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麟生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自恢复高考以来,参与了33年的高考评卷工作,曾连续多年担任广西区语文评卷组组长。
近年来,全国高考各省(市)的语文平均分,均保持在90分左右(即及格水平)的水平上,而作文的平均分也总是徘徊在40—45之间,可见,作文得分始终占据着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之地位,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十分重视作文的指导工作,竭力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
考生如何才能在考场上写出高分的作文来呢?凭着笔者在高考评卷场上摸爬滚打33年的经历感悟,笔者认为,在高考前,努力打造一篇自己的标杆作文是关键。俗语说得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写考场作文亦然,你手中有一篇自己拿手的作文,心里就踏实,审好题立好意后,按自己作文的习惯,就能迅速构思谋篇,然后一气呵成,写出一篇自己的高分作文。
要打造出一篇自己的标杆作文,我认为最关键是要弄明白并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用高考作文得分的五大亮点来衡量自己的作文;
二是到了高三(尤其最后一个学期),要坚持一周至少要写一篇大作文;
三是要努力打造一篇自己的标杆作文。
高考作文高分的五大亮点
笔者参加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年评卷工作,深知评卷是一项高强度高速度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评卷,评卷教师不大可能始终一项一项地细化给分,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抓住作文的得分亮点来综合评分的。我认为:高考满分作文一定是亮点突出而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瑕疵,但亮点一定是要(能)盖过瑕疵,甚至达到了忽略不计的程度。
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有以下五大亮点:
审题准确,题目新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题目新颖,主要是针对“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而言,标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所为,考生无权去拟题,而如果“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题目拟好了,新颖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评卷老师的眼球。题目新颖即是说立意新颖、高远,有创意。如08年高考一考生的作文题目《那只饱含真爱的手,奇迹中国》(富有诗意,立意高远)、09年高考一考生的作文题目《铠甲存身利剑出鞘》(巧用比喻、对偶,富有文学味,立意高远)、2010年高考考生的作文题目《守望本性,智莫大焉》(富有文言味,立意高远)等题就很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而得高分。审题、拟题与立意是息息相关的,在此,我特别要说,现今高考作文的立意总是多元的而不会是单一的,考生一定要选取其中的最佳角度来拟题来立意。如09年要小白兔练游泳的故事,就有三个主要立意角度:野鸭主张,坚持就能胜利(成功);青蛙主张,小白兔要发展自己的短跳特长;仙鹤主张,小白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显然后两者观点是最正确的,而野鸭的观点有些偏颇,不坚持肯定不能胜利(成功),但坚持了可条件不够,也无法成功。所以,选用野鸭的观点来立意,就有明显的局限性了。
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我国古代文人写文章时是很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特点的,今天人们也努力效法。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结构形式,相同文体也有多种结构方法,考生平时要好好学习,努力去把握。最好从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结构形式,反复、认真去训练,直至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的地步,这样,你的文章就自然容易得高分了。
材料典型,内容丰富。文章的材料犹如人体的血肉,有了丰满的血肉,人才能健康,精力旺盛;有了丰富典型的素材,文章才能亮丽,夺人眼球。单就论说体文章而言,选材要力求做到:材料有中有外,以中为主,更富民族性;材料有今有古,以今为主,更显时代性;材料有正有反,以正为主,更显阳光;材料有详有略,以详为主,更显丰实匀称。如能如此,肯定增色而得分。
语言生动,文情并茂。笔者认为,对高考考场作文而言,做到“有文采”最好,能做到“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能感人,也非常难能可贵了。恰到好处地引用课本里学过的古诗句、名人警句、民间谚语、故事等,能巧妙引用每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等,都有助于做到语言生动甚至有文采;同时,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也会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书写美观,卷面整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字是人的第二脸面,脸面美观,自然惹人喜爱。我常说:“字写得好的作文不一定能得高分满分,而得高分满分的一定是字写得工整、规范、美观的。”这已是人们的共识。高考评分标准中,就有“字写得好的可适当加分”的内容。要做到“卷面整洁”除了要把字写好外,还要力戒乱涂改,确实非要删除的,只要在字面对角线轻轻画一条线即可,千万不必来回涂圈。
