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用:英年早逝的旷世奇才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me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章用这个名字,现在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如果说到章士钊,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出生于1881年的章士钊,是一位反清斗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学者和律师,与同为湖南人的毛泽东私交甚密。而章用,则是他的二公子。
  章用,字俊之,湖南长沙人。1911年出生于苏格兰阿伯丁,不久后随其母吴弱男回国。章士钊回忆说:“近年寒家教育,愚无暇及之,俱是拙妻一手董理。诸子为文,粗能成章。”1920年,章士钊也曾将其膝下的3个儿子一并交给友人李大钊,请其为之教授政治学,当时李大钊每周赴章宅授课二三次,章用因此也在他短促的一生中与李大钊有过一段近距离的接触。
  17岁那年,章用随父母再游英伦,后转德国读书,以全德中学会考第二的成绩考入哥廷根大学,攻读数学与哲学课程。章用对中国旧文学很有根底,对哲学的兴趣更大。据其自述:“弱冠负笈德国哥廷根大学,识Neugebauer教授,见其攻巴比伦、埃及数学,用力之勤,方法之严,肃然起敬。然既得他石攻错,修治中国算学史夙知益坚。”因深通英、法、德、拉丁、希腊文,章用研治中算史及西方哲学,得心应手,博采欧美古今史料,多所创获。
  在一般人眼中,章用孤高,沉默寡言,是一个怪人,能与他合得来的朋友不多,但他渊博的学识却让人羡慕。同在哥廷根留学的季羡林是他唯一的好友,他们常在一起谈哲学,谈宗教,谈诗歌。一天,章用兴奋地告诉好友:到哥廷根8年,先是拼命念德文,后来入大学钻研数学与哲学,没有余裕和兴致写诗了。但自从结识季羡林,诗兴仿佛又开始汹涌起来。不久,章用将一张硬纸片送给季羡林,上面工整地写着一首诗:
  
  空谷足音一识君,相期诗伯苦相薰。体裁新旧同尝试,胎息中西沐见闻。
  胸宿赋才徕物与,气嘘史笔发清芬。千金敝帚孰轻重,后世凭猜定小文。
  
  “把黑板挂在我胸前”
  
  章用于1936年回国,先在山东大学任数学讲师,第二年秋起,转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
  1937年9月,国难深重,浙江大学准备西迁,一年级新生已迁至西天目山上课。此时,章用坐火车由上海来杭州,火车刚行至松江,8架日军飞机在松江站连续投弹,伤亡惨重,他只得在车中卧伏不动,手里紧紧抱着从数学家俞大维那里借来的一部1607年版《几何原本》。事后才知道自己非常幸运,全车共有8节车厢,只有二节未被炸。章用写了《松江遇险》诗,记录下那惊心动魄的场景:
  
  目击雠来逃已非,胆寒鹰隼俯临威。戴盆尺五杞人坠,斫地周三禹壤飞。
  沟壑骨收尸待毙,云山鹿梦鬼先归。无端铳响连珠发,猿鹤虫沙任一挥。
  
  就是这样,章用来到了浙江大学。数学系为他的加盟,特别召开欢迎会。系主任苏步青回忆说:“正当搬家期中,我们的欢迎会是在警报声中进行的。”此后,章用便加入浙大西迁的行列。10月20日,浙大校方成立了特种教育委员会,由苏步青等主持,率领学生前往建德,并且在校务会议上力主“炸弹临头亦须上课”。章用积极响应,据苏步青回忆:“在建德时,有一次学生问章用:‘警报响了,老百姓都躲飞机去了,还上课吗?’章答道:‘怎么不上课?’‘那么,黑板挂在哪里?’‘可挂在我的胸前!’”浙大随后再迁江西吉安、泰和,1938年9月抵达广西宜山。在宜山时,日机空袭警报频仍,章用课上非常镇静,告诉学生:“予不怕死,设须走避,予为诸同学殿。”他那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的热情令浙大师生难以忘怀。
  章用在此之前向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肩上从未负过重担。然而,患有肺病的他义无反顾地随浙大西迁,自挑行李与学生一起步行,过着室无窗、地无板、食粝粢的艰苦日子。此时的他非常乐观,说要以尼采为榜样,从困苦中始识学术之真谛,“诚所谓士志于学,而不计恶衣恶食者也”。他也赋诗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身分鲸鲵天独赦,绝缨子路予何人;是非今昨殊疑信,夷险存亡迷幻真。
  亲旧梦前无定骨,驿亭镜里乱离身;动心忍性犹应及,斫鼻挥斤好敛神。
  
