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峰度成像评价及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

来源 :肿瘤影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预测及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 CR)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入组4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患者在放化疗前后各进行一次3.0T MRI检查。在新辅助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值、校正弥散系数(correc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均值(MD)及弥散峰度系数(excess diffusion kurtosis coefficient,K)均值(MK),并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 CR和非p CR组。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及其变化的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评估p CR与非p CR均值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计算各参数预测新辅助治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计值、阴性预计值、准确率及截断值。结果:40例患者中(p CR,n=10;非p CR,n=30),MKpre和MKpost在p CR组中(0.72±0.10和0.56±0.06)显著低于非p CR组(0.87±0.11和0.67±0.08)(P<0.001)。ADCpost和ADCratio在p CR组中(1.31±0.13和0.64±0.40)显著高于非p CR组(1.15±0.18和0.36±0.29)(P值分别为0.011和0.026)。此外,两组间MDpost和MDratio也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51±0.34vs.1.99±0.30,P=0.001;0.82±0.51 vs.0.37±0.34,P=0.003)。然而,两组间ADCpre、MDpre和MKrati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9、0.510和0.589)。AUC结果显示,相比其他参数,MKpost具有最佳诊断效能(AUC为0.893,截断值为0.590 5),且具有90%的较高准确率。结论:DK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均展示出较好的预测及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潜力。DKI参数中,尤其是MKpost在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p CR与非p CR中显示出比DWI更高的特异度。治疗前的ADC和MD值并不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湿疹膏及芦荟胶外用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方法重症:外涂湿疹膏3次/d,1~2周后外涂芦荟胶,2次/d,用药1~2周;轻症:外涂湿疹膏1~2次/d,3~5 d后外涂芦荟胶,2次/d,用药1~2周.结果
<正> 祖国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变、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主骨生髓充脑,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和二阴,在液为唾,其华在发。肾为人体生长发育之本,脏腑机能活动之本,一有耗损,则
深入分析液体在调节阀中的各种流动状态及其闪蒸和气蚀现象产生的条件后,针对电子膨胀阀内制冷剂流动状况,进行了制冷剂流态判定,揭示了节流过程中电子膨胀阀内制冷剂流动特
<正>手足皲裂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手足皮肤干裂。笔者自2009年以来对手足皲裂症采用穴位注射配合尿素软膏外擦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皮
<正>唐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题简称《集王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与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的序、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化疗治疗术后复发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术后复发直肠癌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
本文提出用效率——NTU模型对热管换热器的性能进行分析,并将用该模型预测的热性能与前人得到的结果作了对比,比较结果吻合良好。
戏剧性一般是属于戏剧或者电影这类艺术的术语,在室内设计行业中很少提及,但是在室内设计作品中却不能忽视戏剧性的存在。本文将"戏剧性"引入室内设计中,通过先分析戏剧性的
<正>换血术即按动脉法,是按压法的特殊应用,主要用于按压人体大动脉,使周身血脉通畅,营血得以灌溉充养,具有活血化瘀、去菀除陈的功效。按动脉法最早记载于《灵枢·百病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