以上五大亮点是作文的主要得分点,评卷老师总会认真看的。凭我的经验,能做到1—2个亮点的作文就有望进入及格、良好等级;再能做到3—4个亮点,作文就可望进入良好、优秀等级;再能做到第五点,作文得高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我建议每位有志夺作文高分满分者,都要自觉地经常地用这五条标杆来要求、衡量、评价自己的每篇作文,坚持一年半载必有成效。
坚持每周一篇大作文
要坚持练笔,最好做到一周自练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大作文,能把“自练写”、“自练改”同时做到效果更佳。
2005年广西理科状元、柳州高中的冯晓君同学在高考后写的经验总结时,这样写道:“到了高三我坚持每周自练一篇800字以上的大作文,到高考写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了。”
俗话说得好“工多手熟”,“自然成习惯”,尤其是在考前一个学期,抓好一周一练,练写练改结合,写作的兴趣就来了,乐于作文的冲动就会呈现,到了高考就能很快进入写作状态,写出好作文来。
一周一练,要落实三个准备:
一、准备作文的体裁。
全国高考国家命题组放松了作文文体方面的限制,倡导“文体自选”,就是说不会硬性要求考生写什么文体,这样,考生可以事先自选一种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文体来反复锤炼,形成自己的文体特点与结构模式。
二、准备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是“巧妇”——聪明的考生,就要事先充实备料。2008年广西高考语文单科状元、柳州高中韦晓晴同学说:“写作材料的来源主要有四处:一是语文课本。千万不要认为语文课本与高考没有太大关系,写作文时就能派上用场。不论是诗词、散文还是小说、文言文,在你的作文里面引用一小段,再加上几句与作文中心有关的评论,作文马上就可以很有文采。改卷老师一看产生共鸣,觉得这个学生平时一定很认真听课,印象分又加上几分。二是历年满分作文。这些作文中的用例大都比较精炼准确,很方便我们学习。每次读范文的时候我都把优秀的用例搜集起来,弄清楚这些例子可以用于什么题目(题旨、话题),到写的时候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例子复述出来,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再加上一两句点明中心的句子,一段论述就可以写得很漂亮了。三是善于引用俗语和名言警句,多背多用这些有利于提升文章的档次。四是多了解时政信息。现在高考作文的立意,始终表现为‘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人生’的走向。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抗震救灾的报道评论等都是很好的实例,可用于作文利于升华主题。用时政信息的例子的好处就是能展现我们关注社会的素养,体现我们作文的现实价值。”所以,平时坚持看电视新闻,看报纸,掌握最新的时政信息及主流社会的主流思想观点,这是经验之谈,不妨效法试用。
在积累素材方面,韦晓晴同学说:“材料不需要记太多,有二三十条绝对足够了。但是对每一则材料都要充分地理解掌握。”我认为她希望大家在时间极为紧迫的情况下,积累材料要做到“少而精”,并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多角度使用,这是中肯良言啊!
近年来,全国高考各省(市)的语文平均分,均保持在90分左右(即及格水平)的水平上,而作文的平均分也总是徘徊在40—45之间,可见,作文得分始终占据着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之地位,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十分重视作文的指导工作,竭力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
考生如何才能在考场上写出高分的作文来呢?凭着笔者在高考评卷场上摸爬滚打33年的经历感悟,笔者认为,在高考前,努力打造一篇自己的标杆作文是关键。俗语说得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写考场作文亦然,你手中有一篇自己拿手的作文,心里就踏实,审好题立好意后,按自己作文的习惯,就能迅速构思谋篇,然后一气呵成,写出一篇自己的高分作文。
要打造出一篇自己的标杆作文,我认为最关键是要弄明白并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要坚持用高考作文得分的五大亮点来衡量自己的作文;
二是到了高三(尤其最后一个学期),要坚持一周至少要写一篇大作文;
三是要努力打造一篇自己的标杆作文。
高考作文高分的五大亮点
笔者参加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年评卷工作,深知评卷是一项高强度高速度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评卷,评卷教师不大可能始终一项一项地细化给分,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抓住作文的得分亮点来综合评分的。我认为:高考满分作文一定是亮点突出而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瑕疵,但亮点一定是要(能)盖过瑕疵,甚至达到了忽略不计的程度。
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有以下五大亮点:
审题准确,题目新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题目新颖,主要是针对“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而言,标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所为,考生无权去拟题,而如果“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题目拟好了,新颖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评卷老师的眼球。题目新颖即是说立意新颖、高远,有创意。如08年高考一考生的作文题目《那只饱含真爱的手,奇迹中国》(富有诗意,立意高远)、09年高考一考生的作文题目《铠甲存身利剑出鞘》(巧用比喻、对偶,富有文学味,立意高远)、2010年高考考生的作文题目《守望本性,智莫大焉》(富有文言味,立意高远)等题就很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而得高分。审题、拟题与立意是息息相关的,在此,我特别要说,现今高考作文的立意总是多元的而不会是单一的,考生一定要选取其中的最佳角度来拟题来立意。如09年要小白兔练游泳的故事,就有三个主要立意角度:野鸭主张,坚持就能胜利(成功);青蛙主张,小白兔要发展自己的短跳特长;仙鹤主张,小白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显然后两者观点是最正确的,而野鸭的观点有些偏颇,不坚持肯定不能胜利(成功),但坚持了可条件不够,也无法成功。所以,选用野鸭的观点来立意,就有明显的局限性了。
