鼠疫一样通过老鼠身上的虫螨、跳蚤等传播。按理来说,没了老鼠这一传播途径,我们就可以向很多疾病说“拜拜”了。
   然而,大自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病毒是适应性很强的病原体,当其失去一种传播途径时,就会以某种方式发生变异,找到新的感染途径。甲型流感,也就是我们说的禽流感,它的病毒最早只会感染鸟类,但由于其非常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后来又感染了其他哺乳动物,如猪、马、鲸,最终感染了人类。因此,甲型流感病毒被认为是典型的宿主转换病毒。
   如果所有老鼠都从地球上消失,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病毒总会找到其他宿主来代替老鼠的位置。这其实更可怕,毕竟传染途径一下子变得未知了。
  没有老鼠,生态系统马上就崩了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可以独立地存在于世上。各种群体与环境之间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生态系统。这种环环相扣的关系,就是我们熟悉的“食物链”。
   如果所有老鼠突然消失,生态系统就会陷入紊乱。你可能以为老鼠只会和你抢吃的,其实在野外,老鼠还会吃其他东西,比如昆虫。一来昆虫数量巨大,二来连贝爷(贝尔·格里尔斯)也知道昆虫富含蛋白质,老鼠怎么会不知道。
   于是,没有老鼠这个天敌,昆虫便可以肆无忌惮地生活了。昆虫数量暴增的后果,因昆蟲的种类而异。就拿老鼠吃的蝗虫举例,没有了老鼠,蝗虫数量就多了,必然到处啃食农作物,毁坏农田,人类的作物产量将大减。
   另一方面,那些捕食老鼠的动物(如猫头鹰、蛇等)将没有食物来源。当然,猫头鹰和蛇也不是傻子,不会因为没了老鼠而白白饿死,它们总会找到其他食物,导致该物种大量死亡。
   无论是哪一方面,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因为老鼠的消失,食物链将被打亂,生物多样性将遭到严重破坏。
   不仅仅是动物,连植物都会跟着遭殃,因为老鼠在种子分配中也发挥了作用。自然情况下,成熟的种子直接落在植株脚下。然而,这片土壤往往已经“名花有主”,空间、矿物质和水分都已被先到的植物霸占。因此,种子要想汲取足够的营养并生根发芽,最好另外辟地而居。那么,没有腿也没有翅膀的种子怎样才能远走高飞呢?轻的种子可以随风飘走,而重的种子就得求助于“搬运工”——播种动物。
   播种动物当然不止老鼠,但得益于老鼠的数量巨大,它们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播种动物。老鼠先吃下含有种子的食物,当它们转移位置的时候,种子会通过老鼠的粪便完整地排出体外。如果老鼠消失了,地球上的很多植物极有可能跟着一起消失。
   这样看来,老鼠的消失不会带来太多的好处,坏处倒是一大堆。既然如此,理论上我们只能将它们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对人类来说相对安全的范围内。当然现实中,老鼠的生命力如此顽强,也轮不到我们来担心它们的灭绝,还是想想怎么减少老鼠的数量更重要。
其他文献
俄罗斯《红星报》记者彼什科夫曾在9年前“嵌入”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作为战地记者亲历了处于胶着状态的阿富汗战争。他在《红星报》上发表战地回忆,讲述了此前未曾披露的战争内幕。   美国的许多军事行动其实都是政治的延伸。9年前,我在异国他乡与美军签下“生死状”,深入阿富汗战场采访,那似乎是我人生的一场赌博。我感觉,当时的美国政府也是在赌博……   “欢迎记者来采访!”   2009年12月1日
说到男人的吸引力,闪亮的皮鞋、整洁的头发、笔挺的细条纹西装,或许会是很多女人关注的细节。然而除去这些因素,男人的吸引力就消失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腿略长于平均水平的男性对女性更有吸引力,而上肢较长或腿太长均没有这种魅力。也就是说,男人对女人的吸引力——看腿就够了!   科学家认为这个结论是人类进化的结果,由于人类进化压力对于女性的浪漫情怀有很大的影响,女性由此
