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拥”不可写作“蜂涌”
“拥”读yong,“涌”读yong;两字读音相近,但意义不同。“拥”是形声字,形旁是手(扌),本义指抱,如“拥抱”;引申指围着,如“前呼后拥”“簇拥”;又引申为聚集到一起,如“欢乐的人群拥向广场…蜂拥而至…一拥而入…拥挤…拥塞”;也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如“拥政爱民…拥护”“拥戴”。“涌”也是形声字,形旁是水(氵),本义指水向上冒,泛指液体或气体向上升腾,如“地下涌出一股清泉…泪如泉涌”“涌泉”“大江奔涌”“风起云涌”;引申指像水升腾一样冒出或升起,如“从云层中涌出一轮明月…‘人流涌动…往事涌上心头”“涌现”。“蜂拥”就是像蜂群一样秩序混乱地朝着一个方向拥挤着前进。这里的“拥”是拥挤义,与水向上冒的“涌”毫无干系,不能写作“涌”。“蜂涌”是生造词,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词。下面是“蜂拥”误用的例子:
①村民们嚷着便蜂涌至他家院子。(《江南时报》2007.01.22)
②美丽的田园风光使中外游客蜂涌而至。[《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5.31]
“辐射”不是“幅射”
“辐”是个形声字,形旁是车,本义为车轮上的辐条,即车轮上连接车毂(车轮中心有圆孔可以插轴的部分)和轮圈的一根根直棍儿。“辐射”就是像车轮上的辐条那样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出去。“幅”也是形声字,形旁是巾,本义指布匹的宽度。“辐”“幅”二字读音相同,都读fu;又有一个相同的部件“畐(fu)”,一不留神就可能写错,例如:
①……也必将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集聚与幅射功能。(《大地》2006.12.01)
②培训幅射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7.12
不过,记住两个字不同的形旁,想象一下车轮上那一根根辐条从车毂向外放射的样子,就不会把“辐射”误写成“幅射”了。
“付主任”是谁?——“副、傅、付”的纠葛
“副”“傅”“付”三个字在意义上没有共同之处。“副”本义指彼此相称、符合,如“名副其实”;引申指合成一体的两个,如“一副手套”。“副”的常用义是指第二位的、辅助的、次级的,跟“正”或“主”相对,如“副主任”“副手”“副食”。“付”本义指手拿物给人,后也特指给钱,如“付出代价”“付款…‘支付”“兑付”。“傅”本义指辅佐;引申指传授技艺的人,如“师傅”;另外还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依附、附着,再一个就是姓氏。但是因为这三个字读音相同,都读fu,常有人图省事,把“副、傅”写成“付”。人们看到“付主任”三个字时,就会一头雾水,猜不出指的是“副主任”呢,还是“傅主任”。北京大学胡双宝先生曾说:“汉人本没有姓付的。”但近些年姓“付”的猛增,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南迁昆明,成立文科研究所,傅斯年任正所长,郑天挺任副所长,学生曾戏作对联,上联是“傅所长是正所长,郑所长是副所长,正副所长治研所”,下联是“贾宝玉是真宝玉,甄宝玉是假宝玉,真假宝玉共红楼。”如果把“副…傅”都写成“付”,岂不更添笑话。
“拥”读yong,“涌”读yong;两字读音相近,但意义不同。“拥”是形声字,形旁是手(扌),本义指抱,如“拥抱”;引申指围着,如“前呼后拥”“簇拥”;又引申为聚集到一起,如“欢乐的人群拥向广场…蜂拥而至…一拥而入…拥挤…拥塞”;也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如“拥政爱民…拥护”“拥戴”。“涌”也是形声字,形旁是水(氵),本义指水向上冒,泛指液体或气体向上升腾,如“地下涌出一股清泉…泪如泉涌”“涌泉”“大江奔涌”“风起云涌”;引申指像水升腾一样冒出或升起,如“从云层中涌出一轮明月…‘人流涌动…往事涌上心头”“涌现”。“蜂拥”就是像蜂群一样秩序混乱地朝着一个方向拥挤着前进。这里的“拥”是拥挤义,与水向上冒的“涌”毫无干系,不能写作“涌”。“蜂涌”是生造词,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词。下面是“蜂拥”误用的例子:
①村民们嚷着便蜂涌至他家院子。(《江南时报》2007.01.22)
②美丽的田园风光使中外游客蜂涌而至。[《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05.31]
“辐射”不是“幅射”
“辐”是个形声字,形旁是车,本义为车轮上的辐条,即车轮上连接车毂(车轮中心有圆孔可以插轴的部分)和轮圈的一根根直棍儿。“辐射”就是像车轮上的辐条那样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出去。“幅”也是形声字,形旁是巾,本义指布匹的宽度。“辐”“幅”二字读音相同,都读fu;又有一个相同的部件“畐(fu)”,一不留神就可能写错,例如:
①……也必将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集聚与幅射功能。(《大地》2006.12.01)
②培训幅射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岗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7.12
不过,记住两个字不同的形旁,想象一下车轮上那一根根辐条从车毂向外放射的样子,就不会把“辐射”误写成“幅射”了。
“付主任”是谁?——“副、傅、付”的纠葛
“副”“傅”“付”三个字在意义上没有共同之处。“副”本义指彼此相称、符合,如“名副其实”;引申指合成一体的两个,如“一副手套”。“副”的常用义是指第二位的、辅助的、次级的,跟“正”或“主”相对,如“副主任”“副手”“副食”。“付”本义指手拿物给人,后也特指给钱,如“付出代价”“付款…‘支付”“兑付”。“傅”本义指辅佐;引申指传授技艺的人,如“师傅”;另外还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依附、附着,再一个就是姓氏。但是因为这三个字读音相同,都读fu,常有人图省事,把“副、傅”写成“付”。人们看到“付主任”三个字时,就会一头雾水,猜不出指的是“副主任”呢,还是“傅主任”。北京大学胡双宝先生曾说:“汉人本没有姓付的。”但近些年姓“付”的猛增,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南迁昆明,成立文科研究所,傅斯年任正所长,郑天挺任副所长,学生曾戏作对联,上联是“傅所长是正所长,郑所长是副所长,正副所长治研所”,下联是“贾宝玉是真宝玉,甄宝玉是假宝玉,真假宝玉共红楼。”如果把“副…傅”都写成“付”,岂不更添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