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初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即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掌握常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迁移和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要思考切实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能力,提高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加强引导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如在《在山的那边》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行自主的阅读学习。我们的同学从小学到了初中,回望自己的童年,可能有许多事情难以忘怀,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来看看他的童年是怎样的,是否与我们多彩的童年有相似之处? “山”和“海”具有着怎样的含义?阅读后思考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让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紧密联系起来;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学习之中。而学生在《在山的那边》学习中能够通过作者的童年想望和困惑,激起自己内心的情感,在共鸣中提高阅读和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采用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激起他们主动投入的情境。在教学中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情境,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积极,并能在和谐气氛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如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新学期开学又回到学校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在寒假之中有没有到以前的学校或是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去看一看,走一走,有没有什么感想。待学生纷纷发言之后,我们可以进行简要概括并引入本课的教学,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可见,回忆往昔的生活会获得心理的自由,会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并能使自己健康成长;那么,我们来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一下一代文豪的童年回忆!继而就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文本进行阅读,这样,他们就能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并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和产生共鸣。
当然,情境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用课件再现鲁迅的故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等图片,让学生对鲁迅极其少年生活有一些感受,于是便能在情境中和作者的情感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如此,学生便能深刻地感受幼年的鲁迅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玩伴一起捕鸟的惬意童年,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教学的互动,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落实方法,提高能力生发基础
学生有兴趣阅读之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怎样阅读,从哪些方面阅读,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高级目标。
(一)知道阅读的重点所在
我们初中语文主要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古代诗文。一般来说这些课文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之作,都极富文学性和思想性。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不同体裁和类别的文章,我们重点读什么,在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方面应有怎样的落实和提高。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描写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我们学生要从散文写作的形的自由与神的凝聚着手,即学习抓住文中景物特点,学习、借鉴描写的语言,感受多方面的写景方法,体悟作者在描写中表达出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具有重点突破的意识
我们初中语文的课文一般还是比较好懂的,只要学生认真去阅读都是能够大致读懂的。但是,如果学会把握学习重点,并对阅读的重难点有清晰的理解分析意识则需要我们着重提高。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我们就要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就能明白这篇课文写作的重点和可能有的情感。题目所写的对象是济南的冬天,可见,文中肯定会写这个地方的冬天会与其他地方不同,有独特之处;因此,文中必然会有对比的运用。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肯定是通过这位先生的“说”“做”来表现他的性格和品质,于是,我们在阅读中就会体会到闻一多先生的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谦逊的治学态度,又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当然,教材所学的文章都耐读耐品,我们还要有概括文章结构,感受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更要能够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前后文理解一些精妙词句的作用和好处;还要具备能够自主和合作探究地对文中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学以致用,我们的教材采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相互表里的布局,因此,我们要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同时,要阅读《语文读本》或是与课文相似的文章来拓展阅读,丰富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如朱自清的《春》学习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试着写写其他季节,或是读读其他写“春”的文章,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更大的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有兴趣有热情,还有让他们学会阅读,懂得如何阅读,还要不断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在内外结合中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运用和迁移。因此,只要我们教会学生阅读,注重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肯定会获得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联强.探究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2]陈明余.关于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J].新教育,2011 (05).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能力,提高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加强引导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如在《在山的那边》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行自主的阅读学习。我们的同学从小学到了初中,回望自己的童年,可能有许多事情难以忘怀,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来看看他的童年是怎样的,是否与我们多彩的童年有相似之处? “山”和“海”具有着怎样的含义?阅读后思考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让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紧密联系起来;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学习之中。而学生在《在山的那边》学习中能够通过作者的童年想望和困惑,激起自己内心的情感,在共鸣中提高阅读和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采用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激起他们主动投入的情境。在教学中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情境,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积极,并能在和谐气氛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如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新学期开学又回到学校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在寒假之中有没有到以前的学校或是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去看一看,走一走,有没有什么感想。待学生纷纷发言之后,我们可以进行简要概括并引入本课的教学,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可见,回忆往昔的生活会获得心理的自由,会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并能使自己健康成长;那么,我们来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一下一代文豪的童年回忆!继而就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文本进行阅读,这样,他们就能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并在阅读中有所发现和产生共鸣。
当然,情境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用课件再现鲁迅的故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等图片,让学生对鲁迅极其少年生活有一些感受,于是便能在情境中和作者的情感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如此,学生便能深刻地感受幼年的鲁迅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玩伴一起捕鸟的惬意童年,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教学的互动,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落实方法,提高能力生发基础
学生有兴趣阅读之后,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怎样阅读,从哪些方面阅读,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阅读。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高级目标。
(一)知道阅读的重点所在
我们初中语文主要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古代诗文。一般来说这些课文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之作,都极富文学性和思想性。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不同体裁和类别的文章,我们重点读什么,在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方面应有怎样的落实和提高。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描写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我们学生要从散文写作的形的自由与神的凝聚着手,即学习抓住文中景物特点,学习、借鉴描写的语言,感受多方面的写景方法,体悟作者在描写中表达出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具有重点突破的意识
我们初中语文的课文一般还是比较好懂的,只要学生认真去阅读都是能够大致读懂的。但是,如果学会把握学习重点,并对阅读的重难点有清晰的理解分析意识则需要我们着重提高。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我们就要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就能明白这篇课文写作的重点和可能有的情感。题目所写的对象是济南的冬天,可见,文中肯定会写这个地方的冬天会与其他地方不同,有独特之处;因此,文中必然会有对比的运用。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肯定是通过这位先生的“说”“做”来表现他的性格和品质,于是,我们在阅读中就会体会到闻一多先生的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谦逊的治学态度,又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当然,教材所学的文章都耐读耐品,我们还要有概括文章结构,感受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更要能够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前后文理解一些精妙词句的作用和好处;还要具备能够自主和合作探究地对文中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学以致用,我们的教材采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相互表里的布局,因此,我们要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同时,要阅读《语文读本》或是与课文相似的文章来拓展阅读,丰富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如朱自清的《春》学习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试着写写其他季节,或是读读其他写“春”的文章,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更大的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有兴趣有热情,还有让他们学会阅读,懂得如何阅读,还要不断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在内外结合中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运用和迁移。因此,只要我们教会学生阅读,注重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肯定会获得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联强.探究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2]陈明余.关于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J].新教育,2011 (05).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