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求一字的《怀仁集王圣教序》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211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仁集王圣教序》碑,完成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盛世。它是为纪念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翻译梵文经典的事迹而刻,碑上刻着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所作的序,太子李治所作的序记,玄奘所译《心经》……可令人不解的是,这碑上的书法,竟是王羲之的字迹!晋朝的王羲之怎会为二百年后的唐太宗和唐僧玄奘写了一幅字,并且还被刻成了碑呢?
  故事穿越回公元648年的一天。唐朝都城长安因为一张告示沸腾了。太宗皇帝悬赏:任何人找到告示上的东西,就可以得到黄金千两!人们奔走相告,争相向皇城大门涌去——这告示上悬赏千金的东西,就是二百多年前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字”。
  皇帝为何要出重金悬赏王羲之的字呢?得从俗称“唐僧”的玄奘和尚西行取经说起,公元645年,他历时十多年,历经千难万险,搜集了657部佛教经典,回到了大唐。玄奘希望能将太宗专为此写的序、太子李治题写的序记,以及自己的《心经》,刻在碑石之上,千古流传。可是,谁来写?正在大家为此苦恼时,徒弟怀仁和尚想出一个好主意:不妨下道圣旨,号令天下,广征王羲之墨迹,精选之。太宗酷爱王羲之的字,听后大悦,将征字、选字、集字、刻碑的重任交给了怀仁和尚。
  集字刻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集字者必须具有精湛的书法鉴赏水平,要在同一个人的各种书迹中选择最合理的单字,然后组成洋洋洒洒的雄文。而《圣教序》整篇文章有两千余字,要一个一个将它们找齐,而且字画神韵、转折起落,都得好似王羲之专为此碑文所书,还得有一气呵成之感,真是难上加难!所以,直到李世民过世,太子李治继位,怀仁一直在寻找王羲之的各种墨宝,以挑选最合适的字,只要知道有人收藏王羲之的墨迹,不论路多远,他都会立即动身上门求借,甚至不惜贴钱用重金收购……
  公元672年的冬天,《怀仁集王圣教序》碑终于落成了。这块碑刻造型华美,碑首刻有龙纹,龙头下垂,龙体出入于云层之间,盘结交错,周边全以云纹装饰,碑面上方还有七尊佛头。碑文镌刻了太宗皇帝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子李治答玄奘谢记表词”、沙门玄奘奉诏译“心经”等九部分内容。背面则刻有武则天外甥贺兰敏写的《金刚经》经文。此碑充分展示了王羲之书法独特的超然之美,是书法艺术的一次再创造,作品浑然天成,结构匀称,犹如王羲之亲笔所书,弥足珍贵。
  《怀仁集王圣教序》碑,又名“三绝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块集字碑刻,也是所有收集王羲之字迹的碑刻中品质最高、最为珍贵的,被誉为“千古字学之祖”,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其他文献
爱运动的阿大和不爱运动的阿小为运动一事争论起来,他们的狗在一旁听着:  “生命在于运动,此乃颠扑不破的真理也!”阿大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  “嘻—打住!运动乃加快磨损和老化,比如机器。”阿小立即反驳道。  阿大大声问:“你咋这么没有知识呢?忘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名言了吗?”  阿小大声反问:“你才没有知识呢!那个健美明星英年早逝,你怎么解释啊?”  “不管怎么说,”阿大口气软了些,“运动是健
盛产童话的丹麦有两位科学家,他们是兄弟。哥哥叫尼尔·波尔,弟弟叫哈洛·杜尔。  有一天,哥哥尼尔对弟弟说:“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相互揭短吧。”  弟弟哈洛说:“哥哥,我可做不到。”  哥哥说:“难道你不想让我感到快乐吗?”  于是,弟弟便答应了。  尼尔开始指责哈洛:“你总是口齿不清,不会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没有人知道你的心思,别人也不知道你对他们的态度……好了,现在轮到你揭我的短了。”  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