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 深化“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主要为从对构造现象的认识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构造动力学特征及其研究方法。注重实践深化“构造地质学”教学,应该以三个实现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第一,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二,应用教育技术实现对构造地质现象动态模拟,建立形象生动多媒体教学平台;第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学堂,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答疑无缝连接。
  [关键词]构造岩石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09-02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地质现象从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和构造动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学会编制与阅读相关构造地质图件,掌握构造地质的基本工作方法。对于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说,构造地质学教学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学会应用构造地质学工作方法和思路,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构造地质问题。
  承担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在强化构造地质理论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现有的教育技术,形成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目的。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实现: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同时将构造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应用教育技术实现对构造地质现象动态模拟,建立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第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学堂,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答疑无缝连接。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构造地质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前后呼应,形成更加符合野外实际的完整地质构造教学体系,建立构造地质学研究所特有的整体观和系统观。
  渐进推进:反向思维是构造地质学解析工作方法的精髓,在教学上要把握由浅入深,渐进深入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先从认识构造现象入手,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然后,逐步掌握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构造动力学的特征及其研究程序和方法,解决 “为什么”问题。
  了解前沿: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中的“哲学”,是地质学学科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同时也是地质工程研究领域应用最广的地质学基础学科。需要跟踪构造地质学前沿研究发展方向,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能力为本:教学方法与手段必须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教学环节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构造地质问题的能力和思路。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可将构造地质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构造现象形成演化过程分析三个部分(图1):
  基本知识主要为各种构造地质现象的特点,描述的方法。基本操作主要为构造几何学教学内容,构造现象的分类原则。构造现象形成演化过程分析就是在认识和描述构造现象的基础上,理解形成这些构造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确立构造地质学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适应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素质教育三位一体的构造地质学教学体系。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既涉及授课方式的改革,又涉及教育技术的革新,两者缺一不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构造地质教学质量,需要坚持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的教仍然是主导因素,建立引导-启发教学模式;需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不断地满足其学习需求。
  构造地质学作为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有着自身的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联系的纽带,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系统观、联系观。讲课要循序渐进,同时又要“瞻前顾后”,联系前边讲过的问题,为后面所讲内容留下伏笔,就像讲故事,要有待续,环环相扣,把握学生兴趣,引人入胜。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被动地学习状态,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
  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育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接受的能力,简化了难点的讲授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拉分盆地和正断层成因机理时,通过动画演示模拟的形式使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拉分盆地以及正断层形成过程。对学生理解构造地质学运动学过程,建立反向思维能力具有启发作用,从结果研究过程(图2、3)。
  网上课堂的建设为构造地质学教学过程增添了新的途径,网络课堂建设要满足学生自学的要求,要针对难点问题建立专门的答疑专区,通过网络互动,为学生解惑,通过多年的教学体会,针对教学难点建立了不同区块。例如,V字形法则专区,通过作图专门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平台,免去了学生死记硬背的苦恼(图4)
  总之,传统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的应用要相辅相成,偏一不可,把握的原则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切不可单纯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师要对所教知识点要做到了解全面,坚决杜绝找多媒体朗诵的授课方式,多媒体要减少文字供应量,做到文字点题,图件说明,讲解到位。
  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构造地质学教学课内安排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4学时;课堂实验22学时,约占课内学时的39.2%。此外,还要和二年级的野外填图地质实习相联系,为野外实践技能培养奠定基础。
  课堂实习是为了训练学生数据整理、地质绘图基本能力,主要课堂实习安排有:吴氏网在构造地质学上的应用、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地质图的基本知识、读水平岩层地区的地质图、读倾斜岩层地区的、读存在不整合接触地区地质图、学会从地质图上绘制地质剖面图、读褶皱地区地质图、编绘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编绘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等、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构造地质学的野外工作方法。
  课堂实习内容涉及构造地质学各主要章节和相关理论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系统运用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分析、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编写地质构造分析报告的方法。在完成构造地质学所有课堂教学环节后,安排历时5周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以强化训练学生应用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
  总之,构造地质学教学体系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课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后联系;将主体构造与派生构造作为一个系统分析研究,培养学生从个体到整体的系统观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理解上的偏差,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则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
  [ 参 考 文 献 ]
  [1] 夏玉成.工科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6(6):110-112.
  [2] 罗金海,于在平.《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1(2):62-64.
  [3] 姜波,云武,王继尧.“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2(2):71-72.
  [4] 房明浩,刘艳改,黄朝晖.启发式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重要性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6.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摘 要 健康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更是幼儿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关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对于幼儿园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本文围绕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 幼儿园;健康教育;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130-01  由教育部颁布的有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这样指
近几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在国有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投资的方向,决定着投资的效益、经济的结构和经济的增长。在市场供求关系发
耶莉娅集团总裁袁文和拿起水杯,泼向一件户外衬衫,不到一分钟,贴近皮肤的面料层已经变得干爽。2月19至21日,来自法国的著名时尚户外品牌CIMAL(P喜玛尔图)亮相于2014ISPO(户外
袁天奇有着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有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2004年2月担任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以来,能以身作则,严格坚持依法理财,廉洁从业,
西南油气田公司财务管理立足企业整体定位,坚持为公司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发展战略服务,以财务管理创新、财务文化和财务人员素质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财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世界的沟通与交流日益密切。这一国际化趋势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更多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语人才。然而,双语师资的缺乏
在素质教育推动下,中国音乐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音乐教学进入一个改革的新时期,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高等师范(简称高师)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改革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我认为,
首先,从少数民族教育的本质和任务出发,界定了民族预科生的学业质量标准;其次,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个案,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再次,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文化冲突、文
在新形势和巨大挑战下,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的财务管理团队积极适应管理的新需要,开拓创新,提升了管理水平,完成了各项经营目标,发挥了支撑作用,得到了上下各级的肯定。尤其是近
摘 要 分离焦虑是所有幼儿园中对新生幼儿呈现出来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状态。本文作者通过多年幼教工作深入浅出的就幼儿入园焦虑和家长焦虑疏导做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 分离焦虑;幼儿园;新生幼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131-01  分离焦虑是幼儿离开自己的亲人,失去感情的依托,感到不安全,面对着不熟悉的、不理解的事件,失去使他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