   “常歌建德非吾土,岂意祁门来看山”,这是西迁途中,章用给仍在德国留学的好友季羡林的诗句,流露出自己抗战军兴及颠沛流离的真实情感。
  
  研讨天算史
  
  历史学教授向达回忆说:“在香港第一次见到章用。不过,对于这位同乡和民国政要的公子,并不陌生。”不陌生的原因,并非章用是其同乡以及民国政要章士钊的公子,而是章用的“博学好古”。向达心目中的章用,以为一定是一位40岁以上的老先生——在中国,年轻人学数学的就不多,学数学而留心到中国数学史,注意到金尼阁的书,并且有很名贵的收藏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那时的推测,他一定是40岁以上,孤洁自好,不求知于世的一位老先生。等到1938年9月在香港才知道他不仅不到40,而且还是30岁以下的一位翩翩少年。”
  在德国留学期间,章用就开始与中国数学、天文学史研究前辈李俨、钱宝琮有书信往来。李俨在《章用君修治中国算学史遗事》一文中说:“章君治学深入,不避烦琐。其研讨中算史事,亦究极精微。”章用“曾参加校阅拙著《中国算学史》、《中算史论丛》(四)内《近代中算著述记》及《二十五年来中算史论文目录》,对于中算书尤加收集……”。章用在1936年7月28日给李俨的信中写道:“用于客岁曾草《阳历甲子考》(比较历学丛考之一)辗转托人呈钱宝琮先生就正,并请其介绍《学艺》登载,颇承嘉赏。乃迄今一年余,未见《学艺》登录。用虽无似自负,此文颇有一得,乃见摒弃实用不平,其开宗‘史引’涉及明清之际中外天算史恨不令。先生见之夙知,先生亦学艺社中人,但未有门户之见,蒂芥于胸。不耻下问,齿及下走,故随笔言之耳。”章用还在为该文的发表犯愁时,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数学杂志》编辑的钱宝琮,已将《阳历甲子考》收录于1936年8月出版的《数学杂志》创刊号,这大大鼓励了这位年轻学者。之后,他的《僰夷佛历解》、《垛积比类疏证》、《越历朔闰考》、《敦煌残历疑年举例(附表)》等论著先后在《科学》和《西南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阅读了《僰夷佛历解》,在日记中称道:“驳董彦堂《僰夷奉秦正朔之说》体无完肤。”章用还有一篇数学史论文《朱世杰垛积术广义》是以学生方淑姝的名义在《数学杂志》第二卷一期上发表的。
  
