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cy_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记叙文写不好,塑造的人物千人一面,描写的情节枯燥无味,究其原因多在于不能较好地使用细节描写手法。本文从细节描写的策略和注意事项两方面分析如何指导学生的记叙文写作。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 细节描写 注意事项
  徐志摩的小诗《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但包容了无限的离愁与柔情,感动了无数读者。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一开始以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状写日本女郎温柔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瑕,又楚楚动人。诗人正是通过这个构思精巧的比喻,细致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文学大师的创作,都重视对细节的描绘,知道细节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不仅中国作家如此,外国作家亦然。巴尔扎克曾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反观一些学生的习作往往是千人一面,既无个性,又不生动,整篇文章显得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学生通常只是把某件事记述下来,不注重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某些细微举动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件进行细致的描绘,即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细致逼真的描写。它是文学艺术的细胞,是刻画人物、铺叙情节的基本元素。“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
  高中的记叙文写作就是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功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我们在作文训练时必须注重细节描写的运用。
  二、细节描写的策略
  (一)关注阅读材料中的细节描写范例
  我们大概有这样的体会,曾经阅读过的作品中的精彩细节时时会浮现在脑海。鲁迅在《祝福》中三次刻画祥林嫂的外貌,第一次:“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是全文倒叙开头处第一次描写祥林嫂,比五年前大见苍老,头发花白程度跟年纪不相称,面容黑瘦,表情麻木,再加上乞丐的衣着,都暗示着祥林嫂的处境不仅不如第一次到鲁家(那时不幸却还健壮),而且不如第二次再到鲁家时(那时悲惨但尚有生气)。这时肉体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这个外貌描写的是不幸的顶点,为读者造成一个欣赏的悬念,引导读者深入下文。
  第二次外貌描写,表现祥林嫂为死去的祥林穿孝,但她年轻、顺从沉默、健壮能干,在鲁家暂时安了身。这段已点出遭遇的不幸,但暗示着抗争的希望,所以尽管劳作辛苦,她却“口角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第三次描写祥林嫂又回到鲁家,穿孝的衣着和头饰同第一次相同,不同的是脸色和眼光,今不如昔。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
  三次描写突出了眼神的细节,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三次同中有异的外貌描写对反封建的主题起到了见微知著、画龙点睛的作用。
  基于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分析其在丰富文章内容和深化主题上起到的作用,然后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
  首先,欣赏优秀作品中精彩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在阅读文章上要重点关注人物刻画的手法。
  如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中有这样一个特写镜头:“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此处对格斯拉细致的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着的性格,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这些范文中的细节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学生在阅读时一旦发现这样的文字就必须重点品读欣赏。
  其次,注重积累,养成摘抄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有机结合。“读书摘抄”是写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来源,更是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制胜法宝。“读书摘抄”正是整合了对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有效的读书摘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内容规范化。即包含摘抄内容、评点、作者及出处。(2)行为习惯化。即每周至少一篇。(3)摘抄有效化。即每次大作文时必须努力应用摘抄的文字。
  (二)积极进行细节描写训练
  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写作时通过提取细小的传神动作、捕捉人物的特色语言、描摹个性外貌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典型的景和物(场景)以把简单的记叙转化为细致的描写。
  如:运用你的想象,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父亲来送伞”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父親又斥责我学习不用心,我愤怒地摔门而出,奔到了常去的公园。可不久我就后悔了,天空一个炸雷,随即大雨如注……空中的雨如脱缰的野马没有停下的意思(添加环境)/父亲那洪亮又亲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儿子,伞。”(添加语言)/说话间父亲抓住伞柄,伞头朝向天空,另一只手用力一撑,厚实而宽大的保护伞便在我的头顶张开。(添加动作)/大概是在雨中久待的缘故,父亲面色略显苍白,前额的头发被雨水打湿粘在脸上。(添加神态)/我紧紧地偎在父亲怀里,心想:雨啊,随便你下吧,我不怕。(添加心理)
  2.在动作描写时要有“慢镜头”意识,即分解动作,锤炼动词。
  如:哑巴打扫卫生等待开张。可改为:哑巴还是天天烧开水,洗铝盆,磨剃刀、刮胡子刀,把各种工具整整齐齐摆好,然后搬一张小凳子坐在门前,一动不动,雕塑一般。
  3.巧用修辞,凸显神韵。
  巧妙精确的修辞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
  三、细节描写中的注意事项
  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真实,符合生活实际;二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三要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务,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绍兴街头,咸亨酒店,鲁迅潜心观察短衣帮与长衫客,才“画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捕捉细节、运用细节,会让文章散发独特的韵味。
  参考文献:
  [1]刘卫东.培养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J].华章,2009(05).
