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下的“沉沦”——论郁达夫《沉沦》主人公的伦理心态

来源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xu1354307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书写了在传统与现代文化观念的冲突碰撞下,主人公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激烈的斗争,从性本能的觉醒到最后死本能顶替生本能主导了人格,主人公展现了沉沦与挣扎的伦理心态。在新旧价值体系交互的时代背景下,小说对青年人树立正确、稳定、民主的价值体系,重建有信仰的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有清一代,承德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坛庙,分布范围广泛,类型多样,但保有“杂而有序”之特点。清代承德的坛庙建设,反映了当地官民的信仰特点,其中最突出者有三:政府导向下的文神
比较6种大孔树脂对笃斯越桔花色苷的吸附和解吸效果,筛选适合笃斯越桔分离纯化的树脂类型,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获得适合的树脂及动态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高校是国家文化工作的前沿和人才培养基地。培育大学生的文
对蒙古栎优树1、2年生苗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力估算的结果表明:家系苗高、地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多重比较苗高超过对照的有16个家系;地径超过对照的有14个家系。2年生苗高
热河文庙虽是清朝承德府属的文庙,但因位于夏都而倍显地位尊崇,其建筑规制与内部陈设具有浓厚的皇家色彩。建筑规制的皇家色彩,表现在热河文庙大成门、大成殿及崇圣祠的琉璃
“塞罕坝精神”是三代塞罕坝人在践行“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政治使命中形成、并由习近平总书记提炼而出的宝贵精神。新时代将“塞罕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