  《名理探考》
  
  天主教的东传,也伴随了西学的输入,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就是通过葡萄牙传教士傅汎际(Furtado, Francisco)和李之藻根据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讲亚氏形式伦理学的课本而改写的《名理探》传入中国的,章用曾在柏林图书馆用打字机抄录了此书的拉丁文原本以及汉译本,并加以校注。1938年,章用在香港时,又受父亲之命,撰写《名理探考》一文,称“《名理探》十卷,计《五公》五卷,《十伦》五卷。崇祯四年(1631)杭州刻本。远西耶稣会士傅汎际译义,西湖存园寄叟李之藻达辞”。还说:“余留德时,曾传抄哥伦图书馆藏1610年里昂本《逻辑讲义》,并录副让与北平图书馆,以公诸国人。”向达赞叹:“《名理探》翻译已有300余年,讲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伦理学的也不乏其人,但是像这样的将拉丁文和汉译仔细互校的,据我所知要以俊之为第一人。”精通拉丁文的历史学教授方豪也称赞“俊之精历算,能以拉丁文原著校明季教士所译书”。
  1959年,三联书店准备再版《逻辑指要》,著者章士钊特别将二公子的《名理探考》遗稿收入书的第一章之后,并附言:“章用留学德国10年,深通数理,于哲学造诣非浅。归国后历充山东及浙江两大学教授。亡年仅28岁。遗著即藏书多种,都献于浙大保存。1938年,用留港就医,余命其校阅本稿,乃草《名理探考》一短篇呈览,并称漏略甚多,求勿附厕篇末。余重版仍不忍弃置,慨叹久之。”
  
  “始觉人间有别离”
  
  章用于1939年3月离开浙大,返回香港,准备再赴德国深造,途中分别寄诗“今朝残月临疏柳,始觉人间有别离”等句予学生方淑姝和中文系教授缪钺,颇伤凄婉。
  留港期间,章用弦歌不辍,继续潜心考证越南算学史,整理越南算书志。然而,他的肺病日趋严重。此时,其父章士钊正在重庆,时时挂念着儿子,有诗见怀:
  
  插架昔移广化寺,十年海外攻文字。归来贼火遍江南,荆棘书诗莽无异。
  尔病南荒吾滞岷,父子相忆情訚訚。照眼一铛静可味,撑胸万卷森难驯。
  杜公病肺有千载,诗句长留天地在。我年二十瘵鬼缠,亦得残年见沧海。
  杜韩子弟无公卿,金根瑟僩事可惊。尔才已在张华上,不须父誉始有名。
  
  这年12月16日,章用在九龙病故。噩耗传到浙大,令全校师生无比悲痛。诗友缪钺回想起他们在一起论诗并“恒在斋中篝灯论学”的情景,潸然泪下,特撰挽联云:
  短命固可悲,江浦扬灵,已自褰裳遗远者;奇才久难遇,高丘流涕,岂独埋玉痛斯人
  后又作挽诗《挽章俊之》一首,并远寄已赴云南大学任教的陈逵,以共表哀思:
  
  长沙自古伤心地,章子于今绝世姿。恸哭日斜庚子后,风灯忍读北上诗。
  宜山判袂恰经春,残月疏杨句尚新。哲思文心两超卓,盖棺岂独传畴人。
  流涕高丘志可哀,蛾眉谣诼任疑猜。思君千里滇南道,为有奇情似雪莱。
  
  同为湖南人的英文教授陈逵得知老友病故的消息,悲痛万分,也以《哭俊之》哀悼:
  
  难多邦未造,撒手何其悲。愤薄长沙泪,哀凄快阁诗。
  斯文千古吊,天道一抔知。零落今华夏,赖谁不变夷。
  
  1940年5月5日,浙大在遵义为章用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竺可桢日记云:
  
  九点至江公祠。开章俊之追悼会。刚复主席,到教职员四十余人,学生近百人。首有刚复致词,次余说数语,其次陈建功代表数学系,郭洽周、缪彦威、顾谷宜、梁庆椿、王师羲均致词。学生代表钱克仁亦说数语。最后谷宜代表家族致答辞。俊之于去年十二月十六殁于香港,遗嘱以遗书九箱赠浙江大学。其中二箱已抵此间,今日有一部展览,共109本。有数学、哲学、文学书,文学书尤多于科学,英法德文均有。据顾云,俊之受Aristotélēs亚里士多德、Nietzsche尼采之影响为最深。俊之于民廿六秋到浙大,廿八年三月在宜山时因病,其太夫人召赴港。其学问渊博,侪辈无匹。
  同为浙大数学教授的钱宝琮与章用常在一起切磋古今数学,交流各自研究发现。因为钱宝琮在远离遵义的贵阳青岩教学,5月5日那天,不能前往遵义江公祠参加亡友的追悼会,便委派儿子,也是章用学生的钱克仁出席。钱宝琮还写了《挽章俊之教授》长诗,我们后人可以从中了解到章用的生平以及他对天算史研究的杰出贡献:
  
