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特有的个性,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文化环境的差异,又决定了他们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教育是一个需要时间的社会活动,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在短期内可以看到一定变化,但最终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巩固、完善,特别是对学生的不良习惯的矫正和消极思想的转变工作,这又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苦性。
  由于班主任工作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班主任工作常常受到难以预料的因素干扰。影响班主任工作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那么,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下面浅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优秀的人格
  强调班主任的人格素质,是因为优秀的人格品质决定着教师工作的品位和发展方向。优秀的班主任,无论在学生面前,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教室的讲台,还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永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表现出优秀的“人格本色”,并用这种本色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教育自己的学生。强调教师人格品质的重要还有一个原因,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非常强,教师必须随时随地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性。班主任的神圣职责,就是要通过优秀的人格本色和艰苦的育人劳动为学生铺垫坚实,优良的人格基础,为他们成为“四有”新人开辟道路。班主任优秀的人格应该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诚实守信的品德;严谨治学的態度和敬业献身的精神等。
  
  (二)深沉的爱生情感
  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是班主任取得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因为班主任的爱生情感是班主任工作的强大动力,是获得教育成功的源泉,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可见,感情投入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一旦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心理相容,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反之,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感情相悖,即使金玉良言,学生也难以接受。在爱生的问题上有两点值得注意:(1)爱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爱生虽能产生感化、引导、激励和调节的作用,但“爱”并不能替代教育。(2)必须正确处理爱与严的关系。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没有爱的严,是冷淡的、乏味的、低效的,它的效应是零,甚至是负数,这种严决不是教育所倡导的;而只爱不严,则失去了教育者的责任。总之,为培养“四有”新人,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爱而不纵,严而不苛”的尺度。
  
  (三)良好的心理
  前苏联教育家高纳波林指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使教育成功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班主任面临的工作艰巨、繁杂而细微。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良好的精神情操、优良的意志品质等心理素质。特别要注意培养以下四种心理素质:(1)奋发向上的精神。班主任应当具有高尚的理想信念,把为国家,社会育英才作为终生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2)宽广、开朗的心胸。班主任应当具备“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胸怀。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班主任应该以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平静的态度对待每件事情。(3)乐观、幽默的情绪。乐观、幽默的情绪能改善师生关系,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有益处。(4)刚毅、坚强的意志品质。班主任工作任务重、项目多、周期长、见效慢,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培养自己刚毅、坚强的意志品质,努力增强自制力,做到理智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支配。
  
  (四)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科技知识的更新迅猛,为培养“四有”新人的班主任,必须建立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体系。有了合理的现代知识结构,才能正视现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时期对班主任科学文化素质总的要求是要有雄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必备的教育、心理理论知识。其中基础知识是根本,专业知识是核心。相关的科学知识是条件,教育心理知识是动力,从而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班主任是样样懂、样样通的“百科全书”,是善于吸收、善于学习的“海绵”,只有这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只有了解教育的客观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身为班主任,只有掌握不同年龄与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才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二、班主任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一)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
  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观察能力。赞科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害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种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缜密有方的组织管理能力
  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对整个班级,又要面对个别学生。对整个集体进行工作,就要求班主任具有组织者、管理者的才能,即善于组织良好的班集体,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善于管理班级各项工作。同时要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做个别转化工作。缺少这种组织管理和个别转化的能力,班级就会陷入一片杂乱,顾此失彼,即使再卖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娴熟的执教能力
  娴熟的执教能力是班主任教好学生,树立威信、扩大影响、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条件。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由敬重教师的才华而上升到对教师的拥戴。这样,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和学生沟通,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四)以言动心的说服能力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
  诗人但丁指出:“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班主任要做到以言动心,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懂者教育的艺术。
  针对学生的思想脉博和心理特点说话,可引起学生思考,打动学生心灵。同时在“说”时还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切忌动辄发火。因为语言是最危险的武器:刀剑刺伤的伤口要比语言刺伤的伤口容易治愈。
  
  (五)广泛灵活的交往协调能力
  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他必须协调科任教师、家长,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影响。要协调,首先就得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要靠交往,班主任要善于同有关部门,同各种有关人员交往。
  首先,科任教师如果都能和班主任通力合作,团结一致,则能形成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目标统一的教育集体。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努力做到:一要主动与科任教师互通情况,讨论措施,制定计划。二是经常诚恳地向科任教师征求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热情邀请科任教师参加班级活动,使师生增加感情,沟通思想,配合工作。四是科任教师个人或家庭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次,班主任是学校和社会、家庭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必须善于做好这方面的协调工作,以便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422800湖南省邵东十中)
其他文献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那么,发展智力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有的家长和老师衡量学生的智力是看学生考试的成绩,认为成绩好就是智力发展好,成绩差就是智力发展差,所以,只在考试分数上下功夫。  心理家指出:智力发展的关键是思维的发展。在小学四年级左右,儿童的思维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在这个时期,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能力发展提供条件。下面,就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条件和
期刊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当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糊里糊涂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究其原因,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如航灯,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奋勇当先,永不畏
期刊
小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核心内容。如何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在动手操作能力上创新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乃至今后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小學时期就要加强创新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操作过程中一次不行,可以反复实践。如: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课,布置课外实验,找一个小药瓶,
期刊
一、整体意识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教师要淡化学科的个性,强化各门学科的共性,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就一门学科而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必须着眼于整体,有整体意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
期刊
优秀班主任具有精湛的班级工作艺术,班主任工作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教育契机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大量出现。仔细回味一下,教育契机至少有三个特点。(1)教育契机是不规则出现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教育契机对班主任而言,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3)教育契机是稍纵即失的。这三个特点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脑”,善于利用。一句话,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落实者。一个班级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呢?那就需要班主任倾注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发展潜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各种教育措施才能产生效果。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积极适应学習,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身体变化,达到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做人,成为有着健全人格的人的目的。下面就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
期刊
合作教育学认为,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学,使他们体会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而要作到这一点,必须在快乐、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进行。 良好的合作氛围,能让每一名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民族精神、团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读书学生改变读死书的学习方式。老师应该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实施者,在构建和谐班级体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树立威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要有爱心和耐心,要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建立和谐的班级体。  [关键词]:班主任 和谐班级体 人本理念 爱心与耐心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班级管理也要力求和谐化,只有和谐团结的班级体,才有凝聚力,才能确保
期刊
隨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愈来愈受到关注,这是课改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深化课改的内在动力。课程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是否成功。那么如何开展校本课程呢?下面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课本教程    课本教程即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发或选用的课程。详细地说,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校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
期刊
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从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入手。  1、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业或思想品德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因为后进,他们有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要多给他们关怀和帮助。  2、多一点信任和支持。有的后進生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缺点比较多。他们经常挨批评,遭遇到的是冷眼光。教育转化他们,教师要信任他们,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