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go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叶澜教授也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得到教师的共鸣,社会的认可。“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而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也很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下面就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学习主体,谈一点自己看法。
  一、用爱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国教育学家程颐也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如果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会增强对知识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然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你可知道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5的加法》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美丽的天鹅湖有4只美丽的天鹅,接着上空又飞来一只天鹅,慢慢地下落,加入到湖中天鹅的行列。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的变化,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跟小朋友说一说。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随后,便纷纷举起手来。这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动态的数学信息,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的乐园。
  三、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知识的。这就说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将知识在自己头脑中加工,变成自己的思维产物。动手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操作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看、做、想、说等进行自主探索新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时,安排了动手“做”圆、画圆等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做”圆的操作中感知了圆是曲线图形,在画圆的实践中体验了圆的特征。又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操作,1、把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2、再把每个半圆平均分成16份,用剪刀沿着半径剪开,最后把两个半圆合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这样把操作、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既能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感性知识和结果,也能通过表述操作过程,训练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而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扮演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助手。这种适时点拨,引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的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四、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强调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杆支架、自行车支架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又如教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又如教完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请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多少块地砖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整个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全过程。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中,用一颗纯真的童心从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特点出发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把孩子们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孩子们从课本中跳出来学知识,把愉快地学,轻松地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定能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天真活泼的学生,给孩子们一片自由飞翔的空间。
  【作者单位:吴江市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在Fuchs的名著“Partially ordered algebraic systemd”中列出了40个未解决的问题,刘绍学在“关于有向群Fuchs问题的一点注记”一文中给出了其中第一、第二个问题的一个解答,本文给出这一问题的另一个解答,并对DE-序群讨论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小学生对科学课的愿意参与、参与程度有关,正如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
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书面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基本体现。然而提到作文大多学生都感到头疼,心理上甚至还产生厌恶感。如何打开学生的创作心扉,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让学生不怕作文、会写作文、乐于作文,我认为要从引路、激趣、精导、善批、重评几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切实提高作文的有效性。   一、精挑例文,为学生作文示范引路   我们刚蹒跚学步时,父母搀扶着我们一
在《纪晓岚批点唐诗》中,可以梳理出纪晓岚唐诗文艺观。主要体现为:指出唐诗“气韵天成、兴象天然”,对盛唐气象标举、敬仰;认为唐诗“雄浑开阔、深妙圆融”,对唐诗意境首肯、探索
自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推进足球进校园活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体育教学中引入足球课程,尝试以足球运动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身体,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校园中组织高效足球教学这一命题,提出三点意见,供众位体育教师参考。  一、引言  素质教育观下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实现途径之一,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足球
差动保护电流回路接线是否正确,可通过相量分析法和带负荷测六角图检验法进行判断.简要介绍这两种方法,并介绍了利用潮流方向验证六角图的方法.
西方文学的根基除了希腊-罗马、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外,还应该包括日耳曼文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界对日耳曼文化的特点及其与西方文化构成的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
一、引言  小组学习主要是指将班级全体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从而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能够针对同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和小组内的其他伙伴共同配合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目前,我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大多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学生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交流,学习效率