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顺耳更利行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he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是人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形式。会说话的人,能把话说到人的心里去,就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不会说话的人,说出的话别人不爱听,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还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
  很多老年朋友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善于摸准人的心思去说话,易于达到沟通,达成问题的解决。但也有些人,因为一句不该说的话,成了引发祸端的导火索。近来,笔者就亲睹了两起老年朋友因说话不周引起的打架事件:一起双双都进了医院;另一起,因致人死命而被投进了监狱。那么,怎样才能把话说得使人爱听呢?我想起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的有一段“刘邦去秦宫”的故事。
  在秦朝末年的反秦起义中,刘邦率军攻进秦朝京都咸阳后,看到金碧辉煌的皇宫,无尽无数的珠宝,花枝招展的美女,眼都花了。刘邦执意要在皇宫住下来,好好享受。他手下的猛将樊哙冲进皇宫,怒气冲冲地责问道:“是想得天下,还是想学秦王?”正处在极端享乐中的刘邦见状,高声怒骂:“滚出去!再嚎叫,我砍了你的头!”谋士张良得知这一情况后,进宫笑嘻嘻地规劝刘邦说:“这里的一切确实好,这里的美女确实美,要想得到这一切,就必须去和项羽决一死战,击败他;否则大家都去享受了,军心涣散了,我们被项羽打败了,那你就永远得不到这里的一切了。”张良的一番话把利害关系讲得清楚明白,且娓娓而谈,使刘邦幡然醒悟,马上率军队驻扎到咸阳城外,备足粮草,操练人马,揭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讲究语言的艺术,把规劝的话、批评的话讲得使人爱听、愿听,才能达到规劝的目的。
  我们的广大老年朋友要把话说得让人爱听、愿听,而不招致反感,就要求我们要把规劝人的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规劝人的目的在于帮人认识错误,纠正错误。如果你说出的话过直、过冲、过于刺耳,引起了被规劝者的反感,即使你的动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讲究好语言的艺术,使人愿听、爱听,你的规劝才能达到目的。有一位老人,见到另一位老人抽烟,本意是想劝他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尽量戒掉抽烟的习惯,他却这样说:“你是想死了吧?抽烟的人迟早要得肺癌,我看你非得癌症不可!”正巧前不久这个老人的老伴患癌刚死,听了这话火冒三丈,立马同他动起了拳头。
  有句格言叫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将这句格言改动几个字,即成为“良言甜口更利病,忠言顺耳更利行”,便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更佳效果。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2013年7月21日,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凯撒艺术新星:2013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在位于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举行。  大学生提名展是大学生艺术创作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事,今年共收到来自全球百余所艺术院校3000余位学生的7000多幅作品,157件作品入围,其中包含20件影像作品。众多大奖得主从134名入围青年艺术家中脱颖而出。今年新增加的影像单元,年轻的艺术家们用摄影机讲述的故事也很精彩。  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