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层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现状及预防对策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林业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查办涉林渎职犯罪是检察机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仅以江西省兴国县检察院近年来查办的28件涉林渎职犯罪案件为基础,通过分析现状查摆原因,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关键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涉林渎职犯罪
  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237-01
  作者简介:黄贤卿(1984-),男,汉族,江西兴国人,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检察院,研究生在读,2015年赴江西理工大学研修,研究方向:刑法学;王凯(1990-),男,汉族,江西瑞金人,江西省瑞金市人民检察院,研究生在读,2015年赴江西理工大学研修,研究方向:刑法学。
  一、基层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现状
  通过分析该院查办的涉林渎职犯罪案件,可以看出发案环节主要集中在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林木采伐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以及对涉林刑事犯罪处理等环节。
  (一)滥用职权,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有的林站站长在收到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申请后,未派人到现场核查即违规办理,导致大量林木被滥伐。该院办理了7件该类案件,占比48%。如郑某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中,其在收到林木采伐许可证申请后未派人到现场核查,即违规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导致当地大量林木被盗伐滥伐。
  (二)玩忽职守,导致滥砍滥伐案件频发
  有的林业工作人员明知对方少批多砍林木,不予以制止,导致大量林木被滥砍滥伐。该院办理了6起此类案件,占比37.5%。如某林站林政执法员朱某涉嫌玩忽职守案中,收购木材的钟某为了达到少批多砍目的通过收买朱某,导致该地区大量林木被盗伐。
  (三)徇私枉法,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有的林业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将相关查处信息提前透露给犯罪分子,使他们顺利逃避处罚。该院办理了3件类似案件,占比18.75%。如高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案中,高某多次为他人通风报信,使犯罪分子顺利逃避处罚。
  二、基层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频发的原因
  (一)基层林业系统内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基层林业工作站分工存在漏洞,没有详尽的职责,职责分工没有正式文件,检察机关查办案件难以找到职责依据,加大了案件查办难度。
  (二)基层林业工作人员执法意识淡薄
  基层林业工作站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难以留住人才。一线林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未经过系统培训就上岗,对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三)基层林业系统规章制度等不健全
  基层林业系统在采伐办证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等方面不完善。如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方面,虽然国家、省、市和林业部门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规章,但只是抽象原则性的规定,但林业局和基层林业站却没有依照上述规定结合本身实际制定出可供遵照的、操作性强的、系统完整的实施细则。
  (四)基层林业工作站经费保障不到位
  虽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基层林业工作站的人员要落实编制,经费要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但实际情况中,还是有很多基层林业工作站既没有落实人员编制,也没有正常稳定的经费保障,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加之收入水平较低,部分人员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难以守住底线。
  三、预防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犯罪发生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要加强法制宣传,狠抓职务犯罪预防。要深入涉林渎职犯罪案件多发易发的地方或部门,利用典型案件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对重点岗位人员要重点加强预防。检察机关要结合办案,认真分析发案原因,帮助林业部门堵塞制度漏洞,规范林业人员的执法行为。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林业行政部门要根据林业行政执法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林区巡查、林木采伐全程监督制约机制和举报投诉制度,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林业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行为,加强对退耕还林、公益林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犯罪。
  (三)确保基层林站经费保障
  在现有条件下,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尽可能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问题,努力改善办公设施、交通工具落后等问题。改善基层林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基层林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要着眼长远,逐步加大森林监管的科技投入,实现运用高科技手段监管森林,如采用卫星遥感定位系统监控森林,使森林监管工作步入现代化管理轨道。
  (四)充实基层林站力量
  一方面,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调整充实基层执法队伍,要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录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基层执法队伍中去,并落实好相应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使他们能够扎根基层。
  (五)加大打击涉林犯罪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对涉林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督促公安机关加大对滥砍滥伐林木和非法收购运输木材的打击力度,使犯罪分子滥砍滥伐的林木运不了卖不出,真正从源头上堵截涉林渎职犯罪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争艳.论涉林渎职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赣州市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2005-2007年赣州市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情况分析[J].赣州检察,2008(1).
其他文献
摘 要:将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融入到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中不仅是对民族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传承,更可以使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现状、问题、原因的分析入手,紧接着对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进行论述,继而对如何在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秀法律文化的作用进行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法治观念;契约精神;少数民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不断被蚕食,一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将以苗族服饰知识产权保护为例,通过发挥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商标权保护苗族服饰的经验,期以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
摘 要:国际旅游岛政策增强了海南岛的经济影响力,提升了海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社会影响力。2008年以来,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等各种诱因致使大量移民纷至沓来,形成了一股强力的移民潮。文章以三亚市城市社区移民为研究对象,从社区参与情况、对移居社区及移居生活的感受、社会距离、再移民倾向四个方面研究移民社区融入现状,从社会工作角度探讨社区营造介入移民社区融入的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移民;社区融入;社区营
摘 要: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原则性确立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规定的原则性及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又使该条款无法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判决作出具体指引。本文从能动司法的角度出发,提出环境公益诉讼对侵害行为及损害后果着重于“量”的考量;在责任承担方式的选择上进行更为广泛的利益衡量,并对责任承担方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能动司法;利益衡量  中图分类号:D925.1;D922.68 文献
摘要:《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是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c埃里克森教授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部著作,埃里克森教授对加州夏斯塔县牧民如何解决纠纷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一个有关福利最大化规范的假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非正式规范。该书用法律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社会控制的机制,创新性十足。但是由于书中充满了对法律的压制,其又存在一定的不足。以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核心,并没有
摘 要: 社会工作与医疗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本土化离不开中医文化。用中医文化的整体观指导社会工作,可以从服务对象自身及其与自然、社会环境的联系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辨证施治开展社会工作,可以使服务对象重新达到内、外在的平衡和谐,调动和扶助潜在正能量以自我修复。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中医文化;本土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
摘要:我国最新实施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首次针对民事诉讼中私自录音、录像、摄影和利用网络新媒体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做出了规定。我国司法实践对新媒体渠道审判公开具有现实的需求。新媒体作为当下流行的信息传播渠道,对我国审判公开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已为我国各级人民法院所广泛采用。但在实践中存在公开案件范围不明确、法院选择性公开、公开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应该从立法上明确并扩大民事诉讼
摘要:学生公寓已经成为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阵地。民办高等学校与公办高等学校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进公寓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也存在着差异,需要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进公寓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学生公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05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公寓承载着
摘要:基层法院作为执行工作的最前线,需要面对以农民为主体的执行案件,而通常来讲,农民最主要的财产就是宅基地及建在宅基地上的建筑。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合情、合理、合法的解决此类纠纷,是人民法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强制管理不失为一项可行的措施予以推广。  关键词:执行;强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11-0154-02  
摘 要: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也将动物类型分为四种,并匹配之不同的归责原则。但相比德国和英美法系国家法律中的动物分类,《侵权责任法》中的四种动物类型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知识对动物类型划分及归责原则的规定进行完善,使其更具实用性。  关键词:动物损害责任;动物分类;归责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