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预印本系统的自组织同行评议及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现代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l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意义]在线科研与开放存取日益成为学者科研的主流趋势,预印本系统作为一种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以学界自治为基础,具有科研交流效率高、速度快、民主化等特点,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质量控制与学术评价机制使其发展遭遇瓶颈。[方法/过程]有学者提出了一种自组织同行评议模式适应开放存取环境下的学术评议活动,本文在此基础上扩展,提出在线论文评分模型和虚拟积分激励机制,实现对预印本论文的学术评价和对预印本系统用户的激励管理。[结果/结论]弥补传统同行评议模式存在评审过程不够透明、评议结果不够公正、对评议者缺乏激励等问题。这种新的学术评价模式具有科学高效、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等特点。
  关键词:预印本系统;学术评价;同行评议;评分模型;激励机制
  DOl: 10.3969/j .issn .1008 -0821 .2019 .12 .011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 2019) 12-0088-13
  预印本是指科研人员出于同行交流目的,将尚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包括科研论文、元数据、研究报告等,以下简称论文),自愿发布在学术会议或互联网上,供全世界读者免费检索和阅读[1]。预印本系统起源于19世纪,美国物理学家Paul Cinsparg在1991年创立世界上最早的预印本网站ArXiv(最初命名为Los Alamos E-printArchive)。但是由于没有建立一套替代传统同行评议的科研评价模式,以预印本系统为代表的在线学术交流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在传统纸质期刊学术交流模式的排挤和压迫下,预印本系统未能得到学术团体、科研管理机构和基金组织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信息交流的方式,逐渐超越时空限制,呈现快捷、高效、数字化等特点。预印本系统具有交流速度快、利于学术争鸣、可靠性高等特点,渐渐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2]。以学界自治为基础的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正在快速发展,国内外各个学术领域开始搭建预印本系统(Electronic Preprint Ar-chive),用于预印本的发布、检索和使用[3]。虽然预印本系统可以弥补传统出版模式存在的论文发布周期长、很少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等缺陷,但是针对传统期刊采用的同行评议模式存在评审过程不够透明、评议结果不够公正、对评议者缺乏激励的问题尚未解决[4]。学术界不仅有学术发表的需要,更有学术评价的需要,在高度职业化和体制化的科研背景下,科研人员、基金组织、科研管理机构对于高质量的论文评价信息具有迫切需求。预印本系统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议与审核机制,导致论文的质量难以把控,使得学术界难以在预印本系统中快速定位自身需要的高质量文献及相关评价信息,这成为当前制约预印本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5]。
  1 研究现状与相关工作
  1.1 預印本发展现状
  最初的ArXiv仅服务于高能理论物理领域,作为一个供物理学家将撰写的手稿快速发布电子档案。当时量子力学刚刚诞生,高能物理学界的重要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物理学家迫切需要将自己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发布出去与同行交流,占领研究前沿的首发权,因此ArXiv很快被物理学界接受和使用[6]。自1991年8月创建,短短几个月ArXiv用户从200人上升到1 000人[7]。但是由于生长环境局限和缺乏质量控制,预印本系统没有迅速发展起来。直到近几年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预印本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交流呈现快捷、高效和数字化特征,开放的学术交流也愈加强调时效性,审稿周期普遍较长的传统出版体制渐渐不能满足需求,预印本系统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4]。2016年10月,ArXiv系统的新提交论文达到10 100篇,首次单月提交论文量过万;2016年5月,著名的传统出版集团Elsevier收购了社会科学领域的预印本系统SSR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8]; 2017年4月.Facebook总裁扎克伯克基金会提出“多年期资助方案”资助生物学领域品牌预印本系统BioRxiv[9]; 2017年8月,ChemRxiv是首个国际化学领域的预印本平台,由美国化学学会主导,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德国化学学会参与创建[10];期间其他学科也纷纷建立自己的预印本网站,包括能源研究领域创建了engrXiv、心理学领域发布PsyArX-1V、法律领域启动了LawArXiv等。国内的预印本系统包括较早创立的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ChinaXiv)。ChinaXiv于2016年发布,是国内首个按国际通行模式规范运营的预印本平台。当前,国内外一些预印本系统的发展程度不一,有些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认可,有些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关注度还不够高,表1展示了国内外主要预印本网站的基本信息和当前投稿量。
  预印本系统虽然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科研环境开放、快速的学术需求,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Eysenbach G[11]指出,包括美国免疫学家协会( AAI)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对生物医学预印本系统提出强烈抗议,原因是担心大量未经同行评审的低质量科研论文会给他们带来负担。Warr,WA则表示预印本的概念得到关注而没有被广泛接受,化学家们一直不愿提交预印本是因为当前预印本仍不允许用于研究评估、职称评选,部分预印本论文也会被知名期刊拒绝出版[12]。但是缺乏科学、统一的学术评议模式导致预印本文章的质量控制问题是当前发展的局限所在。
  1.2 基于同行评议的传统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学术期刊主要有两个功能,学术传播和学术评价。而纸质期刊的学术评价主要通过出版商组织的以编辑为中心的同行评议模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提出:同行评议是NSF根据决策过程标准,负责评审的NSF官员确定哪些申请者应当被资助时参考的就是该领域其他同行的评议结果。2012年12月,我国颁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规定(试行)》中定义如下:同行评议是指同行评议专家对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一般采取通讯评议方式[13]。   I→Max(U(PS),U(W,R)) (2)
  其中,表示激励机制Incentive.PS表示预印本系统Preprint System,W表示论文作者Writer,R表示论文读者。U表示发挥出参与主体的效用。
  预印本系统没有的到科研工作者广泛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方面学者发布的包括论文在内的各类各项学术成果,渴望得到同领域研究者或整个学术界的认可。在学术成果中凝结了作者的大量的时间、经济、精力和智力成本,因此渴望得到相应的回报,或经济回报或认可度与知名度的回报。没有适当的回报,作者没有兴趣在预印本系统中中长期保持积极状态。
  另一方面,读者使用预印本系统渴望在其中捕捉学术研究最前沿的方向,阅读最新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然而大部分读者不愿参与到论文评价中,一是需要付出时间成本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二是受人际关系等影响,担心评价后自己的身份信息泄露。这成为限制读者参与论文评论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可以讨论预印本系统用户具有以下的特性:
  1)个体理性:用户渴望将论文发布到预印本系统相对于发布在传统期刊付出更小的成本但收获不低于传统期刊的学术认可与回报。
  2)不确定性:评议者给出的评价水平与其认知能力有关,无监督的情况下评价结果受其主观感受的影响。
  3)社会属性:评议者作为社会人,从事的活动受到其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可能发生滥用稿件筛选权力的情况。
  对主体行为作出基本假定后,预印本平台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论文作者和读者的权利和义务对等,激励用户在预印本平台提交论文并积极参与评议,在确保作者用户和读者用户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使得预印本平台达到效用最大化。
  2.3.3 激励方式
  在不同的情况下存在不同的激励方式,达到的激励作用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激励方式包括报酬支付激励( Monetary Reward Incentive)、娱乐游戏激励( Entertainment
其他文献
你可以看到热对你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绿油油的草地变得枯黄、干涸的河床和摁脚的柏油路面。不管热能是来自高挂在空中的炽热太阳或是地底下的熔岩。极度的热影响了地球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