  [2]崔元生.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记叙文[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3]黄培艳.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才智,2013(2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导游业务课程理论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深化课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及专业课程改革整体工作,这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其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质量。本文以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为例,构建“课岗证赛”课程教学模式,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适合学生在新的形势下提高专业兴趣,系统学习知识,掌握导游服务技能。通过对导游业务课程
摘 要: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必须明确自身专业定位,深化认识,务实创新,全面优化专业布局,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本文基于江苏省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探究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师资发展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我国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
摘 要: 发展红色旅游是推动河池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措施。河池地区是右江农民革命运动的发源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又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加快河池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革命老区发展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河池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劣势分析,优化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旨在为发展河池红色旅游、造福老区、改善民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河池 红色旅
摘 要: 本文以徐州工程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为例,分析古代文学课程中面料的实际问题,并从引入慕课化教学、提高人文素养、强化经典诵读、加强教学技能等方面提出古代文学教学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古代文学 慕课 人文素养  古代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和一切文化工作的基础。该学科涵盖中华五千年优秀的文学遗产,既有学科本位的内
摘 要: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诗人余光中曾用“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形容李白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李白的人物形象是文学领域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以《将进酒》一诗为切入点,对诗中所反映出的李白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李白 《将进酒》 诗性形象  诗词歌赋是人们展示自我形象,宣传自身人格魅力的重要载体。在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以后,我们可以发现,诗和酒在我国文学史上表现出了相
摘 要: 鲁迅小说中有许多关于地方民俗的描写,这种写法不仅是为了让读者获取一种独特的美感体验,还体现了启蒙之难。中国传统乡村是一种“熟人社会”,流传于乡村的习俗也以代代相传的模式延续不变,任何外来的观念要想融入这一环境都是极难的,在这种旧的习俗失去效力并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难及损失之前,任何改变都是难的。从鲁迅的启蒙者形象看他笔下一些恶旧民俗的描写,会发现那些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民俗对人的精神毒害之
摘 要: 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公认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降低汉字学习难度是对外汉字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对外汉字教学进行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为对外汉语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六书”作为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对认知和理解当今汉字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在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为依据,探讨“六书”理论与对外汉字教学有机结合的可行性,总结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模式,
摘 要: 随着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国风动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动漫中应用值得分析和探讨。本文结合具体案例《镇魂街》,探讨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从动漫对中国文化元素的二次创作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中成功运用的原因,并对传统文化在动漫中的应用及中国动漫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动漫 二次创作  1.引言  动漫(Animation
摘 要: 作为中国古代文人欣赏自然美的重要观照对象,自然山水不仅是文人群体闲暇之余乐于置身的所在,还是他们努力设计和营造的古典山水园林的原型。自然山水本具天然之美,而脱胎于自然山水的山水园林又因文人群体的加入而具有艺术美、社会美等新的特性。中国古典山水园林艺术,从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美认知和再现的过程,其本身的美学意蕴在历代文人的努力下不断拓展。  关键词: 自然美 山水园林 艺术美 社
摘 要: 高校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是综合性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综合性高校的综合实力所在。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大学哲学专业学业指导现状的调研分析,科学展示哲学学业指导的概况,探析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数据,提出哲学专业增强学业效果的改进措施,为综合性大学推进哲学专业的学业指导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哲学专业 学业指导 实证分析  本文调研江苏省扬州大学的哲学学业指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