编者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近期在新校区连续为雕塑系教师举办作品展览,继魏小明作品展之后,王小蕙雕塑作品展于2006年5月22日至6月4日在美术学院内中央展厅展出。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了王小蕙近年来创作的木雕、石雕、铸铜及陶瓷、漆艺等一系列作品。作品如人,王小蕙的雕塑形式上细腻精致,运动、线条、形象和色彩都统一在柔和的节奏中,显得沉静而典雅。    王小蕙的近期作品《美甲系列》从架上走到了公共空间,完成
中国古代曾经产生过很多预言,因为预言得比较准确,而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预言”的分别是:  中国古代十大预言  吕望的《乾坤万年歌》。 《乾坤万年歌》,又称《万年乾坤歌》或《万年歌》,为中国民间流传的著名预言之一,相传为周朝姜子牙所著。每七字一句,共一百零六句,文末有“行仁行义立乾坤”“我今只算万年终”两句,故称《乾坤万年歌》。   诸葛亮的《马前课》 。《马前课》又叫《马前神课》,相传是三国时代
艺术家Golsa Golchini用绘画和数字艺术做了各种令人惊奇的事情。Golsa Golchini的创意作品运用颜料在纸面上的厚重堆积,充分發挥了她对颜料的奇思妙想,创意十足且充满趣味性!
想象一下:山脉会无限长高,穿透上层大气,给飞行员制造了一个岩石迷宫。也许这种情况存在于宇宙中的某地,但在地球上不会发生。是什么阻止了山脈长高的步伐呢?有两个限制因素。第一个限制因素是重力。许多山脉的形成是由于被称为板块构造的地球表层的运动。当两个地壳板块相撞时,撞击力迫使物质从其接触的边缘向上移动,形成山脉。随着山脉不断长高,在某一时刻,山脉会变得太重,其自身的质量阻止了两个板块碰撞所导致的向上增
解开神秘维京人的消失之谜。   北欧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传奇的民族,那就是维京人。公元8-11世纪这一时期在欧洲被称为“维京时代”,维京人是比日不落帝国更早的海上霸主,維京海盗的龙船战斧曾让整个欧洲陷入恐慌。尽管有着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维京人在欧洲历史上却只辉煌了几个世纪,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如今,有一些新的发现,或许对我们解开维京人的消失之谜有所帮助。   提起维京人,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维
内容摘要:文章是《生态雕塑的美学本质》一文的续篇。我们在《生态雕塑的美学本质》一文中对生态雕塑的美学本质及定位进行了论述。文章则在《生态雕塑的美学本质》一文的基础上对生态雕塑的形态及实践活动予以研究。生态雕塑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场所雕塑、建筑雕塑、大地雕塑、城市公共雕塑、园林雕塑五种。生态雕塑虽然在理论的界定上还处于探索期,但是中外雕塑家已经开始了生态雕塑的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对生态雕塑形态与实践的探
奥地利西部的伊施格尔遭遇暴雪天气,一处滑雪胜地的雪堆厚达4米,一辆卡车驶过雪堆开辟出一条出行道路,场面令人震惊,而另外五辆大型卡车则停在不远处。当卡车试图在雪堆中掉头时,一些雪块儿从开辟的小道顶部掉落。據当地媒体报道,惡劣的天气状况影响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出行,多达1.7万人与外界隔绝。
随着大脑植入技术的发展,通过大脑电击植入治疗抑郁症,让患者重新拥有好心情的技术正越来越接近现实。而现实情况是,在1620万患有严重抑郁症的美国成年人中,传统的抑郁症治疗法对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人都不起作用。大批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可能既没有得到充分的诊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一位44岁女子的大脑外层布满了数百个微型电极,这些植入到她头部下侧的传感器,每一个都只比芝麻粒略大一点,它们就像安置在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