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甲胎蛋白阴性(AFP≤20 ng/ml)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瞬时弹性测定所测量的肝脏硬度值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1例患原发性HCC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纳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5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AFP测定均为阴性。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检查仪Fibroscan?测量所有患者的肝硬度值。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CC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计算分层特异性似然比(SSLR)。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度值、血浆白蛋白中位数(25%,75%)分别为53岁(44,61)、12.00 k Pa(7.50,20.75)、43.14 g/L(39.50,46.75);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肝脏硬度值、血浆白蛋白中位数(25%,75%)分别为45岁(38,56)、8.40 k Pa(5.40,13.50)、46.40 g/L(43.75,48.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3、3.56、-4.48,P=0.00、0.00、0.0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lg(肝硬度值)分别为肝癌发生的独立性预测因素(OR=1.053、2.432、6.803)。肝硬度值<10 k Pa,10.1~15 k Pa,15.1~25 k Pa,>25 k Pa时,HCC发生的SSLR值分别为0.67、1.02、1.44、3.98。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测量的肝硬度值可在AFP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提示HCC发生的风险,临床医师可据此对患者进行重点随访和临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