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期内“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积雪和冻土的关系.结果 表明:“一江两河”农区负积温总体上呈自西向东递减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农区负积温初日推迟率为3.11 d/10 a,终日平均10年提早2.53天,持续日数缩短率为6.03 d/10 a,负积温以24.93(℃· d)/10 a的速度显著升高.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负积温表现
【机 构】
:
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拉萨850001;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拉萨850001;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拉萨85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9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期内“一江两河”主要农区负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积雪和冻土的关系.结果 表明:“一江两河”农区负积温总体上呈自西向东递减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农区负积温初日推迟率为3.11 d/10 a,终日平均10年提早2.53天,持续日数缩短率为6.03 d/10 a,负积温以24.93(℃· d)/10 a的速度显著升高.在10年际变化尺度上,负积温表现为逐年代升高的变化特征,其中1980s-1990s偏低,2000s-2010s明显偏高.进入21世纪后,负积温初日推迟、终日提早、持续日数缩短和积温升高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尤为明显.M-K检验显示,负积温终日突变时间较早,为1993年;初日和持续日数均发生在1996年,负积温出现在1995年;突变后负积温初日推迟9天、终日提早6天、持续日数缩短17天、积温减少68.6C·d.负积温升高与冬季平均气温上升、积雪日数减少和冻土退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负积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
其他文献
植被生产力(GPP、NPP)和碳利用效率(CUE)是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能够有效反应生态系统环境变化.汾河流域是黄土高原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重要流域,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以流域尺度为出发点,基于MODIS数据重点分析了汾河流域2000-2015年GPP、NPP和CUE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汾河流域整体上GPP和NPP呈现增加的趋势,而CUE则表现为减少趋势,平均值为GPP 665.88 g C/(m2·a),NPP 252.77 g C/(m2·a),CUE 0
检测分析成年雌性中国鲎不同组织的营养成分,探索其繁殖期的营养需求,寻找促进中国鲎性腺发育和卵细胞成熟的方法.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成年雌性中国鲎肌肉、黄色结缔组织和卵的常规营养、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3种组织在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上较为一致,但在含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肌肉水分含量最高(77.5%),卵粗蛋白含量最高(27.9%),黄色结缔组织粗脂肪(16.5%)、粗灰分(1.6%)、钙(1220 mg/kg)、磷(107 mg/1009)含量均最高.3种组织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各种形态和渠道进入土壤,由于重金属污染物具有难移除,不易降解,危害大等特点,所以给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所带来一系列人类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土壤重金属治理研究已刻不容缓.明确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来源渠道、超标危害,以及污染治理方式、治理机制、优点和不足,对更好的开展土壤重金属防护治理工作能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整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关资料,就污染防治问题简单阐述,并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初步展望,为相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