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建设对美学普适性教学的必要性与推动作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学教育中的美学人文艺术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学艺术文化的推动同样可以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力量形成合作平台,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深入开展人文美学艺术的普及,从而推动通识教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也让周边国家的优秀文化成为引导学生未来发展的营养之一。本篇谨以本校的韩国文化交流项目为例,探讨跨文化交流对高职人文美学艺术教学的推动与启示。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高职教育国际化;普适性教育;推动
  1 国家政策背景的支持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必然趋势,而开展跨文化活动项目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着眼于“扩大教育开放”。鼓励各高校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旨在推动中国大学生在全球化环境下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获取知识并发展技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大背景下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这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程度,提升高职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面向世界的窗口和建设新世界的桥梁。
  2 跨文化交流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我们一直在思索探寻,进入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是积极的教育?其实无论哪种教育,都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振兴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促进一个人终其一生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提到职业教育,以往我们一直重视对于基础学科技术的教育与发展,重视对学生应试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往往忽略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的培养,忽视站在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考虑个人成长与未来发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而美学追求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积淀,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要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善,人文美学艺术的普及性及适用性也是大学教育中要积极建设与推动的。
  3 本校韩国引智项目与交流活动介绍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中国与德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在不断地探索与努力中,逐步确立在职业教育中的领先地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以达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目的。推动跨文化国际交流,以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众所周知,韩国的美容形象设计和插花艺术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我校自2013年成立中韩合作交流中心,2014年进行了首期韩国专家美容美发及插花引智项目。2015年10月是我校建校30周年,秉持“海纳百川,敬业乐群”的中德精神,开展了学生系列人文美学课程——韩国插花、美容交流培训项目。在项目中,我们邀请到来自韩国大学的美容形象设计和插花教授,分别进行了面向全校师生的通识性讲座,为大家介绍了韩国美容产业和插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职业教育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指出在韩国,美容业和插花艺术不但是一种高尚高雅的职业,更是一种提升幸福感的、感性消费等新型的消费趋势,同时也是一个飞速成长的产业。事实证明,韩国的这种迎合大众心理、提升大众审美取向的方式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与接纳,并引导人们向更高的层次提升个人的素质与修养,从而带动整个社会风貌的正能量,并成为韩国的出口产业支柱。
  通过以上的跨文化交流项目,使我们的师生感受到来自不同地域新颖的教学内容与理念。我们邀请到的韩国项目专家不但具有专业培训资质及丰富的职业教育管理和实践经验,而且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与专业技术能力。美容、形象设计与插花都是艺术品位和个人素养的体现,通过大型公开讲座与培训,主旨意在为本校的师生服务,让师生们开阔视野。对于推广和普及美学知识与提升修养水平具有实际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 对人文美学艺术教学的启示与推动
  通过全程组织参与这些交流培训项目,也引起我们对教学理念的反思。韩国教授强调指出,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普及插花与美容、形象设计这样的普适性教育课程,提升了韩国民众生活的品质与幸福感。这也让我们获得很多启示,无论未来从事哪个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受教育者不仅有更好更高的职业技能,更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助推其未来长远发展。大学教育绝不能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更要延展和影响到其离开校园后的人生之路。
  我们在相关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教学信息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始进行逐步的改进。首先打破艺术类专业的界限,在工科类学院的选修课程里增加了职业形象设计与礼仪课程,使工科的学生也有机会去体验和学习人文美学的内容。在课程方面,强调在应用型教学的基础上,用创造性的、发展的观念统领教学计划与内容,注意普及性、适用性与可操作性。虽是选修课,但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尤其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讲非常有帮助。2015年4月~7月,我院进行了新疆中职师资班的培训工作。在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中重点安排了美容与形象设计课程,并适当引进融入韩国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受到新疆师资班学员们的广泛赞誉。同时,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也积极进行了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举办人文美学系列公开讲座、艺术展等,建立起一个艺术教育共享平台,使得人文美学得以更大层面的普及与应用。
  通过与先进国家的跨文化交流项目,促使我们搭建起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帮助我们建立与不同地域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个窗口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状况,以及各个层次教育的实际培训情况,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职业培训教育研修的宝贵经验,应用于学院的专业与规划建设中,扩展学院的国际化专业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结语
  在国际交流建设中推进跨文化国际交流,人文美学教育不应也不能只局限于艺术专业,更要推广至每位受教育者,更要成为贯穿和影响其一生的积极的教育。因此,围绕具有实际意义的跨文化交流项目,通过人文美学活动来带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的普适性的推广与扩展,对于个人形象与人文美学素养的提升都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由此可见,积极开展跨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学校教学的综合实力与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通过开放引进,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做法,引进优质资源,再加上我们的传统优势,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一定会更好、更快、更科学。
  参考文献:
  [1] 龚金平.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与反思[J].黑河学刊,2011(03).
  [2] 黄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07).
  [3] 严励,吴胜红.人文素质缺失对理工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及思考[J].教育探索,2009(3).
  作者简介:张华玮(1972—),女,天津人,学士,讲师,2009年至今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担任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形象设计等。
其他文献
委托询问是国际侦查合作领域中较早出现的合作形式,但所有国际层面规制委托询问的法律条款仍局限于原则化而缺乏明确、具体的操作性规范,同时委托询问长期以来多从国际刑法特别
以满银沟铁矿选矿厂的浓密箱给矿、浓密箱沉砂和浓密箱溢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改变扫选SLon型高梯度磁选机磁介质大小的方法,对这3种铁矿石进行试验研究,以达到降低尾矿品位,提高该
运用法国AMESim软件平台对液压挖掘机的工作装置进行了建模,通过设置主要参数,实现了其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酌运动仿真,通过对动臂液压缸、斗杆液压缸、铲斗液压缸采用PID控制使其
商业贿赂犯罪实质上是商务活动中的行贿、受贿犯罪,其主体具有多样性,既包括商业活动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也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有单位;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经营者在帐
在探讨法律智慧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智慧”一词有一个了解。“智慧”可以说是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词语,在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的《辞源》中对“智”的解释是“智,知义切,去,置
摘 要:公共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介入城市空间,使现代城市景观在形式和精神内涵上都得以新的延伸,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其创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场所精神”,以及把握四个原则:以人为本、公众参与、情景交融、延续与创新。  关键词:城市景观;公共艺术;场所精神  在当今社会里,城市环境景观不仅仅有空间展示的作用,更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实用环境,同时景观空间作为艺术信息的传递载体,具有现代构成感的审
当前艺术美学中视觉语言的运用被越来越多的设计领域所接受,并逐渐被重视起来。而室内陈设教学也越发注重视觉语言的运用。本文以视觉语言为基础,主要探讨室内陈设教学中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