  章生志倜傥,与人无畦町。讲学姿清癯,钩深习渊静。
  孤怀少过从,独守书窗冷。食贫安澹薄,虚名等画饼。
  自识紫芝颜,三岁逝俄顷。学古有同调,焉用相汲引。
  愧予事蝇钻,识小资众哂。贼来焚我巢,汲深失修绠。
  便欲弃前业,著书谢不敏。而君谓不然,学要工夫尽。
  倾心但捧土,功到自成岭。把卷拾丛残,犹得玩光景。
  覆瓿蒙赏味,罅隙为修整。秘钥时一启,商略辄中肯。
  余事工吟哦,造语争焕炳。胸中无俗尘,落笔宋人境。
  黉舍屡迁易,聚散悲萍梗。记得去年春,送君归定省。
  事亲知色难,饮和遂幽屏。仍复勤述作,胡为计笑悯。
  垛积术精微,疏通发新颖。僰夷佛历解,推覈匡愚蝽。
  二文鲠在喉,不吐终耿耿。赤水遗玄珠,流露人世永。
  颇闻病肺渴,体衰心目醒。谁知旷世才,英年遽倾陨。
  噩耗传黔南,道远疑信并。即今余四月,友生始追愍。
  世乱多横夭,长吁问溟涬。空余子敬琴,弹弦意未忍。
  
  今天,我们纪念章用诞辰100周年,缅怀他短暂的学术人生,细读他的经典著作,品味他的情感诗篇,当是件极为有意义之事。他的辉煌成就早已载入史册,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其他文献
中国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作为红军的一员战将,经历了长征全过程的方强。有过两次鲜为人知的被错误关押。    被“左”倾临时中央关押    1933年6月。方强从中央警卫团政委调任红二十二师政委,率部近万人驻守中央苏区南大门——江西会昌筠门岭。当时,前任师长程子华调走,接任师长周子昆尚未到任。方强肩负起整个作战指挥的重任。10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中央
对职位要常怀责任之心    “责任”两字大于天,重如山。不论你担任什么职务,在什么岗位,干什么事情,都是有职责要求的。作为一个党的干部、一个国家公职人员,我们应该经常扪心自问,今天我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了吗?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号召美国民众:“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我们每个同志,不论你是领导干部也好,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一要知责。我们
2012年2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世瞩目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隆重举行。在众多的领奖者中,身材高大、一脸谦和的赵中伟显得十分年轻,为他颁奖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微笑着问他今年多大年纪,他兴奋地回答:“我今年46岁。”  他的导师说,他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他的学生说,他一年365天都在研究钨。  他的同事说,他是中国金属钨研究领域的一匹黑马!  爱好文科的工科生  1966年,赵中伟出生于河北省
1937年12月,陈云接替博古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当时全面抗战刚刚开始,为了使党能够承担起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历史重任,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了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陈云来到中央组织部后,为适应抗日战争的新形势、新任务,着重抓了四个要点:干部政策、群众工作、学习、党性党风教育。  爪干部政策;
任弼时、任作民和任炳煌,都是湖南省湘阴县塾塘乡(现汨罗市弼时镇)的同族兄弟。任弼时是任炳煌的远房堂兄,任作民是任炳煌的同祖父堂兄。在两个堂兄带领下,任炳煌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5岁壮烈牺牲。由于牺牲较早,时间久远,人们对这位烈士的情况知之甚少。  悲壮西征青春碧血侵透戈壁滩  1936年12月一个严冬的早晨,甘肃永昌县境内的一片戈壁滩原野上,一支百来人的红军队伍,正迎着呼啸的狂风和漫天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