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我国古代文人写文章时是很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特点的,今天人们也努力效法。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结构形式,相同文体也有多种结构方法,考生平时要好好学习,努力去把握。最好从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结构形式,反复、认真去训练,直至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的地步,这样,你的文章就自然容易得高分了。
材料典型,内容丰富。文章的材料犹如人体的血肉,有了丰满的血肉,人才能健康,精力旺盛;有了丰富典型的素材,文章才能亮丽,夺人眼球。单就论说体文章而言,选材要力求做到:材料有中有外,以中为主,更富民族性;材料有今有古,以今为主,更显时代性;材料有正有反,以正为主,更显阳光;材料有详有略,以详为主,更显丰实匀称。如能如此,肯定增色而得分。
语言生动,文情并茂。笔者认为,对高考考场作文而言,做到“有文采”最好,能做到“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能感人,也非常难能可贵了。恰到好处地引用课本里学过的古诗句、名人警句、民间谚语、故事等,能巧妙引用每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等,都有助于做到语言生动甚至有文采;同时,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也会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书写美观,卷面整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字是人的第二脸面,脸面美观,自然惹人喜爱。我常说:“字写得好的作文不一定能得高分满分,而得高分满分的一定是字写得工整、规范、美观的。”这已是人们的共识。高考评分标准中,就有“字写得好的可适当加分”的内容。要做到“卷面整洁”除了要把字写好外,还要力戒乱涂改,确实非要删除的,只要在字面对角线轻轻画一条线即可,千万不必来回涂圈。
以上五大亮点是作文的主要得分点,评卷老师总会认真看的。凭我的经验,能做到1—2个亮点的作文就有望进入及格、良好等级;再能做到3—4个亮点,作文就可望进入良好、优秀等级;再能做到第五点,作文得高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我建议每位有志夺作文高分满分者,都要自觉地经常地用这五条标杆来要求、衡量、评价自己的每篇作文,坚持一年半载必有成效。
坚持每周一篇大作文
要坚持练笔,最好做到一周自练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大作文,能把“自练写”、“自练改”同时做到效果更佳。
2005年广西理科状元、柳州高中的冯晓君同学在高考后写的经验总结时,这样写道:“到了高三我坚持每周自练一篇800字以上的大作文,到高考写作文时就得心应手了。”
俗话说得好“工多手熟”,“自然成习惯”,尤其是在考前一个学期,抓好一周一练,练写练改结合,写作的兴趣就来了,乐于作文的冲动就会呈现,到了高考就能很快进入写作状态,写出好作文来。
一周一练,要落实三个准备:
一、准备作文的体裁。
全国高考国家命题组放松了作文文体方面的限制,倡导“文体自选”,就是说不会硬性要求考生写什么文体,这样,考生可以事先自选一种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文体来反复锤炼,形成自己的文体特点与结构模式。
二、准备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是“巧妇”——聪明的考生,就要事先充实备料。2008年广西高考语文单科状元、柳州高中韦晓晴同学说:“写作材料的来源主要有四处:一是语文课本。千万不要认为语文课本与高考没有太大关系,写作文时就能派上用场。不论是诗词、散文还是小说、文言文,在你的作文里面引用一小段,再加上几句与作文中心有关的评论,作文马上就可以很有文采。改卷老师一看产生共鸣,觉得这个学生平时一定很认真听课,印象分又加上几分。二是历年满分作文。这些作文中的用例大都比较精炼准确,很方便我们学习。每次读范文的时候我都把优秀的用例搜集起来,弄清楚这些例子可以用于什么题目(题旨、话题),到写的时候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例子复述出来,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再加上一两句点明中心的句子,一段论述就可以写得很漂亮了。三是善于引用俗语和名言警句,多背多用这些有利于提升文章的档次。四是多了解时政信息。现在高考作文的立意,始终表现为‘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人生’的走向。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抗震救灾的报道评论等都是很好的实例,可用于作文利于升华主题。用时政信息的例子的好处就是能展现我们关注社会的素养,体现我们作文的现实价值。”所以,平时坚持看电视新闻,看报纸,掌握最新的时政信息及主流社会的主流思想观点,这是经验之谈,不妨效法试用。
在积累素材方面,韦晓晴同学说:“材料不需要记太多,有二三十条绝对足够了。但是对每一则材料都要充分地理解掌握。”我认为她希望大家在时间极为紧迫的情况下,积累材料要做到“少而精”,并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多角度使用,这是中肯良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