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何其芳曾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凡是文章写的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在语文教学中,一切活动,包括字、词、句、语法的练习等等都是围绕帮助指导学生作文这一任务来开展的,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都很重视文章的的修改,他们的写作实践有力的证明了认真评改文章的重要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对于作文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在写与改中不断的探索,才会不断地进步。抓好了这一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大有好处的,下面就教学中作文评改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确定评改范围
1、评改的内容。作文批改应包括“评”和“改”两个方面。“评”是指评文者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加以分析、说明和评定,是主要方面;“改”是对字词、标点、组织结构、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进行修改,落实学生去“改”,是次要方面。着重批改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看观点认识是否正确,思想感情是否健康;二是看主题(或中心)是否明确、突出;三是看选材是否适当,是否合乎道理和事实;四是看思路是否清晰,段落与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五是看语言是否通顺明白、准确,是否有错别字;六是看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七是看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等。
2、评语的种类。“批语”即作文的评语,一般采用“眉批”和“尾批”。 “眉批”写在篇首或句段旁的空白处,重在对遣词造句、思想内容、开头结尾及文中精彩句段等做零星点评,或给以必要提示、说明、肯定或否定,“眉批”不少于五处,以正面表扬为主。“尾批”是对全文总的评价“尾批”是根据本次作文指导的目的、要求、对全篇文章:如“中心是否明确、突出;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等几个方面写出总结性的批语。可以根据本次作文要求对全篇的优缺点作总结性评语;可以从实际出发,提出明确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可以随心所欲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对话。鼓励学生多写一些彰显个性的评语,但要求实话实说,不说空话、大话、套话。要避免诸如“构思新颖、语言通顺、字迹工整、条理清楚、中心突出”等陈词滥调。“尾批”不要少于80个字。 作文“尾批”是作文的阅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它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阅评者来说,我们应该要及时用心地为每一篇文章写好评语,引导他们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的能力,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心灵、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批改符号
⑴ 别字号:在别字的右上方加“-”,本子右边的空白处评文者写正确的字。⑵删除号:“ 。。。”,即需在删除的字上加圈。 ⑶ 大删节号:大段文字的刪除用“()”括起来,然后在括号后写一个小“否”。 (4) 增添号:在需增添的两字间的上方用“√”。(5)赞赏号:语言精练、描写生动的句、段,除加批语外,可在其文字的下面打上小圈或在句子下面打上连圈,表示赞赏鼓励。(6) 分段:“||”标在需分段的句子之间。(7) 替代号:在原来的字词上打圈,并加上增添号“√”。 (8)“?” 表示疑问,需要核查或者修改。(9)“∨”表示语段衔接有问题。 (10)“⌒”表示文中内容与实际不相符。
符号批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文章。但要注意符号的统一和约定俗成,使用的符号数量不宜太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改
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动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先浏览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确定一篇自以为能改出点“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四人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总之,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见一致后,再交教师审批。而教师在审批时,除对有明显不当的批改加以纠正外,都应予以充分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馈心得
学生精心评改后的作文,教师若只是简单地把它返回到本人手中,便以为结束了本次作文的所有流程,那就错了。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个环节“反馈心得”万万不可忽视。习作者不对别人的修改和评语进行潜心的琢磨,则很难融化为自己的东西。尤其是那些被同学否定了的文字,则须将原句与修改句做反复的比较,并深入思考:修改后表意是否更精确。修改得好,自当吸收;修改得不好,也不能唯评语是从;若难决高下,则可请老师帮助分析。有的学生的作文可能幸运地得到了不止一个同学的批改,这就还需要对不同的评改进行分析,从而更利于自己发散性地去解决问题。然后把这些比较分析后的感想体会或本次作文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写在作文本上,以供下一次作文取舍借鉴。对于“作文心得”,教师也可做出适当字数限定。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作文批改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
一、确定评改范围
1、评改的内容。作文批改应包括“评”和“改”两个方面。“评”是指评文者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加以分析、说明和评定,是主要方面;“改”是对字词、标点、组织结构、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进行修改,落实学生去“改”,是次要方面。着重批改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看观点认识是否正确,思想感情是否健康;二是看主题(或中心)是否明确、突出;三是看选材是否适当,是否合乎道理和事实;四是看思路是否清晰,段落与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五是看语言是否通顺明白、准确,是否有错别字;六是看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七是看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等。
2、评语的种类。“批语”即作文的评语,一般采用“眉批”和“尾批”。 “眉批”写在篇首或句段旁的空白处,重在对遣词造句、思想内容、开头结尾及文中精彩句段等做零星点评,或给以必要提示、说明、肯定或否定,“眉批”不少于五处,以正面表扬为主。“尾批”是对全文总的评价“尾批”是根据本次作文指导的目的、要求、对全篇文章:如“中心是否明确、突出;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等几个方面写出总结性的批语。可以根据本次作文要求对全篇的优缺点作总结性评语;可以从实际出发,提出明确要求,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可以随心所欲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对话。鼓励学生多写一些彰显个性的评语,但要求实话实说,不说空话、大话、套话。要避免诸如“构思新颖、语言通顺、字迹工整、条理清楚、中心突出”等陈词滥调。“尾批”不要少于80个字。 作文“尾批”是作文的阅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它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阅评者来说,我们应该要及时用心地为每一篇文章写好评语,引导他们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的能力,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心灵、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批改符号
⑴ 别字号:在别字的右上方加“-”,本子右边的空白处评文者写正确的字。⑵删除号:“ 。。。”,即需在删除的字上加圈。 ⑶ 大删节号:大段文字的刪除用“()”括起来,然后在括号后写一个小“否”。 (4) 增添号:在需增添的两字间的上方用“√”。(5)赞赏号:语言精练、描写生动的句、段,除加批语外,可在其文字的下面打上小圈或在句子下面打上连圈,表示赞赏鼓励。(6) 分段:“||”标在需分段的句子之间。(7) 替代号:在原来的字词上打圈,并加上增添号“√”。 (8)“?” 表示疑问,需要核查或者修改。(9)“∨”表示语段衔接有问题。 (10)“⌒”表示文中内容与实际不相符。
符号批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文章。但要注意符号的统一和约定俗成,使用的符号数量不宜太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改
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动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过程中,能饶有兴味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在直言不讳指出他人短处时,对自身也是一个教训,能成为前车之鉴。而学生用自己的学生腔语言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为同样是学生的被批改者所理解。只要学生批改得大体正确,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具体操作时,可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先浏览一遍其他三篇作文,然后确定一篇自以为能改出点“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四人批改完毕后,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总之,通过语言的交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待意见一致后,再交教师审批。而教师在审批时,除对有明显不当的批改加以纠正外,都应予以充分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提高学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馈心得
学生精心评改后的作文,教师若只是简单地把它返回到本人手中,便以为结束了本次作文的所有流程,那就错了。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个环节“反馈心得”万万不可忽视。习作者不对别人的修改和评语进行潜心的琢磨,则很难融化为自己的东西。尤其是那些被同学否定了的文字,则须将原句与修改句做反复的比较,并深入思考:修改后表意是否更精确。修改得好,自当吸收;修改得不好,也不能唯评语是从;若难决高下,则可请老师帮助分析。有的学生的作文可能幸运地得到了不止一个同学的批改,这就还需要对不同的评改进行分析,从而更利于自己发散性地去解决问题。然后把这些比较分析后的感想体会或本次作文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写在作文本上,以供下一次作文取舍借鉴。对于“作文心得”,教师也可做出适当字数限定。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作文批改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