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的几点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让小学生热爱课外阅读,教师要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小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籍;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好习惯,积极开展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活动。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兴趣培养
  课外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而且对处在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有效地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对其终身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反观现在,由于媒体的冲击,在小学生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更喜欢玩耍、上网、游戏,而喜欢看书的学生,也存在阅读的盲目性问题,收效甚微。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老师有责任重视这些现象,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将课外阅读与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热爱课外阅读,懂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小学生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教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他们才会主动了解和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为主,把阅读与乐趣联系起来,如运用故事中的精彩情节、感人情节、创设悬念,让他们产生寻根问底的好奇心,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
  二、推荐小学生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籍
  小学生由于受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阅读水平有限,如果不对他们阅读的书籍加以选择和引导,就会使他们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选择和推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书籍。对于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刚接触拼音,识字不多,可先引导他们看些注音的读物、拼音报等,这样既能看得懂,又巩固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则随着他们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可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介绍有关的书籍。如有的学生喜欢探究科学奥妙,就介绍他们看一些有关科普方面的书籍,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介绍有关的书籍。如学生学习老舍先生写的《猫》,都非常喜欢,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介绍他们看一些老舍先生写的其他文章,使学生自然产生浓厚的文学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为课外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课外阅读。
  三、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环境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閱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学生读书的一个重要场所。为了让学生在这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教室里增设“图书角”,安放图书柜;图书柜内摆放学校配发的和学生自带的各类图书,让教室成为书的海洋。每当学生走进教室,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时间随时可以利用图书角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同时,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读书名言,在学习园地设置“书海拾贝”、“阅读指南”、“名作欣赏”等版块,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需要静下心来,在良好的习惯中读。小学生年龄小,好奇爱动,自我控制能力弱,读书目的不明确,注意力往往不能很好地集中,使他们的阅读质量大打折扣。为此,我们要注意培养阅读习惯,尤其要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善始善终的阅读习惯。当然,这个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养成的,需要老师一步步耐心细致地培养。在教学中我常常先要求一字一句地阅读,做到见于书,出于口,发于心。当学生能做到静心、发心时,就着手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时学会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扩大词汇量,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率。
  五、积极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活动
  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展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收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开展读书交流会;进行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读书征文比赛;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给他们开辟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与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职人员的重视。本文主要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提高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方式  语文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促进国人综合素质提高最有效的手段。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叛逆期,这一阶段恰恰是学生获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实际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语文学习,还能引导学生不断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课文产生情感,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文以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生情作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以情境进行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以境引情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一种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类似的病理学状态,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研究表明其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甚至可
摘 要: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课前删繁就简;第二部分阐述了课堂精简多练;第三部分阐述了课后合理安排;第四部分阐述了如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保障减负效果,希望为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增效减负 策略  虽然国家教育部一直倡导减负教学,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过多关注考试、只看分数的情况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十分普遍。为了更好地实施增效、减负的教
摘 要: 新时代要求有新语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而现实中还是存在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的现象。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让”出主角地位,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论述了三个方面:让学生、让教材和多媒体的适当运用。  关键词: 让学生 让教材 多媒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摘 要: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着诸多折扣或者某种意义上的水分,致使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自主阅读能力未曾得到理想意义上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培养方式  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改的实施,都给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逐渐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引导为主,将课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仍有不注重阅读习惯和少读多分析以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两大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作者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及时激励和评价三个方面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鼓励性评价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是根本基础,读写是主要目标。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贡献力量。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教学现状 改进措施  写作是一项注重实践性与创造性的活动,体现了学生语文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